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東
摘 要: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不斷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而目前大多數物理教學課堂中,教師依舊進行單一的知識教學,不利于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高中物理教學中應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從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和理論實踐三個方面入手,不斷提升高中物理教學水平。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物理;教學案例
高中物理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終身發展中所必須有的品質和能力,它突出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核心素養的提出是素質教育理念的又一個進步和提升,能使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基礎上,實現自身發展和能力提升。
一、教學內容轉變的三個重點方向
1.從知識傳授轉變為能力培養
傳統物理課堂教師通常進行知識的單一傳授,對學生能力培養減少。為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教師要從育人方面入手。為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通過多種方式來優化課堂教學內容,避免單一的理論知識傳授,更重要的是物理視角、思維方式和問題探究上的培養和提升,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以“牛頓第三定律”來說,教師在教學中一般先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表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然后通過彈簧秤的演示實驗幫助學生理解。僅僅通過這兩個階段便完成了對該定律的傳授。這種方式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抑制學生積極性。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在設計上應當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第一,通過各種有趣的實驗幫助學生了解生活中“相互作用力”的表現,可以利用多媒體視頻的方式進行演示。第二,拋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一論題,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實驗,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理解力的相互作用。第三,總結實驗數據,得到相關的結論和報告。通過數據總結提高學生的歸納能力和整理能力,使學生在面對其他問題和規律時,能夠獲得更深刻的理解。
2.從學術灌輸變為教育功能
高中物理教學一方面體現了科學性,一方面又體現了教育性。因此,教師不僅僅是重視其單一的學術形態,而是要挖掘物理學習中的教育功能。
以“法拉第的電磁感應現象”為例,在學術理論上只要理解原理和相關知識就能夠達成目標,但是在教育功能上,就需要通過多種實驗研究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不懈地追求電磁感應現象背后的規律。通過該現象的教育功能,能夠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的意識,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創新思維方面,也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勇于發現現象背后的知識和規律。
3.從理論層面上升到思維高度
高中物理核心素養中包括了科學思維,科學思維能力能夠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傳統物理教學重視學生的知識掌握和解題能力,對于思維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并沒有特別關注。實際上,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只有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才能使學生在面對各種問題時多視角地看待分析,最終找到解答方法。比如逆向思維、推理論證思維、對稱思維、替代思維等,這些科學思維不僅僅可以提升學生的物理學水平,還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大有益處,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二、在課堂教學中,重視核心素養的培養
1.生活化教學
在學習高中物理科學知識和定律過程中,教師不能夠以“理論講解+簡單實驗演示”進行知識的傳授,不妨從生活現象中出發,進行生活化教學。生活中處處都是物理知識,教師要善于發現,并且引導學生從生活角度觀察物理學科。這樣既能夠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又能夠激發學生興趣,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十分有利。在高中物理核心素養培養中,生活化的教學手段是可行且十分必要的。
2.科學方法的運用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應當解放學生的想象力,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分析和意見表達時間,使他們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要不斷提升物理學科素養,提高探索能力和思維能力,更有效地開展物理學科學習。
3.科學精神的培養
高中物理學習不能局限在單一的學科知識上,還要從多學科的角度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從而提高學生核心素養和綜合素質。物理學科與其他學科存在著緊密聯系,比如生物學、數學等,教師可以聯合其他學科教師共同培養學生的科學實踐精神。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擴展課堂內容,將物理學歷史上的人文知識背景分享給學生,使學生向歷史人物學習,提高個人品質和精神面貌。
總而言之,高中物理教學需要在個人修養不斷提升的前提下,適應社會發展和科學的進步。高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情感體驗,學生的知識儲備自然重要,但是科學探究的精神、多樣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也是十分重要的教育目標和任務。要想不斷提高學生核心素養,教師要轉變觀念,從多角度出發,用多元化教學方式提升物理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林萍.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高中物理教學策略[J].當代教研論叢,2018(8):81,83.
[2]宋淑飛.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高中物理教學設計初探:以“牛頓第三定律”為例[J].新課程(下),2018(7):88-89.
[3]劉瑞軍.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高中物理教學設計研究[J].高考,2018(18):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