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體解剖生理學》是師院學前教育專業(yè)的一門先選課、基礎課,在學前教育體系中占據(jù)重要地位。但因《人體解剖生理學》教學內容涉及的概念多、專有名詞多、生僻字多、插圖多、內容多,學生記憶、理解困難。因此,如何提高教學質量是《人體解剖生理學》教師的長期的、艱巨的研究任務。
關鍵詞:學前教育 《人體解剖生理學》 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R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2(a)-0-02
《人體解剖生理學》是師院學前教育專業(yè)的一門先選課、基礎課,其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專業(yè)后續(xù)課程如學前兒童營養(yǎng)與衛(wèi)生學、教育學、心理學等學科的教學效果,間接影響學生畢業(yè)后在幼兒教育中教學質量和保育工作。隨著現(xiàn)在幼兒園教育改革的深入發(fā)展和高校課程教學改革的深入發(fā)展,對《人體解剖生理學》教學現(xiàn)狀進行分析,找出影響教學質量的不利因素,提出提高教學質量的應對策略并分析其可行性,以適應幼兒教育的需要,成為新的課改內容。
1 學前教育專業(yè)《人體解剖生理學》課程教學現(xiàn)狀分析
1.1 理論課程教學現(xiàn)狀分析
由于《人體解剖生理學》內容繁多,其特點表現(xiàn)為概念多、專有名詞多、結構復雜抽象、生理過程理論性強等,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比較困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活動主體,學生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這一教學模式在今天仍占主體地位。在這一教學模式下,教學過程以教師講授灌輸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繼承知識,學習參與度不高,聽課枯燥無味,教學氣氛低沉,使人昏昏欲睡,很難集中注意力全程學習。即使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手段,利用圖像、文字、聲音和視頻等形式來講解人體結構,理解其生理過程和功能,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不再一味的沉悶,但學生仍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缺乏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批判性學習的能力,教學質量仍有待提高。
1.2 實驗課程教學現(xiàn)狀分析
師院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專業(yè)歸屬是二級學院教師教育學院,但《人體解剖生理學》實驗教學依托于二級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由生科院教師進行教學,實驗室已在生科院實驗大樓。《人體解剖生理學》實驗室承擔了全師院所有專業(yè)該課程的實驗教學,教學資源緊張。實驗室建設中,由于學院經(jīng)費緊張,并優(yōu)先建設本學院專業(yè)實驗室,公共實驗室的建設便落后一些,使得所使用的標本等陳舊、有的殘缺甚至損壞。這影響了學生的觀察效果及動手操作效果,學生學習主動性減弱,對《人體解剖生理學》實驗課產生厭倦。
1.3 師資隊伍現(xiàn)狀分析
從歷史角度來看,目前《人體解剖生理學》課程教學教師老齡化問題比較嚴重,教師學歷普遍偏低,缺乏優(yōu)秀人才引領此學科。雖然,在教育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有的教師通過繼續(xù)教育形式獲得了更高的學位和學歷,但因為繼續(xù)教育膠產學習的時間較短,有的甚至是通過假期集中短時學習,使得教學、管理水平,特別是科研水平提升并不顯著。另外,為了各種各樣的評價指標,高校普遍重視科研高于重視教學,導致教學激勵機制不如科研激勵機制,使得更多的教師忙于做科研,花在教學上的時間相對較少,教學質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證。
2 提高學前教育專業(yè)《人體解剖生理學》教學質量的應對策略
2.1 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2008年,美國學者David Penrose正式提出概念“微課”,并提出了建設微課程的5個步驟:提煉教學核心概念;撰寫15~30s的簡介和總結并提供背景資料;錄制1~3min的錄音和視頻;設計課后作業(yè);將錄音或視頻與課后作業(yè)上傳至微課平臺。慕課(MOOCs)這一概念是由2008年加拿大的兩位學者聯(lián)合提出的,是短語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首字母縮寫,大規(guī)模在線的開放式課程的簡稱。其本質是運用網(wǎng)絡的形式將世界上最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進行共享。其中,慕課在高等教育中的影響尤其重大。慕課教學最突出的特點是實現(xiàn)“翻轉課堂”,最顯著的優(yōu)勢是學生可自主選擇學習的時間、空間、內容和方式,實現(xiàn)數(shù)字時代的碎片化學習。