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耀
摘 要:素養是品質和能力的綜合體現,一方面指個人的學識、文化、道德品行;另一方面,指的是人的綜合能力,如語言能力、運動能力、思考能力等。因此,由此而引申出的科學學科素養,指的就是學生在科學領域掌握的基礎自然、科學知識,養成了科學探究精神以及科學綜合實踐能力。就著重從這幾個方面進行論述,希望可以切實培養和提升兒童的科學素養。
關鍵詞:小學;科學學科;科學素養
小學科學是小學階段的一門非常重要的科目,旨在讓學生認識自然、發現自然、探究自然,在掌握充足科學知識的基礎上,對現有的科學手段、技術等進行再創新,為人類謀福祉,為國家謀發展。因此,這一學科領域學科素養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是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對具體的實施方法進行闡述,希望可以拋磚引玉。
一、明確小學生科學素養培養的重要地位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我們共同的夢想,而想要實現這一愿望就離不開教育的投入。近些年來,我國相繼實施了“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的偉大戰略,就是希望可以通過提升國民整體素質,深化文化內涵的途徑來達到理想中的目標。并且在小學科學新課改革中也提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加之,我國近代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也認為科學教育思想應當滲透到生活教育中。當然,能夠支持學生科學素養培養的理論依據還有很多,這些都是在告訴小學科學教師一件事,那就是培養兒童良好的科學素養其意義十分重要。
二、強化對小學生科學知識的教育
科學素養的培養離不開對科學知識的掌握,從一定意義上我們可以將科學知識作為培養兒童科學素養的基礎,但是,在實踐中筆者發現,不少兒童很難集中全部的精神在課堂上學習,并且就算是勉強集中精神,也沒有很好的維持方法,最終注意力也會渙散。因此,在對兒童實施科學知識啟蒙教育時,教師一定要充分尊重兒童學習中的客觀規律,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課堂效率。
比如,在教學“聲音的產生”相關內容時,首先,我們可以結合生活對兒童進行啟發:“同學們,大家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你可以聽到聲音呢?”有的學生說:“人在說話的時候。”有的說:“水從高處流向低處的時候。”還有的說:“汽車剎車的時候。”……然后,再次追問:“那么,大家再想一想,這些生活中聲音的產生是因為什么呢?或者說聲音是如何產生的呢?”借此,讓學生到教材中尋找答案,他們就會對這一部分的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和深刻。
三、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能力與團隊合作精神
培養兒童的科學實驗探索精神,也是對兒童科學素養進行啟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小學生來說,科學實驗精神主要包括細致觀察、實事求是以及團隊協作精神等。對此,小學科學教師可以在教學科學教材中的內容時,結合一些趣味性的實驗演示讓孩子們細心觀察,感悟科學奧秘。比如,太陽能是一種非常清潔的能源,并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家庭生活中安裝的太陽能熱水器就是最好的例證。對此,我們可以利用課下的時間搜集相關制作材料,如礦泉水瓶、黑墨水、橡膠管等,然后在課堂上當著學生的面制作一個小太陽能熱水器,并且布置給兒童家庭作業,那就是回到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動手制作。如此,兒童想要制作成功,就一定要細心觀察教師課堂上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操作環節,而回到家與父母一同制作,更可以培養兒童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提升科學素養。
四、提升兒童科學實踐能力
實踐是手腦相互協調和統一的結果,物理學家楊振寧曾經說過:“不該說,讀書努力就是好學生。應該說,有很強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才是好學生。”科學學科的總體特點,為培養人的動手操作、發明創造能力提供了充分、良好的便利條件,而在實踐中,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好好利用這些便利,調動兒童多種感覺器官,引導學生動手、動眼、動嘴、動腦,依據一定的科學實驗要求對所探究的個體,如實際物體、標本、問題等進行科學實驗,讓學生獲得最為直接、清晰的學習印象,為他今后在科學領域以及其他領域進行創造、創新奠定堅實的基礎,讓兒童科學學科的整體素養得到培養。
綜上所述,科學素養是科學品質、科學文化知識、科學綜合能力的結合體。在小學教育教學階段,我們應當關注兒童科學素養的養成和發展,因為這是奠定學生健康成長的基礎,所有的小學科學教師都應當引起高度重視。科學探究、科學發現、科學創作推動了人類的進步,讓我們走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快捷、便利之路上。未來我們還有偉大的“中國夢”需要實現,對此小學科學教師應當互相勉勵,互相交流,共同進步,砥礪前行。
參考文獻:
[1]李玉嬌.芻議小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5).
[2]羅小平.促進小學生語文科學精神素養發展的教學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4).
[3]黎雪嬌.小學科學課堂評價探討[A].2018年“教育教學創新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C],2018.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