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燕
(鎮江新區大港中學,江蘇鎮江 212132)
一節完整的勞技課的流程應該是“導入—探究—實踐—評價—拓展”,但是往往我們的課是 “導入—探究—實踐”就結束了,有時到下課學生還不能實踐制作完成。一般一節課在技術探究和實踐制作環節要花費較多時間,因為技術探究環節是體現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教師主要激發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和創造能力。實踐制作環節是學生通過實踐完成一個項目制作的活動,這個環節占整個課堂的大量時間,雖然我們有時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但對于一些較為復雜的制作,還是無法完成。這樣一節課的教學效果就體現不出來,課堂效率就不高。
多元化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技術知識與技能學習和操作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技術學習過程中的評價,注重學生多方位變化和發展,重視個性的形成。從評價內容、評價手段及評價的行為主體等各方面進行多元化、發展性評價,從而促進學生不斷反思,不斷完善修正自己的學習行為,使評價真正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作用。
初中勞技教學過程中,完成作品提交與收集工作,隨后在展開交流評價時,由于時間關系,幾乎是由教師依據個人喜好來挑選幾位學生的作品,讓筆者做一些簡單的闡述并輔以相應的點評即告結束。往往會出現有些學生個體期望被關注或是期待他人點評的作品在教師的不經意間被遺忘和埋沒了。這顯然沒有形成一次有效的評價,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熱情慢慢地在湮滅,以后的學習只會敷衍了事,不再會迸發出獨特的想法和創意的思維。
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同,在“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在家完成知識的生成,而課堂變成了老師學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這種方式的出現,令筆者有了新的探索途徑,筆者覺得可以借鑒并利用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來試圖解決筆者遇到的這些教學“不適”的癥狀。
能夠讓“翻轉課堂”做到隨時隨地、看我所看、學我所急的關鍵之處在于,教學過程中那個5~8min的微視頻的內容與形式。這種微視頻它有兩個顯著的特點:
(1)短小精悍。所有的微視頻的長度控制在學生注意力能比較集中的時間范圍內,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征;發布的視頻,具有暫停、回放等多種功能,可以自我控制,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
(2)信息明確。每段視頻都針對一個特定的問題,講解過程中不會出現教師的頭像、以及教室里的各種物品擺設,來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特別是在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下有較強的針對性,這是微視頻與傳統的教學錄像的不同之處。
在經過多次的研究和效仿失敗后,了解并掌握了一個微視頻從視頻內容的篩選、操作過程的錄制到后期編輯等多道工序的生成過程。最終完成了初中勞技教材《工藝制作》章節中一些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微視頻錄制,并正在應用于實際的教學過程中。
和辛苦的微視頻錄制不同,更令人欣喜的是網絡“互動教學”教學平臺的出現。它提供了“備課—授課—任務作業發布—作品提交展示”的一體化的平臺,鑒于現有評價體系的不足,決意利用時下流行的網絡交流平臺,進行一次有效的教學評價模式的探索。
“翻轉課堂”的新型教學方法帶來的是革命性沖擊,借鑒這一手段進行的實踐探索時間并不是很長,相應的技術與技巧還在摸索過程中。但是也帶來了許多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
在對班級的實施過程中,將微視頻在兩種不同的情況下應用:課前自主學習和課中輔助學習。所謂的課前自主學習,即完全照搬“翻轉課堂”的做法,讓學生自行閱讀書本上相關知識內容,隨后通過微視頻的學習,完成新知識的構建。這種自主學習的模式其效果經過多次實踐,從反饋中表明并不理想,大多數的學生在看完書本內容和視頻后更加摸不著頭腦了,缺少了原來教師的講解后,對于接下來的任務不知所措。歸根結底可能由以下幾種原因造成的。
(1)教師的關鍵點把握不清。為了打造研究型課堂,試圖照搬了“翻轉課堂”的做法,而將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視頻的制作上,這其實是一個誤區。微視頻固然重要,但比視頻更加重要的是如何去引導學生將書本上的文字與視頻中生動的演示講解相互結合、融會貫通,隨后生成出自己所能掌握并且習得的知識點。
(2)學生要樹立起主動學習的意識。在研究型課堂中,學生的角色更加突出學習的主體性和必要的主動性,需要學生有主動操作和主動思考的能力,這一改變必然要打破自己和學習方式之間的一種平衡態,讓自己處于一個嶄新的、內心沒有確切把握的動蕩狀態之中。對于學生來說,這種不安是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消除的,只有當他們真正適應了這種學習方式的變革后,逐漸有了個體主動研究學習的意識,他們的學習將跨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時下,在備課與授課的過程中使用數字多媒體技術已成為主流。對于教學評價環節,大多還是采用自評、組評和師評等多元化評價體系,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課堂預留時間不足等原因,往往不能及時完成評價。最多的做法是由單獨師評來替代或者留在下一堂課上來完成。這種做法對于課時間隔較長的勞技學科而言,讓學生回憶起一周之前的創作思路和想法是不切實際的,這樣的評價已無任何意義了。
“互動教學”平臺發揮了其自身網絡云端的特點,學生只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及時完成作品的提交與相應的文字簡介,這些作品都會保存在云端的服務器內。隨后可以隨時利用課余的時間,在學?;蚴羌依锏娜我庖慌_電腦終端上用自己的賬號重新回到該期發布的任務話題帖中,對同班同學的每幅作品進行文字留言、星級評定以及“點贊”等評價,將短暫的課堂時間無形地延長了數倍,同時還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這種評價方式不僅保留了多元化的評價體系,還很好地解決了評價過程中實施不到位或者教師越俎代庖的窘境。
無論是“翻轉課堂”所帶來的微視頻,還是科技迅猛發展而催生的“互動教學”網絡平臺,真實改變了勞技教學現有的教授方式和思考習慣。有了這些高新的技術手段,課堂中的教師和學生又多了一個交流互動的渠道。如今,學生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主動發現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探究歷程,利用這些前沿的科學技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觀察、感知、思考、分析和創造一切獲取的知識與信息,教師則會有更多的時間用在與學生分享彼此的經驗、想法、創意和技巧上,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個體表現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