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蘇平
摘要:鑒于G20后杭城發展急需拓展新空間、挖掘新資源的愿景,以及杭城老年人比例的不斷上升,使得杭城人口老齡化的壓力日益凸顯,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杭城的現代老年服務業已經成為新的消費熱點,如果富陽憑借所擁有的“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優質山水資源,抓住杭城養老市場的廣闊前景,那么富陽的發展會開辟出更加廣闊的空間。因此筆者提出設想,讓第九區富陽主動對接杭城老年服務市場,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大力促進現代老年服務業和富陽現有的各種新業態的融合發展,打造杭城老人群體的養老“后花園”,為老人安享晚年提供保障。同時富陽區以促進現代老年服務業的健康發展為契機,有效提升杭城民生水平,同時也是融入杭城,高效整合富陽區資源,發展新興健康產業,凸顯本區大都市新型城區特色,推動富陽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有利舉措。
關鍵詞:現代服務養老業;養老市場盈利點;養老市場綜合體;設想與建議
一、國內現有的老年服務市場分析
中國人口老齡化壓力日益凸顯,已經成了一個難以回避的難題,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中國人口老齡化態勢明顯,有數據統計,2014年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經超過總人口的3/20,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老齡社會的定義,我國老年人口比重已經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斷上升使中國的養老問題擺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我國在根據本國國情和借鑒國外先進養老模式的基礎上,大致探索和施行了兩大類的養老模式——傳統的居家養老和“養老福利院”模式、新型的市場化養老運作模式。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老年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已有的這兩類養老模式都遇到了養老產業多元化發展的挑戰。
(一)傳統的養老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老年群體的個性化需求
我國一直沿用的養老模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有子女的老人,一般采取居家養老的模式;二是孤寡老人,則由政府統一安排在“養老院”的養老模式。
傳統家庭養老主要依靠子女負擔,對部分困難老人則由政府統一安排資金建設“養老院”、“福利院”、“護理院”、“老年康復中心”等進行集中統一養老。由于目前我國絕大部分面臨養老問題的家庭屬于我國的獨生子女家庭,這類家庭結構簡稱為“8421”結構(即一戶家庭中有8個老人,4個準老人,2個青年人加1個小孩子),其中的兩個青年人既要忙于工作,又要照顧兩邊的八個老人,四個準老人,與此同時,他們又碰到了放開二胎的時代,還得懷孕生子哺育照料下一代,因此壓力巨大,無法保證家中的老人能得到全面的關心和照顧,由此導致家庭養老方式越來越不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要求。此外,目前我國城鄉空巢家庭已顯著增多,據資料顯示,我國城鄉空巢家庭已超過1/2,部分大中城市達到7/10,顯而易見,這種現象已經無法僅僅依靠居家養老這種單一模式得到妥善解決。
要是全部由政府養老機構統一養老,則存在以下方面問題:第一,政府公共財力有限。目前,政府非常重視民生項目的建設,老年人退休工資即將實現“十三連漲”、醫療保險基本實現全民覆蓋、大病保險實現全覆蓋,但是還沒有財力來實現養老機構全民覆蓋。第二,忽略了老年人心理需求。集中統一模式將老人與熟悉的生活環境相隔離,與自己以往的人際交往圈割裂,這種缺少與人交流溝通的環境極容易導致老人心理上孤獨寂寞,精神上產生被社會遺棄、活著沒意思的空虛感,“老有頤養”的老年生活追求無法得到滿足。第三,現有的養老機構設施不能完全滿足城市老年人個性化的使用需求。面對老年人需要的特殊服務——康復訓練、殘疾人救助、上門就診、出門遛彎、義務聊天等方面,我國社區能提供的比例還非常低,而隨著高齡老年人的不斷增多,老年人市場的這類需求比例還是相當高的。
