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勇軍
摘要:本文主要針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村會計在從事會計業務過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希望通過對他們的工作環境、人員素質和業務能力等方面進行分析得出我國農村會計的現狀以及其對會計工作方面的一些看法和認識,通過對農村會計在環境、素養和能力等方面的綜合評價以及對農村會計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關注,希望能得到全社會的關注,同時也希望得到相關部門并加強舉措進一步改善農村會計的現狀。
關鍵詞:農村會計;工作現狀;業務能力
隨著新農村建設、精準扶貧等一系列重大戰略的實施和推進,舉國上下、各級政府和部門將大量的資金、物資投放到農村基層。如何管好用好這些財和物,使之產生最大效益,不僅有利于解決“三農”問題,而且還能化解干群矛盾和增進干群關系,防范農村財務風險和預防農村群發性腐敗現象的發生。更為重要的是農村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解決,脫貧攻堅等惠民政策就會大打折扣,甚至毀于一旦。在新形勢下如何加強農村會計管理、穩定農村農村會計隊伍、努力提高農村會計素質,已成為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農村會計現狀之分析
我們知道,會計人員管理是財務管理中的核心問題之一,在農村財務管理中也不例外,由于農村會計的來源特殊性,導致農村財務管理較之于企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更加復雜。長期以來,農村會計管理一直是我國會計業界的老大難題,它與企事業單位會計、政府預算會計等有著質的區別,農村會計的現狀令人堪憂。
(一)管理無序,制度不到位
盡管我國《會計法》有明確規定,“縣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會計工作。”事實上,機構改革前絕大多數地方縣級財政部門只負責管理本行政區域內機關、企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而農村會計工作絕大部分地方歸口農村經濟管理部門管理;機構改革后由于農村經濟管理部門的職能撤銷、部門合并等導致農村會計的管理沒有明確的界定,加之財政部門的銜接工作不到位,部分地方出現無人管理的混亂局面。同時我國《會計準則》也對農村會計工作職責和權限有規定,但管理上存在權責不清的問題也導致農村會計的職責不清楚、內控不完善、監督形式化,同時受歷史和傳統會計觀念等因素影響,創新地運用現代化手段和方法來管理的更少。
(二)素質堪憂,能力不均衡
目前我國農村會計多數地方通過村委會選舉產生,因此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素質相對較好集中表現為發達地區的農村會計,主要是由于經濟發展好,群眾對會計的作用和重要性認識程度較高;欠發達地區的農村會計素質則相對較低,特別是西部很多農村會計,連最起碼的財務知識都不具備。一方面村選農村會計絕大多數上崗前沒有經過專業培訓,什么都不懂,連簡單的借據或收條都不會寫,更不說會記賬核算,主要通過“傳幫帶”的辦法對會計工作進行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由于鄉鎮經費緊張等因素,一些地方領導不太重視農村會計的業務培訓問題,新的會計業務和會計知識無法及時去了解和掌握。文化程度參差不齊、普遍偏低對了解和掌握會計業務也增加了難度,更談不上具有專業素質,也難以達到理想效果。筆者所在鄉鎮有9個行政村9名會計,其中:初中文化5人、高中文化2人、小學文化2人。這些人員都是由村委會選舉后產生,沒有經過嚴格、正規的專業培訓,參加會計業務培訓只有1-2次,時間1-2天,可以說這些培訓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會計人員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三)年齡偏大,隊伍不穩定
筆者所在鄉鎮9名村會計中,最小年齡35歲,最大年齡60歲,45歲以上的7人,會計老齡化現象較嚴重。這些年齡偏大的農村會計文對接受新的會計知識不太感興趣或不易接受和消化,很難適應當前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財務管理要求,難以擔當當前脫貧攻堅中資金管理和經濟發展大局的重任,因而導致部分農村會計放棄了對財務的監督,讓村財監管流于形式。由于村委會換屆選舉可能無法保證現有會計的順利當選;同時在農村實際工作中很多農村會計事實上就是村兩委的辦事人員,不單要處理村級會計業務,大多數時間是忙于應付村兩委其他事務,同時還要忙自己的家務活,在這樣的環境下加上報酬低,導致很多地方農村會計怨聲載道,不愿意干的現象也時有發生;目前有知識有文化的農村青年在家的極少,愿意從事農村會計工作的更少。會計隊伍不穩定給農村經濟發展帶來極為不利的局面,也給村級財務管理埋下隱患,群眾的利益從根本上得不到維護和保障。
