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婷
摘要: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共識,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為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培養經濟新動能提供了新的契機。目前,我國數字經濟在總量、創新能力、產業發展和監管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我國需要加大投入,強化信息(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行大數據與云計算戰略,注重互聯網產業的整體布局,同時重視專利和知識產權的保護,有效推進數字經濟發展,培養經濟發展新動能,提升我國經濟中長期增長潛能。
關鍵詞:數字經濟;經濟發展新動能
2016年美國數字經濟規模高達11萬億美元,占美國GDP的59.2%。如果說,數字經濟的發展是發達國家走出經濟危機的方式,那么,其同樣可以為我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新舊動能更替,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契機。所以,我國應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以新動能推動新發展,提升我國中長期經濟增長潛力。
一、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態勢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并且經濟發展呈現L型增長趨勢,未來經濟發展急需要找到新的動力,新的增長點。數字經濟的發展不僅可以培育新的產業業態,形成新經濟、新動能,而且可以轉變傳統工業及服務業的生產方式、銷售渠道和消費模式,進而促進產業升級。數字經濟正在逐漸成為國家經濟穩定增長的主要動力。
我國政府相繼出臺了《“互聯網+”行動計劃》、《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剛要》、《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等一系列政策支持數字經濟的發展,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引導和推動制造業、金融、交通、電子商務等多個領域的數字化創新。2016年,我國網民規模達到7.31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3.2%。境內外上市互聯網企業數量達到91家,總體市值為5.4萬億人民幣,在芯片設計、移動通信、高性能計算等領域取得顯著的成績。雖然,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已初見成效,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在總量、創新能力、產業發展和監管等方面仍然存在較大差距。2016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22.4萬億人民幣(約3.8萬億美元),占GDP比重達到30.1%,而美國數字經濟總量為11萬億美元,中國數字經濟總量僅為美國的1/3。國家信息化發展評價報告(2016)數據顯示,近幾年我國信息化程度快速提升,信息化指數首次超過了G20國家的平均水平,但僅僅位列全球第25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
二、我國數字經濟與經濟發展新動能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數量紅利逐漸減弱,技術模仿空間不斷縮小,依靠數量擴張的農業產業化和依靠技術模仿擴張的工業產業化都已經進入了增長停滯期,經濟增速放緩。未來經濟的發展需要新的動能支持,以數字技術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
(一)我國在信息技術領域擁有巨大的創新潛力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發達國家進行了大量的技術創新來推動經濟復蘇,雖然新一輪的技術革新帶來了經濟的發展,但是世界經濟仍然處于信息革命的深化期,新的技術革命并沒有孕育成熟。據歐盟調查,在企業2014~2017年的研發投資預期中,只有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制造業科研投入增加,其他領域均有下降。在世界技術增速放緩的背景下,我國經濟發展速度也有所下滑,但我國在信息技術領域具有巨大的創新發展潛力。我國的信息技術起步于二十世紀中期,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電信、數字通信、計算機技術和基礎通信四個領域具有顯性技術優勢,并在國際范圍內具有了一定的影響力。經過多年的創新發展,我國在移動通信、芯片設計、高性能計算等領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在芯片設計、移動通信、高性能計算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其中高性能計算等領域取得了全球領先水平。 2015 年,華為國際專利申請量3898件,位列全球企業之首。
(二)數字經濟帶動商業模式創新
互聯網的發展是數字經濟發展的主要載體。我國互聯網企業的商業模式是以營銷手段拓展市場,依賴市場規模效應實現快速成長。2016年,我國網購用戶數量達到4.67億人,網購滲透率達到63.9%,電子商務交易額約為26萬億,約占全球電子商務零售市場的39.2%,連續多年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網絡零售市場。