(二)我國的新型養老模式功能單一,難以解決老年人多樣化的養老需求
我國新型養老模式主要是開拓了養老產業的市場化發展,在傳統的居家養老和政府養老的基礎上融合了市場運作的元素。
1. 依托毗鄰大城市的區位優勢建設的市場化養老機構。以北上廣杭為例,這些地區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普遍較高,他們追求有品質的晚年生活,渴求得到舒適的照料。這些緊鄰大城市的養老機構注重滿足老年人個性化的需求和全方位的照顧,屬于高端養老機構。
2. 依托風景名勝以及優美自然山水建設的風景區養老機構。風景區的基礎設施完善,自然環境優美,能滿足老年人在此生活的日常所需,還可以游山玩水,養生怡情。這一類養老機構能夠滿足老年人健康長壽的愿望,但這類養老機構缺少對老年人身體保健方面的護理;又因離家較遠,不方便家人隨時探望,缺少親情的溫暖。
3. 依托優質的自然資源建設的民宿式養老休閑機構。老年人可以休閑度假的模式,根據個人的意愿,隨時到農家小住,既不需要預支高額的養老費用,也能在衣食住行上得到比較全面的照顧。有養花種菜等興趣愛好的老年人還可以到田地里實現自己的愿望。
4. 依托夏涼冬暖的氣候條件建設的養老居住地。這種候鳥式的養老天堂,比較受老年人的熱捧。據海南省老齡辦統計,每年冬季高峰時全國各地到海南休閑、養生、養老的“候鳥老人”有45萬人左右[ 《五指山市發展養老地產的可行性分析》(海南大學,任怡萱,《企業技術開發(下半月)》,2015年8期P125~P127)]。
5. 依托醫療保健技術建設的養護型養老院。目前這一類的養老院因醫療人員缺乏和醫療隊伍不健全,數量不多,但是市場前景廣闊,是值得開拓的領域。
從目前國內的養老機構和養老模式看,呈現各有優勢,各具亮點的局面,但是兼具各種優勢的綜合型養老模式卻非常稀缺;而且進入市場化經營的養老產業普遍價位較高,雖然迎合老年人的養老需求,但是高昂的養老成本讓很多老年人望而止步。
此外,到目前為止,可以借鑒的西方發達國家的養老體系主要有瑞典、美國和日本。瑞典國家完全承擔了贍養和照料老人任務,鑒于我國處于老齡化比例不斷增加趨勢(見圖1、圖2),這種措施在我國目前看來實施難度很大。endprint
美國為解決老年人的養老問題,采取了信息化和互聯網的手段,在老年人活動的關鍵地點,如衛生間、廚房等處安裝監控探測器,用來關注老人家中情況并記錄他們的行為。這類監控器把老人在家的生活起居連接到子女的手機上,讓離家工作的子女了解老人的行動,還可以通過監控探測器和老人交流溝通,增進情感。然而,這種高科技手段無法及時掌握老年人外出的行蹤,也無法滿足老年人和子女共享天倫之樂的內在心理需求。而日本一直以來則通過商業養老保險和讓健康老年人發揮余熱提高收入兩種方式來養老,但這不能緩解日益嚴重的老齡化挑戰。據報道,日本大都市東京的老齡人口在未來十年內將迅速增長,東京市內的養老體系可能無法承接老人潮的到來。日本政府所面臨的養老困境和我國類似,因此,日本政府所采取的一些解決方法非常值得我們借鑒。目前,日本政府正在思考如何讓城市中的老人搬到農村去養老。而我國也可以建立健全老人到鄉下養老的機制體制,老人到鄉下養老還可以帶動當地美麗經濟的發展,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經濟的發展以及帶來一些社會效益。
二、杭州主城區面臨嚴峻的養老壓力
杭州是全省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一項出自杭州市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年底,杭州60周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已達134.88萬人,差不多每5個人中就有1位老年人,這也意味著在養老服務方面杭州已經缺乏充足的人力支撐。同時根據以上數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杭州已經比全國平均水平提早11年進入老齡社會,這勢必造成我們在養老體系建設方面需要無法復制的創新。另根據大量數據預測,在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內,杭州市大量獨生子女的父母將逐漸加入老年群體的隊伍中,并將成為主力軍,這無疑給獨生子女家庭帶來巨大的贍養壓力。而且隨著健康水平越來越高,人們的壽命也會逐年遞增,浙江工業大學提供了一組數據,到2020年年末,杭州戶籍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規模巨大,已經接近200百萬,相當于國內有些中心城市的人口,從本數據中不難看出杭城養老形勢嚴峻。
