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梅鳳
【摘 要】本文基于蘇軾詩詞的豁達詞風的特點,在中職語文蘇軾詩詞教學中采取帶著感情朗讀、增添教學配樂、鼓勵模仿創作、開展鑒賞活動的策略,并以此為突破口,有效地推進中職語文詩詞教學。
【關鍵詞】詩詞 鑒賞 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2B-0110-02
古典詩歌是中華民族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其以和諧的韻律、精煉的文字組合、精巧的結構安排等向人們傳遞著唯美的文學信息,體現著中華古典文學的獨特之美。古典詩詞已經被納入中學語文的學習體系,是學生重點學習的內容之一。
詩詞學習最關鍵的是要學會賞析。帶著審美的目光來審視古典詩詞,能讓學生產生一種美學體驗,品味到蘊含在詩歌中的縷縷美感,從而調動學生學習詩詞的積極性,讓學生從心底熱愛古典詩詞,自覺進行詩詞學習。
中國古代不乏文學大家,他們以獨特的風格,創造出了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其中,蘇軾作為文學大家之一,其詩詞自成一派。在中職語文學科古典詩詞教學中,教師可以以蘇軾詩詞為突破口,通過引導學生欣賞蘇軾詩詞的磅礴大氣之美,讓學生體會到中國古典詩詞的美學價值和意義,從而產生學習詩詞的興趣,帶著積極主動的熱情進行詩詞學習。
一、蘇軾詩詞的特點
眾所周知,蘇軾詩詞清新自然、亦莊亦諧,似信手拈來,其詩詞題材廣闊、涵蓋內容豐富,是宋詞走向成熟的標志。同時,蘇軾詩詞對題材、意境及語言等都進行了積極主動的創新嘗試,開創了一代豁達詩詞之風,同南宋詞人辛棄疾合稱“蘇辛”。
蘇軾詩詞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豪邁奔放,飽含慷慨、豁達之風,既有精忠報國的磅礴大氣,又有感史傷懷的豪邁,其代表作包括《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城子·密州出獵》《卜算子·缺月掛疏桐》等。正是這些別具一格的特點,使蘇軾詩詞在中國古典文學史上自成一派,廣為流傳。蘇軾詩詞的磅礴、奔放與豪邁也成為后人研讀、賞析的精華所在,被讀者所稱贊、甚至模仿。
二、中職語文加強蘇軾詩詞教學的意義
文學本身是一種美學,因為文學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創造性,正是這種獨特的藝術性和創造性才使得文學作品煥發出一種與眾不同的美感,特別是古典詩詞,古人以精練的語言、措辭巧妙地構筑出一篇充滿和諧韻律的美妙詩詞篇章,不僅在向后人揭示出發人深思、令人深省的道理,也為人們帶來了和諧的韻律美感享受,正是因為具備這一美學特點,古典詩詞才被后人所稱頌,一些經典之作才經久不衰。可以說,學習古詩詞一方面就是賞析其中的美感,另一方面則是對古詩詞獨特創作模式的學習。
中職語文古詩詞教學中,通過賞析、品嘗蘇軾詩詞的美感,體會其內部非同凡響的韻律,通過對古詩詞進行深層次挖掘、深入賞析,挖掘其中的美,不僅能夠震撼學生的心靈,還能讓學生發現古詩詞的價值所在、意義所在,從而更加自覺地學習研究古詩詞。古詩詞作為一種特殊的文體形式,是語言世界的秀木,也是漢語言文學中的一朵奇葩。引導學生發現、品味與賞析古詩詞中的美,客觀上有利于學生更為深入地學習語文,使學生產生較強的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方便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
學生一旦掌握了古詩詞的學習方法,便能夠帶著賞析的目光自動地配合學習,學生的古詩詞學習效率也將得以提高。
三、中職語文蘇軾詩詞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帶著感情朗讀,體會韻律之美
古詩詞最典型的特點就是充滿了和諧的韻律,特別是蘇軾的詩詞更體現出一股獨特的韻律與情感,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體會其中的節奏與韻律,感受其中的韻律之美,這樣才能更好地帶動學生學習古詩詞。當學生發現其中的韻律美感之后,則會自覺進入學習狀態,也就能更為高效地學習古詩詞。
如蘇軾詩詞中較具代表性的作品《浣溪沙》,其中充滿了和諧的韻律,最為典型就是詞尾的押韻,“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整個上闕充滿著統一的韻腳“xi、ni、ti”,押“i”韻,這就是蘇軾詩詞的一大顯著特點——充滿了和諧的韻律之美。
