韋汝貴
【摘 要】本文針對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的現狀,分析技能大賽及其意義,論述通過精選教學內容、采用“項目引領—任務驅動—階梯遞進”教學模式、構建專門的網絡技術實驗室、錄制微課教學、構建科學的評價方式和多元化的考試體系等實踐策略,以達到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目的。
【關鍵詞】技能大賽 計算機網絡技術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2B-0015-02
計算機網絡技術是中職計算機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其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既具有必要的理論水平,更要有較強的計算機網絡操作能力,能夠勝任初級網絡管理員的工作,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效果始終不理想。筆者結合歷年指導學生參加技能大賽的經驗,將技能大賽融入日常的教學工作中,以期探索出更好的教學模式,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達到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目的。
一、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的現狀
(一)教學內容設置不夠合理。現行的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材過分重視理論教學,缺乏對技能與實踐的教學。該課程的術語多、理論枯燥,現行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更加重視理論知識的講解而忽略了理論聯系實際的操作訓練。而我們的學生普遍文化功底較差,對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易產生畏難心理,在他們擅長的動手操作能力方面卻又無法發揮自己的特長,長此以往,理論知識掌握不了,在網絡實際應用能力方面又得不到提高,糊里糊涂地學完后,發現水晶頭不會制作、不知道何為服務器操作系統、不懂 Linux 為何物,甚至連計算機的 IP 地址都不會設置。毫無疑問,這樣的教學效果不是我們想要的。
(二)教學資源嚴重不足。由于多數中職學校受限于投入不足,沒有專門的計算機網絡實訓室,沒有網絡設備給學生進行調試,三層交換機、路由器等設備只是寫在紙上、說在嘴里,根本跟不上計算機網絡技術日益發展的要求,導致學生根本得不到實際的網絡操作訓練,學不到真正的網絡技術,走上工作崗位后無法適應企業的要求。
(三)教學評價不甚合理。教學評價、考核是教學過程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受限于種種條件,目前對于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考核大多是理論考試,而學生最不愿意接受的就是這種考試,況且他們的真實水平是不能通過這個理論考試反映出來的,紙上談兵永遠學不好計算機網絡技術。我們需要制訂一個科學有效的評價標準,并且這個標準要與時俱增、不斷更新,不能一成不變。
二、技能大賽及其意義
教育部早就提出: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技能大賽。技能大賽是一個中職生技能展示的大平臺,它將實際生活中的情境和企業要求以及行業標準為引入,是對學生學業水平和技能操作水平進行的檢閱,對促進職業教育又好又快地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筆者這幾年都指導學生參加“企業網絡搭建與應用”項目的比賽,取得過桂林市中職生技能大賽該項目的一等獎。在指導過程中發現,該項目就是基于計算機網絡技術這門課程設立的,它注重實踐教學、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取材于實際工作中的項目應用、貼近生活和生產,項目設置與市場需求的領域緊密結合,學生的網絡實踐應用能力在比賽中起到決定性作用。
這些計算機網絡技術行業發展的前沿技術,如服務器操作系統(Linux 和 Windows Sever 2012)、虛擬技術、路由與交換技術等,拓展了教師和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把所學直接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發展了他們的實踐能力,提高了他們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
基于此,筆者打算把技能大賽與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緊密結合起來,以大賽為載體,探索出一個新的教學模式,更好地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以更好地提升他們的專業技能,以賽促學、以賽促教。
三、技能大賽融入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的實踐
(一)精選教學內容,構建以應用能力為主的計算機網絡技術知識體系。首先,基于課本,結合技能大賽的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與整合,摒棄理論性太強、太枯燥的內容,如數據通信基礎、網絡體系結構這些底層的內容,一個個新名詞讓他們聽起來索然無味,即使學會、記住了,也是學了不知道有什么用的,這些內容側重于理論的堆砌,從我們中職生的基礎來說,他們是難以掌握的。而應該將側重于網絡技術實踐教學的內容進行精選、提煉。經過提煉后,可以分為基本能力、專項能力、核心能力和綜合能力四個能力層次。
基本能力即為學生的網絡基本操作能力,九層之臺,起于累土,要想成為一個合格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從業人員,基本功必須扎實,如 IP 地址地址分類、水晶頭的制作等;在專項能力上我們側重對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進行訓練,如子網規劃、局域網的構建等;核心能力則鍛煉學生在職業崗位上的必須技能,如服務器操作系統(Windows server 2012 和 Linux)的安裝和配置、交換機、路由器的配置等,這也是技能大賽必考的技能;綜合能力則以實際網絡工程項目為背景,著重讓學生在真實的網絡環境下,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術解決中小型企業網絡構建中遇到的問題,促進其實際操作能力的養成和提升。
