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英浩 左欣鑫
摘要:研究思維是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的體現,是新時代大學生應對紛繁復雜國內外思潮和樹立高校學生主體觀念的需要,可以從培養學生樹立問題意識,提高學習能力,轉變思維方式,將五種思維帶入思想政治理論課堂中來,同時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能力素質,重視培養學生研究思維。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大學生;研究思維
思維影響著思想和行為。研究思維則是引導人們辯證、批判地思考。新時代的大學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中堅力量,培養新時代大學生的研究思維對于其更好地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和歷史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長久以來,高校對于學生研究思維的培養局限于專業課教學,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缺乏研究思維培養。因此,如何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培養學生的研究思維,引導學生辯證、批判地進行思考問題,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
一、研究思維的內涵
所謂研究思維,即基于事實、邏輯、論據與論證對于他人言語的辨明,是一種批判性的思維方式,旨在培養人們對于已有事實的辯證思考能力,培養人們的思辨精神,以達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的思考程度。高校培養學生的研究思維本質上是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研究探索為題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發現新知,從而培養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研究思維是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的體現。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被動接受知識灌輸的學生已經不能適應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要求。高校培養學生的研究思維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樹立學生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同時也有利于樹立學生的問題意識,擴展思維渠道,從而在學習中養成嚴謹的學術態度。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培養學生研究思維的必要性
我國的高校是社會主義性質的高校,保證高校的社會主義性質,引導學生堅定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是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任務之一。大學教育細化的分科體制,使得高校對學生進行研究思維的培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充分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在培養學生研究思維的作用尤為重要。
(一)應對紛繁復雜國內外思潮的需要
新形勢下,各種紛繁復雜的意識形態和社會思潮激蕩,網絡的發展為大學生接觸各種思想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當代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各種社會思潮的傳播不可避免地會對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產生一定的影響,甚至造成價值觀念的混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是為了“保證黨和中華民族奮斗目標的實現,以宣傳和傳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以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為目的,以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律教育為主要內容的總和教育實踐活動以及進行這門綜合教育實踐活動的時間分配和課程安排”。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培養學生的研究思維,引導學生正確區分正確和錯誤的觀念,從而堅決抵制各種錯誤思潮的滲透。
(二)樹立高校學生主體觀念的需要
“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又紅又專的人才。”然而,傳統的教育使得學生缺乏主體觀念,在學習中習慣了被動接受由教育者所灌輸的知識,缺少對既有知識的質疑能力。改變高校“你打我通、你說我聽”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樹立受教育者是教育的主體意識,認清學生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樹立學生的主體觀念,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引導學生培養研究思維,從而更好地掌握既得知識,樹立創新意識。
三、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培養學生研究思維的途徑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培養學生的研究思維主要從提升教師能力素質、轉變思維方式以及樹立學生問題意識入手。
(一)培養學生樹立問題意識,提高學習能力
大學生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體,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上,首先,端正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態度,重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尤其是理工科學生,改變重智育輕德育的傳統心態,認真了解思想政治理論課對于其人格養成,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意義。其次,高校大學生應該提高主觀能動性,積極思考,善于思考,養成問題意識,改變盲目記錄而不思考的現狀,努力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知識,并且培養興趣,關注時事,積極接受先進的思想政治理論學習,學習馬克思主義,用唯物辯證法思考問題。最后,要注意提高大學生自身的思想道德意識,養成良好的品德習慣,思考如何將思想政治理論課堂所學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來,重視自身的德育發展和自身思維能力的開發和培養,深入思考,激發學習熱情,提升研究思維能力,讓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新時代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二)轉變思維方式,將五種思維帶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堂中來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師首先要具備這五種思維能力,并將五種思維方式運用到教學中去,讓學生用五種研究思維方式思考問題,即“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改革的歷程中,貫徹了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表現出戰略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和底線思維方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該積極吸收習近平總書記的五種研究思維的方式,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進一步強化民族意識,堅持繼承與發展、現實與愿景的統一,走在改革的前端。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有意識培養大學生的戰略思維,并結合自己的實際,研究設計人生規劃,研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國家直接關系,如何更好地適應社會;引導學生運用辯證思維方法思考問題,能使學生糾正對社會問題的理解, 克服消極的因素;教師還可以結合熱點,引入現實性的時事問題,引導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創新思維,從不同的角度或者不同的方面思考問題;讓高校大學生注重運用底線思維思考問題,培養大學生關心時事,心系國家大事小情的愛國情懷,并且對于政治性問題有正確的態度和觀點,有自己的底線。讓大學生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把握法治和道德的底線,時刻筑牢底線思維意識,保持清醒的頭腦;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把哲學和歷史結合起來,不斷學習前人的智慧和結晶,從歷史中獲得啟迪,讓學生成為智慧與學問并存的人。
(三)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能力素質,注重培養學生研究思維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教師的水平、能力、素質決定著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影響力和感召力,直接影響學生研究思維的培養效果。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培養學生的研究思維,首先要注重教師素質的提高,以及教師的教學能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充分了解教材內容,將教材體系轉變為教學體系,教學內容融會貫通,從而在課堂上幫助學生擴展知識,擴大常識儲備,讓學生思維活躍起來,激發學生鉆研精神,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其次是教師借助教學素材發揮學生想象力,認真研究教材,以便更好地教授學生。并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自身要具有研究批判思維,思考如何在課堂上激發、培養學生邏輯思維歸納推理能力,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鼓勵學生敢于懷疑,讓學生學會學習。再次是思政教師要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發揮語言的魅力,吸引學生認真聽講,對教師所傳達的知識有所思考,創新師生關系,以學生為主體,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從而在課堂上有效地激發學生的研究思維。最后是問題意識的培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教學方法要與時俱進,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小組式教學、討論式教學、案例式教學等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思考能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自主研究學習,讓學生能夠得到充分的自我發揮,與此同時要維護好學生主體地位,對于學生的研討結果做好歸納,創新教師評價方式及內容。這不僅增強了課堂趣味性,而且有助于學生深化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認知,培養研究思維。
四、結語
研究思維是當代大學生素質的集中體現,是否具有研究思維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大學生在學術生涯上所獲的知識和技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大學生研究思維的培養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自我鉆研,以更好地適應社會和時代的潮流,從而成為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武麗麗,郭秀芹,郭新剛.堅持政治性與科學性的統一 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J].人力資源管理,2016,(5).
[2]唐蓮英.新時期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戰略思想[J].思想理論教育,2008,(15).
[3]陶文昭.習近平五大改革思維[J].人民論壇,20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