目前,我國東西部高校課程共享聯(lián)盟與智慧樹網(wǎng)共同成立了在線教育平臺“智慧樹”在線教育,教師可在此平臺上構建人體解剖生理學MOOCs,可分為在線課程和線下課程,在線課程主要包括知識點解讀、視頻、測試題、考試題等,線下課程包括師生互動答疑、翻轉課堂、學習討論區(qū)等。利用“智慧樹”在線教育平臺,教師在課前發(fā)布慕課微課視頻,讓學生課前在線自主學習,課堂上讓學生提出問題并組織學生相互討論,互動答疑并分享結論等,從而實現(xiàn)“翻轉課堂”,這種由“教師為主,學生為輔”到“學生為主,老師為輔”的教學模式的轉變,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對人體解剖生理學這門比較難學的課程來說,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能更有效地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進知識和能力的內化。
2.2 改善實驗條件
學院適當增加公共實驗室的經(jīng)費投入,改善實驗室條件,更新陳舊、破損的標本、模型、儀器等,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現(xiàn)代教學中,提倡關愛生命、關愛動物,為減少解剖生理實驗中對動物的傷害,教師可改變實驗教學手段,網(wǎng)上搜集視頻、或自制錄像等,對某些實驗進行投影觀察學習。實驗過程中,將實驗設備達不到開設條件的、對動物損傷大的、不能實地觀察的等解剖生理實驗內容適時投影到屏幕上,教師控制教學節(jié)奏,引導學生觀察學習。實驗過程中信息化手段的運用,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增加,學習效果明顯提高。
2.3 增強師資隊伍
微課、慕課和“翻轉課堂”的運用對學前教育專業(yè)《人體解剖生理學》教師的各方面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具有更加深厚廣博的人體解剖生理學專業(yè)知識和對幼兒解剖生理學知識特點的掌握、更加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更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更強的教學應變能力,要有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微課視頻的制作、在線教學平臺的建設中去,要留出與學生互動交流的時間,要有教學反饋后及時更新在線教學平臺的時間。因此,僅憑教師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完成這項工作的,必須建立教學科研團隊,分工合作完成。每一位教師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更新專業(yè)知識的同時,老教師利用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對新進教師進行指導,提高其教學水平,年輕教師信息技術能力較強,主動承擔微課視頻的制作和在線教學平臺的建設的主體工作,并指導老教師應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提高其信息技術能力。教師們在相互學習中彼此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學質量實現(xiàn)質的飛躍。
3 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幼兒教育對幼兒教師各方面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要求幼兒教師不僅要掌握相關的專業(yè)知識,還得認識、了解自己的身體結構和機能,能更健康的生活,認識、了解幼兒的身體結構及生理發(fā)育特點,在幼兒教學中才能更好地貫徹保教結合的方針,更好地為幼教事業(yè)服務。修改人才培養(yǎng)模式、課堂體系,改進教學條件、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等來提高教學質量以成為今天高校教學改革的重點內容。人體解剖生理學老師已必須努力學習、勤于思考,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身業(yè)務水平,改進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適應時代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閆吉美,汪先平,葉臨.學前教育專業(yè)《人體解剖生理學》教學改革探索[J].湖南農機,2012(3):191-192.
[2] 孫宗波.提高高職院校人體解剖學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3(9):97-98.
[3] 陳毅美,楊勝波.微課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四川解剖學雜志,2017(1):38-39.
[4] 李秀,程蘭,李健.“慕課”對人體解剖學教學改革的啟示[J].四川解剖學雜志,2015(4):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