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海龍
【摘 要】本文結合新課標要求,提出將生活化教學運用于高中化學教學中,并結合案例論述教學內容生活化、課堂實驗生活化、課外實踐活動生活化三種有效應用措施,以期打造高中化學高效課堂。
【關鍵詞】高中化學 生活化教學 措施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2B-0033-02
新課標強調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即要提升學生對理論概念的理解能力及動手實踐能力,能夠將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充分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但是大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認為學生在步入社會后對知識點的運用必然是水到渠成的,故在教學過程中常會忽略教材中蘊含生活化問題的實驗觀點,加上枯燥的課堂氛圍,導致部分意向文科選擇的學生對化學學科嗤之以鼻,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筆者認為教師在開展化學課堂教學活動時需以學生的生活背景為前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素材來進行教學設計,通過優化生活化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化學,在化學概念中領悟生活現象,調動學生化學學習積極性,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本文針對高中化學課堂“生活化教學”提出相應的教學措施。
一、教學內容生活化
新課標倡導的教學理念是針對學生生活經驗來展開生活化教學,通過引發學生思想共鳴來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對增強學生綜合素質具有積極的作用。但從目前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現狀來看,很多教師因無法及時轉變以往舊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在開展化學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仍是主張重點講解相關解題技巧和措施,以提升學生解題效率來提高其考試分數,并以此作為學生化學概念知識掌握程度的評定標準,而在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方面的教學只是寥寥帶過,導致大部分學生在生活實際中碰見涉及化學的相關問題卻無法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此時產生的不知所措和疑惑感會降低其學習的積極性。故筆者認為教師需及早轉變教學理念和模式,注重化學解題技巧講解的同時還需在學生的生活背景下根據教材內容來進行教學設計,明確化學源于生活的教育觀點。在化學理論知識的講解過程中,通過在學生實際生活中尋找案例素材來進行分析和教學設計,以提升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能力和加深記憶,同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為其今后的化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進行“原電池”這一章節內容的講解時,教師可尋找學生在生活中常見的 MP3 作為素材進行教學設計,具體方法為:教師首先串聯好 10 個銅鋅原電池,然后將一臺電量顯示耗盡的 MP3 與該組裝電路進行連接,接著教師在調節開關的過程中,學生會發現 MP3 的電量顯示會隨著開關閉合、打開出現充電狀態和電量耗盡黑屏的畫面,學生對此現象必定會產生較大的疑問,疑惑MP3為什么會通電?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此時教師可適當引導學生以原電池構成條件、工作原理等作為思考方向進行自主探究,且結合課桌上的相關材料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此類利用生活素材來引導學生自主推斷出化學原理的教學方法,不僅有效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還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化學探究能力和理解能力,是提高學生化學綜合素質的有效措施。
二、課堂實驗生活化
高中化學教學除了對化學知識的理論講解外還伴隨大量的化學實驗操作,通過化學實驗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化學現象的理解能力,達到培養學生的化學邏輯思維和動手操作能力的課堂教學目的。教師在開展化學課堂教學活動時如何幫助學生在實驗操作中體會化學運用于生活中的重要性,是其課堂教學中所需要思考的首要問題。筆者認為教師需以學生實際生活為前提來進行教學實驗設計,以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接觸生活,在生活中感知化學理念,從而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提高利用化學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的實踐操作能力,為培養社會綜合性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進行“鐵和鐵的化合物”這一章節內容的講解時,教師進行實驗操作前可結合學生生活常見現象進行問題設置,問:“為什么蘋果去皮后一段時間,其顏色會呈銹黃色?為什么市面上購買的蘋果汁的成分顯示中會包含有維生素 C?”此類現象對學生而言較為常見,在學生思考其中具體原因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給予問題的思考方向,如:溶液中的 Fe2+ 與 Fe3+ 顏色差異性在哪里?對應的化學性質都是哪些?此時,學生會順著教師提出的問題思路開始往蘋果顏色之所以變成銹黃色的原因是因為果中的二價鐵離子在接觸到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后形成三價鐵離子的方向思考,并思索蘋果中加入維生素 C 等還原劑后對二價鐵離子被氧化現象是否能起到預防作用。最終,學生在聯系兩者前后進行思考后自主推斷出正確答案。因此,教師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來活化相關化學實驗,是提高學生化學學習的集中性和積極性的有效措施,能夠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并意識到化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問題的解決中有積極的作用,從而培養化學學習情感。
三、課外實踐活動生活化
除了注重化學課堂中的生活化教學講解外,教師還需注重學生化學課外活動的延伸,根據化學知識點來設置生活化的課外實踐活動,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有利于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習情感,以領悟化學學習的價值。
例如,在進行“氯氣的性質和用途”這一章節內容的講解時,教師可以根據氯氣用途中的殺菌消毒功能來設置課外活動主體,指導學生充分運用可利用的資源(書籍、網絡、咨詢)來查找現今市場常見的殺菌消毒劑類的相關資料,將其成分、功效進行比較區分并做成一份報告,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和講解,不僅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還能進一步拓寬學生的化學知識面。
綜上所述,針對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現狀,以學生生活背景為前提來優化教學模式,將化學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進行教學設計,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化學、在化學中領悟生活,既增強學生的學習求知欲望又培養其化學學習情感,對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錢柳云.從生活中來 到生活中去——談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回歸[J].化學教與學,2014(3)
[2]陸蔚華.論高中化學教學的生活化策略[J].數理化學習(高三版),2014(12)
[3]徐金英.從生活中來 到生活中去——談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回歸[J].新課程(中),2015(11)
[4]張苧丹.立足生活 感悟化學魅力——淺談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實施策略[J].化學教與學,2016(7)
(責編 羅汝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