我國互聯網的商業模式主要是對發達國家互聯網商業模式的模仿和微創新,其強調消費級應用,強調如何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使其憑借巨大的市場快速發展。從未來看,依賴市場數量擴張的商業營銷模式無法帶來持續的經濟增長,商業模式必須向深度應用型轉變,推動互聯網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拓展,在推廣應用與研發間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以融合促創新,推動融合性新興產業成為經濟發展新動力和新支柱。
(三)數字經濟帶動產業變革創新
據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分析顯示,在2016年樣本企業中數字化研發普及率已經帶到62%,關鍵工序數控化比率約為33%,其中47%的企業搭建了協同創新平臺。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華為、百度、騰訊、阿里、中國移動、三一重工、海爾等全都在布局數字化產業發展,要么搞基礎平臺,要么進入以智能互聯改造大行業,如醫療、教育、智能化城市等。這些企業以自身核心技術和產品為中心,憑借大量的用戶優勢和數據資源快速拓展物流、制造、能源等產業互聯網領域,帶動新一輪的產業變革。
但是,我國數字經濟側重下游產業的發展,人力、資金主要集中在網購、互聯網金融等下游產業,數據技術的應用只是將線下活動轉移至線上,是一種替代性增長,雖然降低了企業交易成本,但并未拓展原有增長空間,對鋼鐵、煤炭、裝備制造等實體經濟的技術改造較少,并未提升相關產業的生產技術和產品層次,傳統產業雖然加速轉型但并未實現顯著升級。因此,在互聯網上下游領域一起拓展,進行深度布局,形成持續創新與發展的能力,是現階段產業變革中重要的問題。
三、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創新經濟發展新動能endprint
(一)強化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寬帶基礎設施是一國經濟發展中戰略性公共基礎設施,其不僅可以帶動短期經濟的增長,而且有利于穩步推進長期經濟增長和提高一國國際競爭力。世界銀行(2009)指出,寬帶服務每增長 10 個百分點,會直接帶來經濟增長1.38個百分點,并且在寬帶普及率達到一定規模后,會帶動制造業和服務業生產效率的提升,進而擴大經濟增長效應。數字經濟環境下,世界各國紛紛制定數字經濟發展戰略,英國提出到 2017 年底使全國 24Mbps 超高速寬帶覆蓋率達到 95%。
中國寬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正在穩步快速發展,但是我國信息資源比較分散,信息孤島現象比較明顯,并且移動網絡的升級換代比較緩慢,給數字經濟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困境。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信息基礎設施,寬帶規模快速增長,但是與寬帶產業想配套的服務水平和質量卻遠遠落后于英美等發達國家,2017年全球平均網速約為5.1Mbps,我國內地的平均網速只有3.7Mbps,寬帶基礎設施的發展已經成為我國數字競爭力提升的瓶頸。
因此,加快寬帶網絡加快寬帶網絡由數量增長向服務質量的提高,是我國發展數字經濟急需解決的問題。我國應積極制定寬帶基礎設施發展計劃,從國家層面統籌規劃,合理布局,避免信息鴻溝的出現。同時,通過財稅政策為寬帶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寬松的發展環境,建立高速、共享、普遍的寬帶網絡,為數字經濟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
(二)注重互聯網產業的整體布局
美國在互聯網產業布局方面,強調將互聯網應用到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在知名互聯網企業、新興互聯網商業模式企業以及眾多領域都進行了深度布局。美國在互聯網核心技術和關鍵領域已經形成了專利體系,并積極推動工業互聯網的應用,至 2016年8月,美國工業互聯網應用案例已有 40個。相比較而言,我國目前互聯網主要在電子商務領域,形成了阿里巴巴、騰訊等一些知名企業,但互聯網在農業、工業、能源等領域創新應用不足。我國應該注重互聯網的整體布局,在農業、工業、能源、金融、電子商務等各個領域都深入布局,使要素投入由數量“規模效應”轉變為知識創新“溢出效應”,加快融合發展,提升產業競爭力 。
(三)重視技術研發、專利和知識產權保護
數字經濟發展背景下,知識產權地域性越來越模糊,界限越來越淡薄。因此,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就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跨國知識產權的保護。美國在發展數字經濟過程中高度重視知識產權、專利和技術研發的保護,并已在數字核心領域與關鍵領域形成了專利體系。此外,美國不斷推動專利體系現代化發展,強調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對互聯網、信息技術、制造業等領域的發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可以帶動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在知識產權保護和數字安全方面還需進一步完善發展,首先,從法律層面切實做到有效保護數字知識產權,使知識產權對權利人權利保護的及時性、便利性、有效性得以增強,并且不斷完善知識產權體系。同時,積極采取措施加大數字信息安全力度,繼續強化對網絡攻擊及信息盜竊等犯罪行為的執法力度,對電商平臺企業掌握的個人信息進行嚴格審查,嚴禁用于其他商業用途。
參考文獻:
[1]鄔賀銓.堅持走中國特色信息化發展道路:發展數字經濟建設網絡強國[J].求是,2016(16).
[2]黃群慧,賀俊.“第三次工業革命”與中國經濟發展戰略調整[J].中國工業經濟,2013(01).
(作者單位:濟寧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