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龐廣強+陳朝霞+龍曉慧
【摘 要】本文采用自制量表對賀州市人民醫院泌尿外科 14 名護士和 60 名患者進行調查,了解護患在前列腺電切術術前健康教育的供需現狀和對微課的了解及應用意愿,分析護患在前列腺電切術術前健康教育的供需矛盾,提出解決護患在前列腺電切術術前健康教育供需矛盾的對策。
【關鍵詞】微課 前列腺電切術 術前健康教育 應用需求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2B-0098-02
微課目前在教育領域風靡全球,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手段,它的新穎性和有效性已引起大家關注,其內涵及應用領域在研究中也在不斷拓展。臨床健康教育也是一種教學活動,微課在臨床健康教育中的應用,國內還很少有文獻報道。因此,研究微課在臨床健康教育中的應用,運用現代信息化教育技術設計出符合醫患需求的微課,對提高臨床健康教育的效果是一種有意義的嘗試。本文通過調查了解護患在前列腺電切術術前健康教育的供需現狀和對微課的了解及應用意愿,論述如何通過院校合作開發適合老年患者的前列腺電切術術前健康教育的微課程和提高醫務人員的教學水平及教改能力,以滿足臨床健康教育的需要。
一、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以賀州市人民醫院泌尿外科 2016 年 8 月在職護士 14 人和當月需做前列腺電切術患者 60 人為研究對象。其中:護士年齡 23-29 歲 8 人,占 57.14%;30-39 歲 5 人,占 35.72%;40-49 歲 1 人,占 7.14%。護士學歷中專 2 人,占 14.28%;大專 2 人,占 14.28%;本科 10 人,占 71.42%。患者年齡 50-59 歲 14 人,占 23.4%;60 歲以上 46 人,占 76.6%。患者學歷小學文化 24 人,占 40%;初中文化 34 人,占 56.6%;高中文化 2 人,占 3.4%。
于 2016 年 8 月內發放護士版調查問卷 14 份,患者版調查問卷 60 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為 100%。
(二)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由調查人員發放問卷,護士和患者獨立作答,當場回收。
(三)研究工具。采用自制調查問卷,分護士版和患者版。護士版含健康教育對象、健康教育內容、健康教育方法、健康教育效果、對微課的了解和應用意愿 5 個模塊。患者版含對健康教育的需求(時間、地點、內容、方式)和對微課的了解和應用意愿 2 個模塊。
(四)統計分析。用 Excel 建立數據庫并錄入數據,然后進行統計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
二、結果與分析
(一)護士在前列腺電切術術前健康教育現狀和對微課的了解及應用意愿調查結果。由調查得知,78.94% 的護士對自己的健康教育對象不是非常了解,52.7% 的護士對要進行的健康教育內容不是非常清楚。對于健康教育方法,床邊口頭講述是目前主要的途徑。但是在實踐中,73.7% 的護士意識到進行健康教育的思路需要改進,84.2% 的護士覺得健康宣教的時間不夠,63.2% 的護士更愿意選擇在術前一天進行健康宣教。然而對健康教育的效果,護患雙方都不甚滿意。其中只有 15.8% 的護士和 26.3% 患者覺得非常滿意,卻有 94.7% 的護士強烈要求改進健康教育的方法。
對于微課,所有護士都有所了解,79% 的護士考慮應用,73.7% 的護士認為它將有助于健康教育工作的改善。
(二)患者在前列腺電切術術前健康教育現狀和對微課的了解及應用意愿調查結果。由調查得知,患者都希望由醫護人員在床邊進行講解,且對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術前健康教育的內容需求前三位依次為引流管的護理、飲食護理、休息與體位,對費用的健康教育需求較低。對講解的時間,50% 的患者希望在術前 3 天開始進行,26.6% 希望在術前 1 天開始進行,23.4% 希望在入院當天即開始進行。但對健康教育的建議,93% 的患者希望能隨時隨地觀看教育的內容,可見絕大多數患者對目前床邊的一次性講解效果并不滿意。
因此,雖然所有患者都沒聽說過微課,但都對它抱以極大的期望,100% 愿意了解和嘗試這一新型的健康教育手段,67% 的患者認為它清晰易懂隨時觀看的優點會優于醫護人員的床邊講解。
三、討論與對策
(一)護患在前列腺電切術術前健康教育供需矛盾的分析。由調查結果分析得知,護士供給的健康教育未能滿足患者的需求,是當期在前列腺電切術術前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矛盾。造成這一矛盾的原因,既有護士因素,又有患者因素。
1.就護士而言,首先,未能正確評估老年患者心理特點,采取合適的健康教育措施是主要因素。按照我國老年期的年齡劃分標準,該研究對象群體約三分之一為中老年人,三分之二為老年人,且學歷偏低。由于進入老年期后,人體的各種生理功能都會逐漸衰退,導致老年人感知、記憶、思維、情緒、智力和人格都會發生變化。其中感知的變化表現為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等;記憶的變化表現為次級記憶(對已聽過或看過的事物記憶)較差,回憶記憶能力、機械記憶能力、規定時間內速度記憶能力嚴重衰退;思維的變化表現為敏感性、流暢性、靈活性、創造性明顯下降;情緒的變化表現為負性情緒一旦產生難以改變;智力的變化表現為液態智力明顯下降;而人格總體趨于穩定。