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詩詞,讓學生體會到其韻律之美,然后,讓學生自行模仿朗讀練習,學生練習結束后,教師則可以讓某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韻律美、和諧美,從而讓學生體會到詩詞韻律的美感,全身心地投入朗讀,隨著情感的融入與朗讀節奏的把握,學生就能更好地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從而更積極地配合教師來深入研討、學習,在和諧的詩詞韻律中加快了自學的步調。
(二)增添背景音樂,營造詩意氛圍
蘇軾詩詞的豁達之美體現在其和諧的韻律、巧妙的語言措辭以及巧奪天工的詞句創設,這一切的美感都需要以一種創新性、創造性的方式來詮釋出來,具體做法之一是播放背景音樂,也就是將音樂與古典詩詞融合起來,營造出詩情畫意的情境,讓學生在音樂旋律中體會,從而更好地感受到詩詞學習的樂趣,體會到蘇軾詩詞的美感。
很多古典詩詞都已經被后人變化運用,例如:原詞不變,附上旋律曲目,變成了一首首廣為流傳的歌曲等,對于蘇軾詩詞來說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一首千古流傳的詞作不僅是學生重點學習的對象,也已經被后人改編成歌詞,成為了一曲動聽的、撩人心弦的、廣為傳唱的曲目。教師不妨借助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此曲目,第一遍讓學生先聽,學生一邊聽、一邊體會曲目的節奏和旋律,第二遍則慢慢進入狀態,甚至自行跟哼、模仿跟唱、試唱。學生在試唱過程中更能體會到其中的韻律,更好地體會到此詞的美感。在自唱過程中,學生不僅傾注了情感,更重要的是深化了對此詞的理解和認知,從而不知不覺地進入賞析狀態,甚至自覺地進行背誦。
教師在播放背景音樂的同時,也要充分地利用幻燈片畫面,在每一句歌詞對應處設置圖畫背景,例如:第一句“明月幾時有”,多媒體大屏幕中呈現出一幅夜空中的明月,“把酒問青天”則畫面轉到盛滿酒的酒杯舉向夜空,“不知天上宮闕”則可以呈現出一幅幅夜空中的古代城樓、宮闕圖等。
這樣,就能增加學生的視覺體驗,讓他們伴隨著耳中的音樂,眼中的圖片、畫面等來領略蘇軾詩詞的美感,進而產生極大的學習興趣。
(三)鼓勵模仿創作,增強成功體驗
當學習詩詞到一定的階段后,就會產生自行創作的沖動,特別是當學習者已經深刻地領悟到蘇軾詩詞之美、古典詩詞的魅力之后,這種獨自模仿創作的欲望將油然而生,禁不住地躍躍欲試。對此,教師在一階段的詩詞美感賞析后,不妨讓學生自行創作。可以本著逐步引導、循序漸進的原則鼓勵學生創作,如先讓學生仿寫,模仿蘇軾的某一首詩或詞,模仿其中的韻律、情境、主旨情感等,這樣學生就能有所參照,能夠減小他們自行創作的難度,提高他們創作的自信心。教師可以先從較為簡單的詩詞入手,如蘇軾的代表性七言絕句《題西林壁》,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反復閱讀此詩,然后自行模仿創作七言絕句,最后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創作出了內涵深刻、韻律和諧的七言絕句。
(四)開展鑒賞活動,提高學習效果
教師應積極地開展活動,并認真地創造活動的情景和氛圍,鼓勵學生競爭式地學習、賞析與創作。
如在每個學期的中途可以開設題為“品蘇軾詩詞之美,振奮學習信心”的主題班會或詩詞競賽,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利用詩詞賞析的機會來展示自己對詩詞學習的理解,也可以借助詩詞競賽等來展示學生的作品,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學生對詩詞的積極興趣和情感,從而更為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詩詞學習中,在不知不覺間提升詩詞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黃全州.中職古典詩詞教學探討[J].廣西教育,2016(10)
[2]潘 芹.讀、誦、唱、悟,感受蘇軾詩詞魅力[J].語文教學通訊,2013(32)
(責編 藍能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