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平
摘要:目前事業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存在著重業務輕財務、重管理輕內控、重貨幣輕實物、重人情輕合規等問題,如何強化會計監督職能,本文從明確會計主體責任、完善內部控制、提高核算水平、營造會計監督氛圍等方面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事業單位;會計監督;會計核算
會計監督是會計的基本職能之一,是指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通過會計手段對經濟活動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所進行的監督。隨著經濟的發展,事業單位經濟成份日趨多元,復雜的經濟現象和不規范的經濟行為不斷出現,為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帶來不利影響。會計監督作為經濟監督體系中最直接、最主要的一種手段,其有效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事業單位內部會計監督職能的重要性
事業單位會計服務的利益主體實際上是國家。國家是行政事業單位財產的所有者,國家為了保護其財產所有權免受侵害,也需要通過會計監督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一)強化會計監督職能,有利于合理配置財務資源
在資金運動全過程中,有效發揮會計監督職能,對各個環節進行有效監控,凡事有預算,分配有標準,執行不超標,以此規范會計行為,提高信息質量,促進財務資源的有效配置,起到節約資金的效果。
(二)強化會計監督職能,有利于規范財務開支行為
會計監督的有效發揮對財務活動起到 “把關守口” 的作用。嚴格按照財務制度進行財務核算監督,確保每筆開支都有規可依,有據可查,有利于保證各項財務活動的合法、合規。特別是在當前財權與事權分離的情況下,能有效約束事權行使者,將“道德風險”降到最低。
(三)強化會計監督職能,有利于減少審計風險
會計監督通過對各項經濟業務的原始會計資料進行歸集、分析、審核,實施對資金運動全過程的控制與掌握,具有最直接、最及時的特點,其他監督形式如審計監督、財政監督等,都要利用會計監督提供的信息資料。如果能以會計監督作為先導,自身先把好自身的關,就可以減少錯弊,達到降低審計風險的目的。
二、事業單位內部會計監督中存在的問題
從當前情況來看,很多事業單位內部會計監督效果并不盡人意,突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重業務輕財務
有的單位負責人法律意識淡薄,缺乏對會計監督必要性、重要性的正確認識,片面認為會計只不過是“算算賬、報報賬”,和單位重點工作相比無足輕重;甚至認為財會部門嚴格遵守財經法規和規章制度是多管閑事;還有的搞長官意志,個人說了算,甚至授意會計人員做假賬私設“小金庫”,造成會計管理混亂。
(二)重管理輕內控
有的單位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現行制度滯后于現實需要,規定籠統。對財務開支、財產清查、政府采購等重大決策事項缺乏相應制約機制,財會人員對重要決策參與程度較低;有的單位規章制度形同虛設,對執行效果不落實、不考核,造成資源浪費;還有的崗位設置不符合“不相容”原則,人員配備不足,沒有明確的崗位責任約束,造成職責履行弱化。
(三)重表象輕實質
對票據的審核,只注重表面現象,機械性處理,忽略其背后深層次的經濟實質。對票據的真實性不加以認真核對,造成一些虛假發票入賬;對費用開支的審核不到位,致使開支超標;對“三公經費”和會議費培訓費等不關注計劃及預算控制;辦公費印刷費等不關注是否有明細清單,或者明細清單所列商品單價的合理區間;對專項費用沒有嚴格實行專款專用,公用經費擠占項目經費等。
(四)重貨幣輕實物
會計監督只著眼于貨幣監督,而忽視實物監督。對資產和物資缺少日常監督管理環節,沒有購、用、存登記,沒有出入庫管理,日常不盤點、不清查,也不關注庫存儲備情況,購買和使用隨意;資產管理粗放,不察看不維護,應報廢的不及時申請報廢,造成資產虛增。還有的單位資產多年賬實不符,也不追查原因,影響了財產的安全完整。
(五)重人情輕合規
有的財會人員缺乏職業風險意識,囿于人情世故,不堅持原則或不敢堅持原則,對開支、報銷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對違反紀律的人和事不抵制、不拒絕,在報銷事項中打人情牌,按關系說話,做不到一視同仁。
三、如何提高內部會計監督的有效性
針對前文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監督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強化“一把手”的會計主體責任
單位負責人作為會計責任的主體,要切實落實對財會工作負總責的要求,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主動學習掌握財會規定和財經紀律。對哪些違規?哪些違法?一定要心中有數。在財務問題上,自覺遵守財經紀律,不授意、指使、強令會計人員違法違規辦理會計事項,對會計人員正確行使職權進行會計監督給予鼓勵和支持。對于違反財務制度的行為,要批評、制止、甚至處理,給會計人員發揮會計監督職能奠定基礎。
(二)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堅持“不相容職務必須分離”的原則,嚴格落實業務操作和授權制度對會計工作各崗位的明確分工,強化崗位約束力,強化對“一把手”經濟行為的約束,規范大額資金審批制度和程序;建立問責制,按照“誰決策誰負責”的原則,設立領導干部責任問責制,對決策失誤、違法亂紀的行為要追究責任。建立健全財務規章制度,對滯后的及時修訂完善;對內容籠統、缺乏操作性的制定實施細則;對存在制度空白領域的,要盡快研究出臺新的。確保制度的高效執行。
(三)有效提高會計核算水平
首先要加強事前控制。會計人員要參與到資產配置、物資采購等業務籌劃活動中,深入了解項目資金需求情況。其次要抓好事中控制。貨幣監督時,要重點關注其背后的經濟實質及項目經濟業務內容的合法性。實物監督時,要確保單位有健全的資產管理制度,物品采購與領用有嚴格的出入庫管理登記,購置和領用物品與業務量有合理的配比關系。最后要做好事后分析和監督。財會人員應對生成的會計報表等資料進行分析,找出經費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找到加強財務管理的重要環節和風險點。
(四)提高財會人員職業素養
財會人員素質是加強內部會計監督的關鍵,要提高會計監督的有效性,必須提高財會人員的整體素質。財會人員要牢固樹立遵紀守法,忠于職守,嚴格監督,實事求是的良好職業道德,切實擔負起“嚴管家”“守門員”的責任。對新問題和新形勢要有敏感性和判斷力,要加強對財會專業技能和財經法規的學習和宣傳,提高對會計業務的處理能力和應變能力。
(五)要營造會計監督的良好氛圍
會計監督是一項多部門配合、綜合性強的系統工程,需要多個部門的共同配合。財會部門要積極主動宣傳財經紀律和財會政策,加強對財會業務的輔導,幫助職工了解、熟悉、掌握財會制度和財經紀律。其他部門也要認識到會計監督所監督的對象是單位的經濟活動,并不是針對某個人或某個部門的行為,在工作中自覺遵守財會規定,有預算有計劃,不倒逼財務,共同營造會計監督的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會計法》.
[2]段周暢.關于強化會計監督的思考[J].現代商業,2010 (02):253 -254.
[3]蔣行禮.我國會計監督的現狀及對策[J].企業導報,2010 (5):128.
(作者單位:河南銀監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