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殿富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林業學校,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6)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以人文本”是把人類的生存作為根本。這里面的“人”是描述這一個人或者是一個群體中的個體。首先中國歷史上針對人本思想,主要是強調人的重要性,世間萬物只有人最可貴反對神論。“以人為本”不是探究誰是世界的本源問題,而是找到我們最根本的是什么,最有價值的是什么,什么是最重要的問題。科學發展觀所表達出的以人為本則是強調將以人為本作為核心發展和第一要務。并且從唯物主義歷史觀角度來分析“以人為本”才能更廣泛更直接更準確的理解和運用到生活中去。下面就從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來分析“以人為本”的重要思想。
歷史唯物主義指出:現實的人無非是一定社會關系的人格化,他們所有的性質和活動始終取決于自己所處的物質生活條件。從那些使人們成為現在這種樣子的周圍物質生活條件去觀察人及其活動,能準確地站在現實與歷史的基礎上描繪出人類發展的真實過程。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一方面強調人是創造者終極創造者鞏固了人在社會的地方占據主體位置[1]。另一方面從事物角度出發,一切事物都是有規律性的,強調客觀事實的重要性。
自從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明確提出的 “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指出“一切發展最終都是為了人民,一切發展始終都要依靠人民的力量”,這是針對中國來闡述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觀。也是對于馬克思唯物主義的發展與繼承。
馬克思主義觀中一直強調“人”的重要性。馬克思和恩格斯反復強調,歷史社會、現代社會、未來社會都要做到一人為中心,人是社會上的主體。人是具有創造力的,是一切活動的具體的體現,沒有人民就沒有歷史,沒有人民就沒有社會的體現。也是區別唯心主義的重要依據。中國提出“以人為本”的重要思想完美的與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中所提到的“人”相結合。一直強調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以人為本”的重要思想不僅僅是關注人類的活動方式,更重要的是針對人類個體的關注。滿足了個體的工作需求、精神需求、生活需求等等就是將人性解放達到共產主義的終極目標,共同發展、共同富裕。
“以人為本”的思想中“人指的是個體和集體兩方面來說的。個體就是人自己本身,群體指的就是集體是人民群眾[2]。中國共產黨一直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來維護中國人民群眾最根本的利益,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集中體現。
隨著社會的進步,國家的發展。“以人為本”的重要思想得到了重視和廣泛的普及。這些年對于人權的問題得到了格外的關注。以前是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根本不重視人權的問題。現在社會主義社會更加注重人權的問題,不在有皇帝,奴才之說。人人平等,人人都有自己的價值,人人都可以享受自己的成果,不在受人擺布。
馬克思唯物史觀強調一切社會發展的基礎是物質的客觀存在性和一切事物的發展都是有規律的。下面我將從黨的群眾路線和尊重保障人權兩方面來敘述。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以人為本”思想的體現。一直貫徹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主用路線,聆聽最基層的聲音知道他們最迫切的消息,集中集體的智慧來做出正確的決策解決群眾所面臨的問題,始終和人民群眾走在一起,沒有了群眾就沒有中國共產黨。我們要時刻發現不忘為人民群眾服務的黨員,推薦他們為優秀黨員,以他們為目標,對于其他黨員進行再教育、再學習。讓基層的群眾也能走進黨員的家庭中,讓他們為更多的人民群眾去做服務、去做貢獻,積極宣傳黨“以人為本”的重要思想,讓勞苦大眾看到希望[3]。讓人民能夠幸福快樂就是我們黨員的最大欣慰。
“尊重和保障人權”意味著我們將更注重權力與權利的平衡,權利與義務的平衡。第一,國家將尊重和保障人權寫進了憲法,看到了國家對于“以人為本”重大突破。對于人民都是一件好事,不再是光嘴上說說而已。近年來,我們會發現“民舉官”,“民告官”的事件不斷出現。說明我國的行政法也在進行對于“以人為本”的思想重視,也在進行修改。對于“人民的利益不得讓他人隨意侵犯”也做出了明確指示,更加注重人權的重要性。第二,是在權利與義務的平衡上,國家對于公共設施的建設投入逐年加大,對于少數民族的政策不斷增加,對于農村的扶持也越來越好[4],讓人民群眾作為國家的主人,是國家的主體。
我們一直貫徹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結合“以人為本”的重要思想,真正做到“人”的重要性,不斷完事國民教育,讓國民都知道人權的重要性,不斷貫徹“以人為本”的重要思想。真正做到讓人民群眾當家做主,以人民群眾為主體。讓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做到和諧發展。只有這樣人才能還原與本我,做到社會的和諧穩定。才能為共產主義終極目標提供一個必要條件,如果不能夠做到“以人為本”那么如何才能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呢?所以我們一定要始終堅定不移地貫徹“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