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婷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網絡信息技術在小學教學中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使小學語文教學方式更為豐富多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對小學語文的閱讀興趣,還能夠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立足于巧用多媒體技術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過程,希望探究出一條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高效路徑,并希望借此進一步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如何有效發展學生閱讀素養,是每一名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共同關注和關心的問題。針對于此,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利用多媒體技術突破教學重點,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基于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以下結合具體教學情況,分別進行介紹。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現行教材中的許多事物對于小學生來說都是新鮮的,僅僅依靠教師的講解,學生是很難理解的,基于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小學語文閱讀學習的興趣。例如我教學《難忘的潑水節》一課時,要求學生說出傣族潑水節的由來,這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是有難度的,于是,我借助PPT軟件把備課時準備的課件展示出來,學生可以真實地看到關于潑水節生動有趣的畫面,很快課件就播放完了,學生七嘴八舌地議論著。接著,我問:“同學們,現在知道潑水節的由來了嗎?”隨著我的講解,小張積極地舉起手來,我示意小張站起來回答問題。小張說:“傣族的潑水節最早起源于公元5世紀的波斯,約在公元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經緬甸隨佛教傳入中國云南傣族地區,因此,潑水節就一直流傳至今。”緊接著,我開始了后續的閱讀教學。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能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還能提升學生小學語文閱讀能力。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突破教學重點,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應用。多媒體以色彩繽紛、圖文并茂的特點,使抽象、死板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多媒體的應用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還能觸發學生思維的靈感,調動學生小學語文閱讀的積極性。如在教學《景陽岡》一課時,當學生閱讀到武松打虎的這一段時,小麗問道:“老師,我課下看過《水滸傳》,我記得《水滸傳》里面有兩個打虎英雄,一個是武松,一個是李逵,李逵殺死了5只老虎,而武松只打死了1只老虎,為什么武松打虎比李逵打虎出名呢?李逵可是打死了5只老虎呢,而武松只打死了一只老虎。”聽到小麗這樣問,我先是吃了一驚,隨后,我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電視劇《水滸傳》中武松打虎和李逵打虎的經過,并讓學生找一找武松和李逵打虎的區別。學生聚精會神地看著視頻,大概10分鐘左右視頻播放完畢。此時,學生議論紛紛,我說:“現在你們知道了為什么武松打虎這么出名了嗎?”這時,晶晶積極地站起來說:“老師,我明白了,因為武松是為民除害,李逵是因為當年惹了禍,之后,上了梁山,回鄉接老母親上山享清福,因為是通緝犯,不敢走大路,所以只能走小路,這才有了打虎的事情。”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還提升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三、基于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專家研究發現小學階段的學生有意識的注意力很短,無意識的注意力卻很長。所以,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注重情境的創設,以達到吸引小學生注意力的目的,從而使學生快速融入小學語文閱讀學習中,并主動探索新知識。多媒體技術具有圖文并茂、聲像俱佳的特點,借鑒了電影中的大量元素,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如教學《草船借箭》時,上課之初,我將《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這段經典的故事借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出來讓學生觀看,我安排學生閱讀課本,很快視頻就播放完畢了。學生議論紛紛,有的學生說:“諸葛亮為什么選大霧漫天的時候去取箭?”還有的學生說:“諸葛亮為什么下令叫船一字擺開呢?”看到一個個問題接連不斷從學生嘴里冒出來,我說:“想知道答案嗎?”學生說:“想。”接著,我帶領著學生愉快地進入課文教學過程中。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還提升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總而言之,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已經深入到教育領域,它以圖文并茂、聲像俱佳的優勢,使傳統枯燥的教學模式變得生動有趣,大大減少了教師課堂上因寫字所浪費的時間,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面向學生,傳授知識,對于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萬乾香.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使用性策略研究[J].中華少年,2017(25):38-39.
[2]陳梅清.探討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 教育(文摘版),2018,10(2):59.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