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暢,霍惠芝
(江南大學北美學院,江蘇無錫 214122)
從發展實際情況來看,當前我國各大高校基本都開設了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但思想上的教育重在眾多課程中屬于輔修課程,且課堂管理和考核測評不夠嚴格,思想政治課程教育浮于表面。無法充分發揮出這門課程對大學生健康成長重要作用。另外,一些思想政治就是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往往是根據教材內容進行授課,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不符合大學生需求,教學效果不理想。
第一,追求公平自由,競爭意識強烈。我國當前大學生基本是“90后”,這些學生的成長深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影響,具有較強的競爭意識,也渴望通過這種方式來展示自己的才華和能力。在競爭的過程中,大學生對公平自由的渴望也更加強烈。第二,渴望獨立。大學生在進入高校之后脫離家庭的管束,使得他們的獨立意識不斷增強,在學習生活等方面都更加渴望獨立。但是受以往生活的影響,大學生對家長和教師的依賴仍然很強。第三,情緒波動大。從發展實際情況來看,大學生的心智發展不夠穩定,遇到事情容易沖動,感情用事,缺乏理性的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能夠為大學生思政教育創設了良好心理背景。如果一名大學生具備心理障礙和社交障礙,他也失去了接受思政教育的基本條件。大學生能力的提升、品德的完善等都離不開堅強的意志力品格和健康的心理狀態。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幫助大學生養成良好的素質品質和心理品質,從而為大學生接受思政教育奠定良好基礎支持。另外,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幫助思政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情緒、性格等方面發展情況,及時發現學生成長的心理問題,從而為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提供重要支持。第二,心理健康教育能夠進一步鞏固和提升思政教育成效。在以往,思政教育的主要方法是說教,教育效果不理想。說教模式下的思政教育很容易讓學生產生抵抗的學習心理。和說教教育相比,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育者積極做學生的朋友,在教育過程中以平等的心態和積極的熱情來引導學生,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第三,心理健康教育能夠為思政課程有效開展提供更多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政教育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幫助思政教育更好的信息。想要有效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成效,首先需要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在健康心理的引導下確保大學生能夠以正確的眼光看待社會以及社會中的事物,提升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可見,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基礎。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還能夠確保其他教育課程順利進行,引導學生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接收更多新的課程。第四,能夠進一步挖掘大學生的閃光點。
受外界多種環境的影響,一些大學生具備自卑心理,在學習生活的過程中會過度弱化自身能力。為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需要把握好的思政教學模式,同時,在課程講授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關注學生背后的家庭生活,了解學生產生自卑心理的原因。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的肯定與鼓勵學生的課堂表現,幫助學生緩解自己的自卑心理。為了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更加注重關注學生的學習和個性特點,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在課堂上表現積極的學生,教師要及時對其予以肯定和表揚,從而緩解學生的自卑心理,增強學生自信心和學習自主性。
在大學思政課堂教學和各類實踐活動開展中,教師都需要有策略、有重點的引入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將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道德修養課程、政治理論課程以及青春期教育課程結合之外,教師還需要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班級活動,在班級活動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幫助學生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
另外,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科學發展觀教育重難點問題的研究力度,不斷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為了能夠更好地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成效,教師需要不斷學習,積極思考,定期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教研活動和考察學習活動。
在新的歷史時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將形式和內容充分結合起來,具體需要做好以下幾點工作:第一,高校需要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重要的硬件設施知識,突出表現為,完善心理健康咨詢室,為心理健康教育配備專門的心理咨詢師。第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工作。為了能夠讓廣大師生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高校可以在新生入學手冊上明確說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三,積極利用校園網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宣傳,將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普及在學校范圍內。
第一,教育理念的融合。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都是能夠更好地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散管。其中,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幫助大學生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提升學生心理承受能力;思政教育則是能夠引導學生正確辨別社會上的各類信息,增強學生的政治覺悟和思想覺醒。在教育中,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要在相互區別和各自發展的同時實現融合,從而為大學生健康成長提供更多支持。第二,教育原則的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是保密和同情,思政教育的原則是公開引導,雖然兩門課程的教育原則不同,但是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都將教育的情感性,實踐性互動性放在重要位置,并注重關注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可以將二者的教育原則融合在一起,從而不斷提升兩門課程的教育成效。第三,教育方法的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在遵循實事求是,因材施教原則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個別差異性來選擇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思政教育方法是結合實際情況來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可見,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同樣出生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思想覺悟,將兩門課程教育方法融合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大學生在健康的心理環境中成長。第四,教育內容的融合。大學生的身心發展不完善,無法有效解決自己學習成長過程中面臨的各類問題,這些問題中最為關鍵的是心理問題,且各個問題之間存在密切關聯。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能夠幫助大學生更加清醒地辨別社會信息,促進大學生更好地成長。
綜上所述,在新的歷史時期,深入開展高校思政教育和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是結合社會發展對學生的要求和學生自身發展變化,廣泛、深入地和大學生進行談心交流活動,及時有效地解決大學生成長過程中面臨的各項麻煩,增強大學生的思想認識,引導大學生能夠正確辨別社會信息,從而更好地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為國家建設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多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