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振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在數學教學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深受人們的普遍關注,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對學生日后的成長及學習有極大的幫助,在抽象數學概念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建立一定的數學思維模式,以此來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所以,教師要從多個角度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策略進行深入探討,不斷完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案,為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目前,在小學教育中數學這一科目是重要一項內容,其對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下,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是目前小學數學的重要目標,也是主要的任務之一。數學思維主要是學生在學習中經常運用的思維方式,其中要求學生在學習時將數學變得形象化,在具體的學習中靈活應用邏輯思維來對數學公式進行歸納和總結,進而有效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下面就針對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策略進行深入探討。
一、借助數形結合方式,拓展學生思維的深度
在小學數學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合理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并在這一基礎上充分運用數學中的數形結合思維方式,讓學生能夠通過抽象和具體之間的內在聯系,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進而使學生深入分析和研究具體的數學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良好途徑,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較大的提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其不僅要通過視覺圖形來幫助學生理解,還要通過數字的相互轉換來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比如,在學習“長方形的周長公式”時,教師只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公式,雖然可以被學生記住,但是學生在遇到問題時不能通過公式解決問題。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數學思維方式,讓學生深入地掌握公式中所包含的意義。
二、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基本采用了“一言堂”的教學方法,這極大地制約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為目標,教師必須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個性特點,通過合理的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積極參與學習,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在學習“角的測量”時,教師可以找出實際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有關角的問題來創設教學情境,有效活躍課堂氛圍,加強學生對新知識的感知及認識,進而有效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三、融入生活實際例子,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加強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關系,從學生的點點滴滴入手,通過導入數學知識的具體實例,有助于學生對抽象概念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同時,在小學數學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教材,根據教材內容并結合學生身心發展實際情況,有效創設與課堂教學相符的情境,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地進入情境中接觸數學知識,最終實現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和發展。比如,在學習“元角分”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將教室布置成超市,同時為學生提供一定的紙幣和硬幣,讓學生分別扮演消費者及售貨員的角色,在實際中進行演練,達到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的目的,進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這對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思維品質
教師要充分了解實踐教學對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性。要能夠為學生提供較多的學習機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有效促進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數學知識,并使學生在實踐中創造性地應用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有效途徑讓學生實現動手及動腦結合,做一些自己熟悉的事情,在實踐中,使學生可以獨立思考分析,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比如,在學習“克與千克”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三個曲別針,這三個曲別針是一克的重量。此外,為學生準備一個一千克的物體。物品準備好之后,讓學生實際拿起這些物品,親自感受,進而更加深刻地體驗和理解克與千克。再比如,在學習“米、分米、厘米”這一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拿出尺子,同時實際測量自己的鉛筆、黑板及教室四周的長度,通過測量,學生就可以對這些長度單位有深刻的了解,并且對他們之間的關系有深刻的領悟。
總的來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逐漸養成的過程,這需要教師科學設計教學內容,不斷優化教學方式,充分實施以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為導向的課堂教學,才可以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斌.淺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科學教育,2010(2):34-35.
[2]羅小麗.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J].基礎教育參考,2012(9):62-63.
[3]李桂蘭.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學周刊,2014(32):112.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