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在企業發展中管理會計及財務會計具有重要作用。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作為企業會計的兩大分支,其會計資料來源、職能目標大體相同,但是兩者的工作側重點、工作主體、工作方法、反映的時間特征、核算程序等截然不同。隨著市場經濟的變化,會計理論的進一步完善,二者可能逐漸融合,在這種形勢下,本文簡單分析了二者融合的可行性,建立了融合模型,并對其在企業成本核算中的應用情況作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管理會計;財務會計;區別;聯系;融合
會計是一個綜合性的信息系統,其中管理會計服務是向內的,其側重點在于完善企業內部管理,進而提高企業經營效益,故又被稱作“內部會計”。相比之下,財務會計是對外的,其偏向于對企業外部有經濟利益關系的團體或者個人報告企業財務情況,故又被稱作“外部會計”。企業的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
一、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之間的聯系
(一)是企業會計的兩大分支
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作為企業會計系統中的兩個主要部分,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之間相互依存,相互補充且相互制約,二者面對的對象均是企業各項生產經營活動。
(二)會計資料來源相同
管理會計則是基于企業會計資料實施加工整理,將其轉化為管理據會計信息,促進企業發展,同時還能為財務會計監督奠定基礎。而財務會計擁有一套規范的核算程序、核算方法,其是將企業一段時間內的所有生產經營活動成果通過計入賬薄、編制財務報表的形式展現出來的財務信息,以供企業內部人員及外部人員使用。因此可以說二者的會計資料來源基本相同。
(三)職能目標大體相同
二者均是為企業提供財務方面的咨詢、為相關使用財務信息的人員提供有益信息,提高管理經濟效益、服務的。管理會計的主要目的是籌劃未來,基于相關會計信息為企業經營發展決策提供參考信息;財務會計主要反映企業過去的生產經營活動的,主要為企業外部人員服務,以提供財務信息為途徑對企業的投資者、債權者以及相關信息使用人員提供決策參考。
二、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之間的區別
(一)二者工作重點不同
管理會計研究對象及要解決的問題與企業未來生產經營的方方面面密切相關。財務會計則主要為何企業外部活動有經濟往來的單位或個人服務的,主要提供的是有關企業財務情況、資金流動及經營成果方面的情況。
(二)二者工作主體不同
管理會計則是針對企業、車間以及個人等績效實施考核,并將各個方面密切結合,成為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財務會計則是針對企業經營利潤、資金等相關信息實施概括性、全面化的財務信息。可以說它能夠集中反映企業資產評估、財務情況與經營效益,監督著企業經營運作的整個過程。
(三)二者反映的時間特征不同
管理會計的服務對象是企業內部管理人員,能夠定期編制統一格式的會計報表,也能不定期提供會計資料,其不會受到公認的會計制度的約束。而財務會計則是為企業外部人員提供服務的,其面對的是企業外界各種企業集團或者個人,因此則一定要遵照公認的權威的會計準則及政府相關法規。
三、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一)二者融合的技術基礎
二者反映對象的統一性是進一步融合的技術基礎。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所反映的經濟運行過程、經濟現象都是統一的,均是以企業資金運作和各項物質運動為基礎的,以財務信息為載體,集中反映、監督企業的的全部經營活動。
(二)二者融合的理論支撐
隨著會計理論的不斷完善,其為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進一步融合奠定了基礎。其一,在現金流動會計法規中,財務報告能夠直接給出企業當前現金流量以及未來現金流量的各種信息,促使投資決策和業績評價有機結合,投資所獲成果和經濟效益緊密相連,客觀上連通了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其二,現行的增值會計模式促使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服務對象、服務目標有機統一起來,進而形成了信息互通互補的會計系統,為二者的融合奠定了基礎。其三,資本成本會計的出現規范了管理會計、財務會計的成本出入通道,促使各項投資項目合理配置,這就為二者相互連通的統一會計體系又近了一步。其四,隨著事項會計的快速發展,它為管理會計、財務會計的融合提供了有效的對接平臺。事項會計要求多重計量屬性,將二者會計系統中的各項數據實施共享之后主要為相關人員提供以事項為主的信息,在電子技術普及的現代社會,能夠很好地滿足信息使用人員多元化的需求,打破管理會計、財務會計二者的分界,促使二者逐漸走向融合。