(二)改進現在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采用“項目引領—任務驅動—階梯遞進”教學模式。使用“項目引領—任務驅動—階梯遞進”的教學模式,即根據技能大賽中相關知識點和相應的職業崗位應會能力,以課本為本,選取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內容,在內容上遵循網絡學習規律和職業成長的特點,按照從簡單到復雜、從基礎到綜合、層層突破難關的原則將其細分為若干個小項目,又將每個項目分解為各個小任務,在課堂上讓學生明確本堂課的學習目標,利用項目教學法和任務驅動法引導學生如何完成任務,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他們的網絡操作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
(三)構建專門的網絡技術實驗室。“光說不練假把式”,對于計算機網絡技術這門操作性相當強的課程來說,說一千道一萬,最終就要落實到上機訓練環節,沒有一個給學生練手的實驗室,一切都是空談。由于學校教學設備有限,且經費緊張,無力購置數量眾多的服務器、三層交換機、路由器等設備用于實訓,如何在沒有經費支持的情況下解決實訓的問題呢?endprint
這時技能大賽中的虛擬化技術給我們提了醒,大賽環境是用 VMware Workstation 軟件虛擬出服務器主機,然后再在虛擬主機上安裝服務器操作系統,此時虛擬出的計算機與真實機在功能上是一樣的,這樣,價值幾萬甚至十萬元的服務器就橫空出世了(一臺計算機至少可以虛擬出一臺服務器);至于網絡設備,可以裝上思科公司推出的 Packet tracer 網絡設備模擬器,該軟件在網絡設備操作上與真實的網絡設備沒有什么區別,可以根據實際需求自行設計網絡拓撲結構,在軟件里面,三層交換機、路由器等網絡設備可以要多少有多少,完全可以滿足網絡搭建的要求。
利用模擬軟件提供的實踐平臺,既可以讓學生對課程中難以掌握的理論知識有直觀的了解,又能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到網絡的工作流程,加深了學生對網絡技術的理解,提高了實踐操作水平。
(四)錄制微課教學。微課作為新型的教學方式和手段,以短小精悍的特點和很大的靈活性深得教師和學生的好評,借助現代微課技術,捕捉課堂教學的細節、突出重點、攻克難點,它能夠讓復雜的教學技能得到簡化。筆者在指導技能大賽的時候就錄制了不少針對大賽難點的微課,讓學生預習或自學,有選擇性地學習,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提高了指導效率。
1.提高微課質量。制作微課時,必須堅持“一個課題、一個主題”的原則,力圖將抽象的理論和難點、重點在微課中直觀地表達出來,對易錯之處重點標注。
2.利用微課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可以在課前就將微課發給學生或者發到網絡平臺,讓學生課前先預習,學習主動性高的還可以試做,在課上教師檢查學習效果,這就使得課堂教學不再拘泥于傳統的說教式教學模式,形成將微課與傳統教學方式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3.加強課后反饋工作,讓學生做好課后的鞏固。教師要積極地聽取學生對微課和教學的反饋,并有針對性地做出調整,對共性問題進行統一解答,讓學生在微課學習中收獲滿滿,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五)構建科學的評價方式和多元化的考試體系。根據技能大賽的引領,我們培養的學生應當符合社會的需要,是一種企業需要、社會歡迎的應用型人才。這就決定了我們學生的計算機網絡技術水平不應當僅僅通過一次考試來下定論。
總體來說,在網絡技術工作中需要有一定的理論知識作支撐,如二進制、十進制的轉換及其運算、IP 地址的分類、子網劃分、可變長子網掩碼等知識,需要用閉卷考試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考核;而實際的網絡操作能力,如水晶頭的制作、服務器操作系統的安裝和配置等知識點,必須通過上機考試來進行考核。同時,平時上機練習的成績,也要做好記錄并將其作為對學生的評價因素之一。
教師要鼓勵學有余力(特別是大賽獲獎)的學生報名參加全國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因為大賽就是依據這個考試的范圍來命題的,能通過此次考試,說明他已經具備了網絡管理員的執業水平,這對提升他們的學習信心和積極性是有很大幫助的,同時為他們日后在計算機網絡技術深入學習的道路上做好鋪墊,也為他們早日成為一名優秀的網絡技術從業人員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而言之,計算機網絡技術是一門很有時代意義的課程,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教學也要跟上時代的腳步,順應時代的潮流,而技能大賽就起到這樣的引領作用,讓教學堅持以就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以企業用人標準和行業標準來培養人才,將新技術和行業技術發展的新趨勢展現在我們面前。把技能大賽整合到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中,既推動了教學改革的進程,又使理論教學獲得了實踐教學的支持,且保證教學足夠實用、真實和新穎,幫助教師在“學以致用”上把握好教學方向,從而引導學生有足夠的興趣去掌握知識和技能,為他們成為一名合格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從業者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達到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戴振華.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實踐與探討[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2)
[2]張愛軍.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改革實踐與思考[J].福建電腦,2010(12)
[3]高彩艷.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存在問題及對策[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3(10)
[4]李東生.《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研究與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12)
(責編 羅汝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