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
數學這門課程復雜而煩瑣,且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和邏輯性。數學運算能力是學習數學所需要的重要基礎能力。但很多時候,學生在運算的過程中總會漏洞百出,導致成績不理想。如何改善這個問題,是小學數學教師當前的首要工作。
一、學生運算過程出錯的原因
1.學生審題不清晰,導致出現理解性偏差
審題是大多數學生在做題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因為審題不認真,導致他們在開始做題時就出現了理解性的偏差。解題思路是一環(huán)緊扣著一環(huán),初始便出現了問題,更不用說后面的解答,最后的結果自然是錯的。
2.看似簡單的計算題迷惑了學生,令學生產生感知錯誤
小學計算題是由數字和一些常見的運算符號組成的,并沒有復雜的情節(jié)文字,看起來簡單明了,但容易誤導學生錯判題目的難易程度。如一個計算題左邊是加法,右邊是乘法,有些學生就會直接先算加法后算乘法,那么最后算出的結果肯定是錯的。按照四則運算的法則來算的話,首先應該算乘法,再算加法,才是正確的。所以說,題目越簡單,學生越不能輕易下決斷,要提高警惕性。
3.學生容易將情緒帶入做題,影響做題思維
小學生年齡較小,身體處于發(fā)育階段,思想稚嫩,在面對復雜繁多的計算題時難免會產生焦慮情緒,造成心理壓力大,甚至覺得心煩意亂,產生放棄的心理。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做題的思路很容易被自己焦躁的情緒干擾,導致思路混雜,毫無頭緒,極大地降低了做題的質量。
二、提高學生運算能力的措施
1.注重運算方法的教學
從某種程度上說,教師對于一些簡單的計算題,通常都是一筆帶過,致使學生在知識方面存在一定漏洞。有句話說得好,“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與其直接告訴學生題目的答案,不如教會學生做題的方法,讓他們學會如何舉一反三。
2.注重口算能力的培養(yǎng)
口算是筆算的基礎,是教師施教的重點,學生只有學好了口算,才能進行高效率的筆算。口算其實就是心算,能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學生反應能力的快慢直接影響他做題的速度,所以學生的口算訓練到位了,日后應付復雜的運算題就不會感到無從下手了。但有一點要注意的是,教師不能對學生進行機械式的訓練。機械式的訓練不僅不能激發(fā)學生的訓練興趣,還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對做題感到厭煩。
3.注重良好計算習慣的養(yǎng)成
一個良好的計算習慣可以幫助學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一個不良的計算習慣能在學生計算時產生惡劣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那么怎樣才算是良好的計算習慣呢?小學生的記性不強,教師需要時刻提醒他們書寫干凈整潔,格式規(guī)范清晰等這些細節(jié)問題。
教師還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驗算的習慣。讓學生養(yǎng)成驗算的習慣,不僅能使學生改掉粗心大意的壞毛病,還能提高學生做題的準確性。小學生智力發(fā)育不完全,不可能一次性準確無誤地計算出正確答案,只有在一遍又一遍的錯誤演算中總結正確的計算方法,才能得出正確答案。
4.注重學生思維障礙的克服
研究表明,小學生對做簡單的計算題興趣比較高,對那些難度稍高的計算題比較抵觸,主要原因是覺得題目太難,擔心自己無法應對。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善于發(fā)現學生的思維障礙,并采取與之對應的措施幫助學生克服思維障礙。只有學生克服了自己的思維障礙,才能長時間進行高效準確的計算。平時訓練多了,學生的計算能力自然也能有所提升。
除了需要掌握一些簡單易懂的運算法則,學生還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運算技巧,以及學會驗算,保證計算結果的準確性。要做到上述這些,過程是十分漫長且難熬的,學生必須備具堅強的意志力,才能支撐他們進行長期的算題訓練。堅持就是勝利,一旦堅持,學生提高計算能力指日可待。
(作者單位:江西省上猶縣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