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娟
摘 要:讀寫共生是閱讀教學的一種模式,也是提高閱讀教學效果的方式。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需要實現對于教學過程的優化,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從而實現在讀寫共生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讀寫共生;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作為語文核心素養的基礎,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寫作能力在近年來得到了教育界的重點關注。中學語文教師應當提高對讀寫共生的重視程度,并通過尋找教學素材、加強課堂互動、落實讀寫訓練等多種途徑實現讀寫共生教學的開展。
一、尋找教學素材
讀寫共生的教學效果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素材的水準。現階段我國中學教育所使用的語文教材中含有大量的文學素材,且將語文教材視為素材的方式能夠進一步加強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這樣一來,教師的工作內容就變成了尋找讀寫共生教學的切入點,并給予學生適當的引導。教學內容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如分析字詞、分析語句、分析措辭等,教師可以根據基本的課堂教學任務,合理地為學生搭配教學內容。
例如:在學習古文《陋室銘》時,教師可以將語句分析作為主要的學習內容,讓學生自主選擇《陋室銘》中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性的語句,并根據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分析語句。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這句話中,作者通過合理利用對偶修辭手法的方式,簡要敘述了“陋室”的整體環境,并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讓“陋室”變得生動形象起來,這不僅是在敘述事物,更是在描繪一種意境和境界。賞析語句的過程其實就是理解的過程,領悟的過程。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根據所賞析語句的結構、形式等進行仿寫,將對于理論的研究付諸實踐,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二、加強課堂互動
課堂互動能夠有效調動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師應當認識到互動的重要性,推動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入的討論。從讀寫共生教學的本質來看,其本身就具備一定的互動性,閱讀和寫作之間屬于一種互相依存、互相促進的關系。教師需要充分發揮這一特性,讓讀寫互動帶來課堂互動,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養成。
例如:魯迅先生的著作《孔乙己》在人物刻畫方面具有較高的水準,教師在引導學生了解文章主要人物時可以讓學生根據刻畫孔乙己的話語去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點,并用文字表達出來。當學生收到教師明確的任務指派后,會快速投入到學習狀態當中,并結合文章內容和自身的理解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為了進一步提高課堂的互動效果,教師可以采取一些趣味教學的方式,如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情境表演等,讓學生可以充分參與到課堂當中。從實際效果來看,課堂互動不僅能夠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更能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三、落實讀寫訓練
讀寫共生具有一定的綜合性特點,且不同的學生會有各自不同的閱讀習慣及創作習慣。為保證讀寫共生教學的質量,教師必須做到以下兩點要求:一是正確看待閱讀和寫作的關系,深入分析“共生”的本意,確保二者能夠有效融合在一起。二是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給予學生正確的評價。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在閱讀習慣、閱讀方式、寫作方式等多個方面均有體現,教師應當多采取鼓勵和引導的方式來糾正學生的錯誤認識和錯誤學習習慣,不得直接否定學生,以免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
在讀寫共生的初級階段,仿寫是必不可免的一個過程。但是過分仿寫則會對學生的思想和語文核心素養造成束縛,致使學生失去靈性。因此,教師需要重視多種讀寫訓練方式的結合,不能一味地選擇一種讀寫訓練方式。常見的讀寫訓練方式包括讀后感、改寫、續寫等。
例如:在閱讀文章《變色龍》時,教師可以根據文章特點來選擇讀寫訓練方式?!蹲兩垺纷鳛橐黄唐≌f,具有情節變化幅度大,起伏不定的特點。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文章結尾處進行改寫,創造不同的結局,以達到擴展學生思維的教學目標。
再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定的社會拓展任務,讓學生根據文章對于“變色龍”的敘述,去尋找生活當中的“變色龍”。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具備一定的趣味性,且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習難度較低,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參與度。
當學生的讀寫訓練結束之后,教師需要客觀、公正地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注重選擇幾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當眾誦讀,并讓表現優秀的學生對自己的文章進行評析,評析的內容主要包括創作的靈感、創作的中心思想及思路等。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實現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讓好的寫作方式和寫作習慣在班級范圍內共享,更能間接地樹立榜樣,激發學生的好勝心理。
綜上所述,閱讀和寫作之間的必然聯系性是開展讀寫共生教學的基礎所在,而其學習過程則是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教師需要從學生的實際閱讀水平和寫作能力出發,合理選擇讀寫素材,加強教學設計,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1]徐芳.讀寫共生,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J].小學教學參考, 2018(16).
[2]張英.注重讀寫共生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研究[J].成才之路,2017(27):36.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