同樣,杭城目前“8421”的家庭結構占據了主導地位。這就意味著杭州的"獨二代"不但要照顧自己的父母,還要照顧父母的父母,甚至是曾祖父母。如此沉重的負擔,即便是有財力支撐,精力也達不到,從而導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況出現,這一狀況必然會弱化家庭養老的功能,這勢必需要催生新的養老服務體系來保障老人們快樂幸福的晚年生活,同時大大減輕子女的身心負擔,由此提升社會的勞動生產率,為杭城高水平建成國際化大都市提供有力保證。
截至2017年,杭州為了提升養老服務水平,在財政預算上專門安排專項資金用于居家養老服務建設項目的建設和運行補助。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老人們的物質及精神生活水平,但鑒于杭州老年人口數量和比例的激增,能夠為杭城提供各種養老服務的人員將越來越稀缺,而居家養老的模式將隨著“8421”家庭的增多面臨難以維系的局面。同時,空巢老年人繼續增加,尤其是高齡老年人的空巢比例更為突出,近幾年空巢老人得不到精神關愛和生活照顧慘死家中的事情時有發生。杭城光憑有限的資源維持越來越龐大的養老局面將越來越尷尬,尤其在老年人的精神關愛方面,因此杭州老齡化趨勢加速,破解養老服務發展瓶頸迫在眉睫。
2017年杭州召開的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全面部署推進杭城國際化,力爭到2020年,將杭州打造成世界名城。而達到這個標準需要杭城在資源要素如何合理分配及高效運用方面作深入思考,而且“G20”峰會以后,杭城國際地位突增,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步伐也不斷加快,杭城的有限資源和空間面臨著發展的機遇和挑戰。
三、富陽承載杭州主城區養老功能的優勢
目前看來,杭城在養老方面存在財力、物力、人力方面的壓力,但毗鄰主城區的富陽區有富余的資源可提供養老服務,而且富陽兼具了現有的新型養老模式的各自優點。筆者認為富陽具有承載杭城養老功能具有五大優勢。
1. 得天獨厚的優質山水資源、底蘊豐厚的歷史文化,為老年人養生休閑的理想之處。富陽山水資源豐富,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的佳譽,空氣新鮮,山水相依,具有獨特的養生休閑資源優勢。如里山安頂山,山道不陡,路有山泉,林有野果;如洞橋文村,溪流潺潺,空氣清新,生活悠閑;如黃公望風情小鎮,竹徑通幽,溪流穿村,綠樹成蔭;如大源稠溪,環境清幽,山色空蒙,碧水蕩漾。如場口東梓關,除獨特優質的自然環境外,還有美貌與功能并重的杭派民居,有洋氣別致的咖啡館,有潛力無窮的民宿,以及文化底蘊深厚的張紹富醫德館、老碼頭、酒作坊等古樸建筑。這些優質的山水資源和安靜悠閑的生活節奏以及怡人養心的各類景觀為老年人提供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品質生活,是老年人安享晚年,健康幸福的生態保障。而健康的老年人還可以參與農田的農耕,吃上親自耕種的綠色、生態、健康的果蔬,收獲身心俱愉的滿足感和幸福感。關愛子女的老年人可以全程監管當地農民農業生產的全過程,在收獲季節為子女親友送上一份安心的食物。
自古以來,富陽在富春山水的滋養下名人輩出,有孫權、黃公望、羅隱、董邦達、董誥、孫過庭、郁達夫、張紹富等歷史名人;有隨處可見的名勝古跡,如孫權故里、造紙文化村、周雄孝子故里、黃公望隱居地等;有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魅力鄉村,東梓關、望仙村、文村、新沙島。這些寶貴的資源為老人到此養老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養料。