(四)考核缺失,培訓不重視
目前來看,對農村會計的監督考核體系是有待完善的。無論是財政部門或還是其他對口管理部門基本上對農村會計都沒有單獨從人員或財務管理上形成量化考核體系,這就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對農村會計人員的有效考核和管理,對不合格農村會計進行解聘或淘汰無法理依據。因此健全和完善農村會計考核體系至關重要。目前我國農村會計業務培訓和職業道德規范建設方面有待進一步加強,特別是各地還沒有建立明確的農村會計業務培訓和職業道德規范教育體系,導致各地在農村會計業務及職業道德教育培訓活動方面存在缺失,大多數農村會計工作處于一種自我發展、自我認知的狀態,不少會計人員對會計法律、法規、會計準則一知半解,不了解先進的會計工作理念,不了解會計發展的新動向。
二、解決農村會計現狀之意見和建議
目前農村會計隊伍不穩定、素質不高,由于管理不到位導致村級財務混亂不堪,嚴重挫傷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積極性,為農村集體資產流失留下隱患。針對農村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個人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加以完善和落實:
(一)強化工作指導,嚴格依法監管
依據《會計法》之相關規定,在縣級以上財政部門設立農村會計股,負責管理農村會計工作。其工作職責包括:完善農村會計聘用制度,對農村會計任職資格進行審查;組織農村會計參加專門的會計業務學習和培訓;對農村會計業務知識和技能進行考試和考核;建立和完善農村會計管理機制;負責對農村會計日常業務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積極維護農村會計的合法權益;依法查處農村會計違法違紀行為。endprint
(二)穩定會計隊伍,完善體制建設
搞好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核算、做好村級財務公開和財務管理工作的關鍵要有一支具有素質高、業務強的穩定的農村會計隊伍,這也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根本保障。合理保持農村會計隊伍穩定,有利提高農村財務管理整體的業務水平;有利保持農村財務各項工作的連續性和資產的完整性,維護廣大群從的根本利益。在依據《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的同時對擬擔任農村會計的人員先考察其是否具有從事會計業務的必備能力,只有滿足這些條件的人才能參選村委會會計。必要時也可以聘用非村委會委員擔任農村會計工作。村民委員會聘用或解聘會計,須事先報請縣級財政局或其授權部門并征得相關部門同意。未經相關部門批準,鄉鎮政府和村民委員會不得聘用或解聘會計。這些當然需要完善農村會計選用制度,明確村級會計任職資格和條件,才能保證選出的人員政治合格、業務過硬,具有勝任工作的能力。
(三)夯實培訓體系,做好培訓工作
建立和完善農村會計業務培訓體系,明確縣級財政部門及其授權部門對農村會計及會計后備人員進行業務培訓的培訓機制。通過多種形式做好農村會計業務技能和職業道德教育工作,只有做好做實培訓體系才能造就一個有素質、能戰斗的農村會計隊伍。首先是縣級財政部門專門股室要做好針對農村會計業務的培訓以及職業道德教育的軟硬件資料;其次縣鄉兩級政府或主管部門每年要有計劃地安排農村會計進行業務培訓,做好農村會計的崗前、崗中培訓和后續職業繼續教育工作;再次是縣級財政部門要定期不定期征集農村會計在工作遇到的各種業務問題,分門別類地整理編制成冊發放給農村會計,使他們能更好地為農村經濟發展服務。
(四)健全激勵機制,實現發展需要
相關管理部門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和責任追究制度激發農村會計的主觀能動性、工作積極性和責任感,促進農村會計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進一步落實好農村會計的薪酬待遇,必要時要適當提高農村會計特別是西部農村的報酬待遇,對優秀的農村會計實行崗位補貼,激勵農村會計安心工作。從精神上和物資上鼓勵農村會計主動積極參加財務財經法規知識、村級財會會計知識更新學習培訓,確保建設一支具有覺悟高、業務精、作風硬、守紀律、穩定的農村會計隊伍。同時對履行職責差、業務水平低的人員要及時予以調整或要求整改學習,這樣才能提高農村會計整體素質。通過組織農村會計認真參加學習,嚴格學習紀律,確保農村會計接受教育過程中有所收獲,從而實現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
(作者單位:營山縣蓼葉鎮農業服務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