而護士在健康教育中,多數仍采用術前一天在床邊進行口頭講述的健康教育方式,這對普通患者適用,但對老年人未必適用。加上術前健康健康教育內容多,專業性強,護士工作繁忙,又宣講囫圇,而老年人由于前述心理變化,該被研究群體又有低學歷的特征,就會導致嚴重的護患健康教育供需矛盾。
其次,護士有待提高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是重要因素。被研究的護士群體,年齡正值青壯年,精力充沛,學歷三分之二以上為本科,具備較高的教學和科研能力,卻會出現多數反映對教育對象不了解、半數對教育內容不是非常清楚、多數意識到要改變教育思路、絕大多數要求改變教育方法,最終還是大多數都對教育效果不滿意的現象,正是這一問題的外在表現。因為醫學生在校期間,主要接受醫學理論和醫學實踐的教育,較少涉及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的學習,所以醫務人員在工作后教學能力不足,無法及時地對特殊教育對象做出有效的教育調整,是這一問題的內在原因。endprint
最后,護士工作繁忙也是影響因素之一。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護士在應付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時已經筋疲力盡,健康教育往往是忙里偷閑的工作,所以大多數護士會覺得宣教時間不夠,能做到規范化開展健康教育已經不易,更不可能做到精細化教學甚至個性化教學。
2.就患者而言,首先,老年人特殊的健康教育需求不易被察覺是主要因素。在護理實踐中,護士基本都在床邊進行健康宣教,如能在術前 3 天甚至入院即進行術前健康教育,似乎就能滿足大多數老年患者的需要,其實不然。現實中常出現的情況是,護士常常抱怨已經很認真地在床邊給老年患者做宣教了,他們似乎也聽懂了,過后還是沒懂;而老年患者則反饋說確實記得護士做過宣教,可就是記不住宣教的內容。其實這還是源于前述的老年人的心理特點。因此,老年患者需要的是一種通俗易懂、形象直觀、易于重復的教育內容和教育形式。也因此在調查中被調查對象會出現絕大多數希望能隨時隨地觀看教育內容,并且多數人認為如果微課有清晰易懂隨時觀看的優點會優于醫務人員的床邊講解的結果。
其次,老年人在“互聯網+”時代被邊緣化也是重要因素。不同于青年一代的互聯網“原住民”,能隨時隨地從網上獲取信息,也不同于中年一代的互聯網“移民”,學習后也能適應新常態新生活,老年一代天然被排斥在“互聯網+”時代外,成為“互聯網+”時代的看客。由于前列腺疾病涉及患者的隱私,老年人由于種種顧慮和現實原因,既無法從醫務人員身上獲得健康教育需求的滿足,又無法便捷高效地從網上獲取自己想要的知識,其健康教育需求不能滿足的矛盾就顯得尤為突出了。
因此在對微課的了解及應用意愿調查中觀察到一個奇特的現象:對新事物具有天然排斥性的老年患者,竟然全部都愿意嘗試微課這一新事物,而護患雙方都對微課在前列腺電切術術前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抱以極大的期望。
(二)解決護患在前列腺電切術術前健康教育供需矛盾的對策。具體如下:
1.院校合作開發適合老年患者的前列腺電切術術前健康教育微課程。醫務人員有進行健康教育課改的意愿,卻缺乏課改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教學人員具有課改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如能和醫務人員攜手合作,則能各取所需,合作共贏。因此,通過院校合作,共同開發適合老年患者的前列腺電切術術前健康教育微課程,是解決護患在前列腺電切術術前健康教育供需矛盾的有效措施,是能讓老年患者享受“互聯網+”時代成果的有效辦法,具有現實意義。
2.院校合作提高醫務人員的教學水平和教改能力。前列腺電切術健康教育包括入院教育、術前教育、術后教育和出院指導,術前教育只是前列腺電切術健康教育的一部分,而前列腺電切術又只是前列腺手術的其中一種方式。因此,臨床健康教育中存在巨大的課改需求,而最終這一課改需求的發現者、課改的策劃者、實施者、評價者,能且只能是醫務人員本身。因此,通過院校合作,幫助醫務人員提高教學水平和教改能力,具有長遠意義。
3.微課不能取代床邊健康宣教。床邊宣教不但是一種健康教育方式,而且是一種醫患溝通的重要途徑。醫護人員對患者的床邊關愛,對緩解其焦慮、提高其依從性、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微課在提高健康教育效率效果的同時,不能取代床邊宣教。相反,醫務人員應在微課的幫助下,把節約出來的時間為患者提供更個性化的床邊宣教,努力滿足患者更高水平的健康教育需求,才是我們努力奮斗的方向,才是微課在臨床健康教育應用中最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小燕,王春先.老年護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張 維(1983— ),男,漢族,廣西容縣人,醫學學士,桂東衛生學校教務科副科長,主管護師,外科護理學教師。
(責編 羅汝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