2. 緊鄰杭城的區位優勢,方便老年人與子女的溝通交流。富陽位于杭州西南,緊鄰西湖區,有著獨特的區位優勢,是杭城家門口的養生寶地。在撤市設區成為杭城的第九區后,富陽懷抱主動融入杭城的積極姿態,推進各項與主城區融合的交通工程,形成融入杭城“半小時交通圈”;提升富陽區域內的互聯互通水平,打造富陽主城區與其他鄉鎮街道“毛細血管式”的道路交通。區位優勢和便利的交通為老年人“進城”走親訪友,“下鄉”呼吸新鮮的空氣提供便捷,也省去了老年人來往路途的奔波勞累。有一項調查顯示,老年人在回答“子女一般多長時間來養老院看望一次?”時,33%的老人希望子女每周都來看望。而富陽到主城區便利的交通設施,為子女盡孝心減輕了辛苦奔波的負擔。endprint
3. 富陽成熟而完備的養老模式,適合不同老人的個性化差異。目前國內盛行的養老模式主要有三類,一是置業養老。富陽位于杭城的西郊,在地理區域上屬于鬧中取靜地段,既有優美的環境又有便捷的交通。和主城區的居家養老相比,富陽的養老成本較低而生活舒適便捷。如銀湖街道板塊,這里的房產價格相對較低,但小區地處環境優雅、空氣清新地段,內部和周邊基礎配套設施齊全,有多所學校、商店、藥店和醫療機構。《杭州市富陽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在現有的設施基礎上,富陽將著力加強銀湖、江南等區塊醫院的引進建設,提高醫療衛生保障能力。在富陽置業養老,老人還可以將自己的養老房產提供給子女未來居住養老,還可以將主城區的房屋出租,以房養房,大大降低了養老成本,減輕了家庭的養老負擔。二是公寓養老。一些老年人的養老觀念已經改變,對養老的期望值逐步走高,希望能享受到高品質的養老服務。老年人對養老最核心的要求就是能夠隨時保持健康的身心,有高端的醫療設施和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富陽的富春江曜陽國際老年公寓是根據此類老年人的需求而量身打造的。三是寄養式和候鳥式養老。此類養老模式屬于旅游休閑型相結合的農家寄養式異地養老,富陽鄉鎮在“十三五”期間致力打造“城區生態后花園”和“生態農業和生態休閑鄉鎮”,引導春建、漁山、里山、萬市、洞橋、龍門、常安、常綠、湖源、新桐發展休閑、養生、養老、生態農業、休閑旅游經濟,因此富陽完全有可能實現高質量的就地養老,并接納主城區的養老人群,成長為杭城老人群體養老的樂園。同時老人的子女在探望父母表的過程中也放松了心情,洗除了連日工作的勞累和疲倦,做到了“孝心、舒心”兩全其美。
目前來看,雖然養老市場一直被預測前景良好,但是市場和政府卻并沒有專注于這一產業。究其原因,一是投入的資本很難在短期內獲得可觀的回報,二是社會也沒有形成濃厚的敬老氛圍,養老產業需要面臨的風險較高。其實養老市場是一個潛在的新興市場,它內部蘊含著無窮的商機,即將迎來一片高成長、高利潤的廣闊新藍海,而投資者和創業者,則要高瞻遠矚,抓住養老市場即將勃發為“朝陽”產業的重大機遇,以專注的心態去打造養老市場專業的產品和服務。
參考文獻:
[1]王海洋.基于BP神經網絡的數據融合算法及其在分布式智能養老系統中應用[J].沈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1).
[2]葉菁.和諧社會下老年人精神贍養的法律問題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11).
[3]張錦文.一個值得關注的社會見象:空巢家庭[J].理論學習-山東干部函授大學學報,2011(06).
[4]王恬.上海吸引國際組織入駐的策略研究[D].東華大學,2015.
[5]姜軍.服務G20 打好攻堅戰[J].杭州(黨政刊),2016(02).
[6]陳樹文,曹陽陽.民辦養老機構發展困境研究——基于外部性視角[J].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4).
[7]張君.養老服務業盈利模式研究——以湖南康乃馨養老公司為個案分析[D].湖南師范大學,2014.
[8]郭金豐,和丕禪.城市化對農村養老保障的影響分析[J].商業研究,2004(02).
[9]楊再美.城鄉一體化下欠發達地區農村養老模式的優化組合探索[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02).
[10]趙佩佩,買靜,楊曉光,胡慶鋼.網絡空間與創新驅動視角下杭州轉型發展的空間趨勢特征及規劃戰略應對[J].城市規劃學刊,2016(05).
(作者單位:中共杭州市富陽區委黨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