(三)二者融合的人才支持
當今社會涌現出了越來越多的復合型會計人才,這就為下一步會計融合提供了一定的人才支持。很多青年學子通過十幾年的學習,其已經成長為擁有豐富的會計學知識與管理學知識的高級管理型人才,其能夠為企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從我國開始實施全國會計師職稱方面的考試以來,每年都有數萬名人士加入到相應的培訓、考試中來,進而形成了一批復合型會計人才隊伍,為下一步的會計融合提供了人才支持。
四、管理會計、財務會計二者相融合的模型構建
首先需要借助先進的數據庫管理系統進行會計原始信息的高效管理,滿足管理會計、財務會計使用需求。利用互聯網通信技術、在線數據采集技術傳遞各種原始會計數據,主要步驟為:①設立管理會計、財務會計中的相關原始信息目錄清單,以能夠在之前財務會計科目上,實施原有信息目錄清單實施分類、編碼,并構建數據庫及其管理系統。②制作會計憑證,并使之成為管理會計、財務會計共用的采集信息的工具。③設立會計模型。對于管理會計設立出相應的會計標準與分析計算模型,對于財務會計,則主要規范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以及利潤損益表等相關賬薄格式及各種計算公式。
以往的財務會計核算用到的賬薄、報表消失,若需用到財務報表,需要借助計算機的報表處理模型形成。故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這兩種不同類型的賬目在此通過數據庫管理系統對會計憑證的管理信息統一成一套賬,在進行具體操作時,二者唯一的區別是對原始信息處理方法不同。endprint
五、管理會計、財務會計在會計成本核算中的應用
在管理會計、財務會計核算體系中,其關于成本的含義大相徑庭的,這對于二者的融合而言很不利,進而致使管理會計無法從財務會計賬簿或報表得到相關會計信息。為了有利于闡述融合模型,以財務會計生產成本核算過程中的制造費用以及利于生產成本分攤為例說明融合模型的運行。針對會計決策或者其它用途中的成本核算,只需要考慮增加成本因素即可,在管理會計中用作業成本計算方法來計算成本。①可以在明細科目設置情況下直接衡量出單位作業消耗的資源,將作業成本定義為一級明細科目;②不允許設置若明細科目,或者是單位作業范圍內消耗掉的資源成本難以直觀衡量時則需采用估算方法,借助于過渡科目實現二者的聯系。
直接人工與直接材料的核算和目前使用的財務會計核算方法類似。關于間接費用的結轉通常可以分成兩種情形:①將作業成本當作明細科目,結轉方法就是將和產品相關的作業成本直接劃入產品成本的賬戶中。②若沒有將作業成本當作明細科目,會計結轉方法需要借助科目進行過渡。按照借記: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某作業、貸記過渡科目的流程記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因會計憑證已經被修改,過渡科目和間接成本的明細科目已經構建了對應關系,且這種關系是一種勾稽關系,只需要借助計算機程序進行處理之后就能實現自動過渡,也就是說上述會計分錄只需要用一張會計憑證結轉,不需要進而二次結轉。
總之,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的會計體系也在不斷完善。會計作為企業企業管理活動之一,其管理的職能重心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從傳統的注重財務監督逐漸轉變為以為企業管理服務為主的方向發展。故需要重新審視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二者的關系,將新的理念與方法注入會計體系中,使其更好地為企業的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蔡立新,李彪.IT視角下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研究[J].會計之友,2016(9):42-46.
[2]張碩,張俊民.再談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 —— 基于會計目標的分析[J].財務與會計,2016(23):61-62.
[3]張碩,張俊民.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 ——基于研發支出與沉沒成本的分析[J].財務與會計,2016(7):66-67.
[4]潘蓓.企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結合優勢探究[J].中國商貿,2014(32):207-209.
[5]武弘博.試論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J].中國商貿,2015(20):52-53.
[6]林晶.淺析商業企業的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區別與聯系[J].中國商論,2017(12):117-118.
(作者單位:廣東合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