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萍
摘要:2016年5月1日起全國各行各業推開了營改增的試點,本文在分析營改增對船舶制造企業財務影響的基礎上,探討了船舶制造企業在此次全面營改增中的應對措施,以期為船舶制造企業財務管理提供有利參考。
關鍵詞:船舶制造企業;營改增;影響分析
不斷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以及經濟全球化,促使我國的稅務管理體制逐漸與國際接軌,增值稅作為稅制體制中的重要流轉稅種,在稅制發展的過程中逐漸發揮出其與其他稅種的不同和優勢,增值稅全面取代營業稅是稅制發展的必然趨勢。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文件的出臺,2016年5月1日起全國各行各業推開了營改增的試點[1]。從整體上,稅制改革降低了相關企業的稅務負擔,雖然船舶制造企業不是本次稅制改革對象行業,但是,船舶制造企業與建筑服務、金融服務、現代服務以及生活服務等行業的業務往來頻繁,經濟關系密切,全行業推開營改增勢必對船舶制造企業稅務和財務產生影響。
一、營改增對于財稅管理的影響
雖然船舶制造行業不是此次全面營改增試點的直接關系行業,但是資金密集和資源密集的行業特點決定了稅制上的此種改革將會對于船舶制造企業產生重要影響。剖析全面營改增對船舶制造企業財稅處理的影響,有利于船舶制造企業在管理決策中更好的定位自身的經營策略。財稅管理是企業運營管理中的關鍵鏈條,此次稅制改革將在如下幾個方面對船舶制造企業產生影響:
(一)稅率及計稅基數
增值稅與營業稅同屬于流轉稅,與營業稅相比,增值稅稅率、計稅基礎以及計稅依據有較大不同[2],全面推開營改增后,稅率、計稅基礎以及計稅依據的變化不僅影響稅制改革直接關系行業,例如建筑服務、金融服務、現代服務以及生活服務,而且對作為資金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的船舶行業會產生潛在影響。
比如建筑服務是征收3%的營業稅。5月1日后,征收增值稅有兩種稅率,一種是采用一般計稅方法的11%,一種是采用簡易計稅方法的3%,船舶制造企業較多的接受建筑服務,以往以營業額作為計稅基礎,稅改后計稅基礎是按銷項稅減進項稅后的差額計量,船舶制造企業經營過程中往往存在大量的代收轉付和代墊資金,與以往相比,船舶制造企業可以合理扣除在采購中發生的代墊資金,減輕財務稅負。
(二)財務分析
隨著企業會計準則的不斷完善,船舶制造企業在財務處理與財務分析中會考慮更多的涉及因素,再加上稅務處理的變化,船舶制造企業將會面臨更全面的財務管理分析局面。例如,營改增前,會計核算中,利潤表中的“期間費用”和“營業成本”所列示的是含營業稅的支出額,營改增后,“營業成本”“期間費用”是剔除了增值稅的稅后支出額。假設船舶制造企業實際稅負變化不大,即便在凈盈利絕對數不變的情況下,其本身的利潤率也會隨著期間費用和營業成本的降低程上升的趨勢。營改增后,財務處理方法發生了變化,利潤表中不包含增值稅,為保證財務分析質量保持優質水平,企業的財務報表分析結構需要相應的發生變化,將增值稅的變化納入分析因素的范疇。
(三)稅款計算
企業以權責發生機制確認收入,營改增之前,即便收入尚未入賬或未開具營業稅發票,如果符合會計準則規定的收入確認條件就可以確認收入,營業稅的計稅基礎便是確認的營業額,因此,在稅款計算時計稅基礎是包含稅款本身的,即營業稅是價內稅。營改增以后,增值稅的計稅基礎是減去進項稅額的,船舶制造企業在接受金融服務、生活服務、現代服務、物流運輸等方面的服務時,確認的支出是除稅后數額,其計稅基礎是扣除進項稅的額度,即增值稅是價外稅。稅金計算的變化以及增值進項稅額抵扣的措施,促使船舶制造企業會計處理和財務管理相應的發生變化,對其生產及經營管理決策產生潛在影響。
(四)具體業務管理
1.接受建筑服務
建筑業是本次營改增重點試點行業,此次稅制改革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建筑服務公司的課稅負擔,船舶制造企業較多的是接受建筑服務,根據財稅[2016]36號規定,船舶制造企業取得承包商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即可抵扣進項稅。
2016年5月1日之前,建筑服務是征收3%的營業稅。5月1日后,征收增值稅有兩種稅率,一種是采用一般計稅方法的11%,一種是采用簡易計稅方法的3%,2016年5月1號之后合同簽訂時,船舶制造企業盡量選擇可以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一般納稅人,合同中應明確合同價款是否含稅。考慮到除增值稅外還要繳城建稅、教育稅附加等價內稅,船舶制造企業選擇投標時做以下考慮:接受A公司一項建筑服務,營改增前,投標價款是X萬元,營業稅金及附加X×3.48%(3%的營業稅和0.48的城建稅等附加稅),營改增后,船舶企業最多支付的含稅價款為[X×(1-3.48%)/(1-0.48)]×(1+11%)。
2.接受金融服務
船舶企業購買國債和地方政府債券以及存款利息收入不征收增值稅,但將資金借給其他企業,收取的利息按6%繳納增值稅,因客戶延遲付款加收的利息,屬于業務收入,按業務收入適用的稅率繳納增值稅。
船舶企業給銀行支付的貸款利息費用以及與貸款業務直接相關的傭金與手續費支出所產生的進項稅額均不可抵扣,但是法規中未說明該不可抵扣的條款是否將一直適用尚不確定。但向金融機構支付的與貸款無關的顧問費、手續費、咨詢費可以抵扣進項,向金融機構支付的其他中間服務費用進項可以抵扣。
統借統還業務中,企業集團或企業集團中的核心企業以及集團所屬財務公司按不高于支付給金融機構的借款利率水平或者支付的債券票面利率水平,向企業集團或者集團內下屬單位收取的利息([2016]36號附件3)是免增增值稅的,統借方向資金使用單位收取的利息,高于支付給金融機構借款利率水平或者支付的債券票面利率水平的,應全額繳納增值稅。
3.經紀代理服務
船舶制造企業主要的業務是接受經紀代理服務,關系最大的就是船舶交易時傭金的問題。經紀代理服務分境內和境外之分,境外的服務是不在增值稅的征稅范圍。境內接受的經紀代理服務時,代理人給船舶企業開的是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是海關開的海關增值稅專用繳款書,進項稅額是可以抵扣的。endprint
(五)發票管理
較營業稅以及普通發票,增值稅專用發票在監管上更嚴格、規范,因增值稅的流轉是一個閉式的鏈條,在開具與使用上也會有著更為嚴格的標準與規范,加大了對企業運營管理的監管力度,因此,全面推開營改增,也更利于規范企業運營管理,推進企業良性發展。船舶制造企業在采購、生產、物流等各環節產生的成本、費用都會使用增值稅專用發票,應嚴格遵守增值稅專用發票使用規定,接受稅務部門的監督。
二、船舶制造企業應對營改增的措施
目前,稅制方面的改革仍有很長的路,再加上企業會計準則的不斷完善革新,稅制改革在推動時,對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收入的船舶制造企業的影響尚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但是總體來說,稅制的不斷完善是推動市場經濟有序良性發展的重要因素,營改增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船舶制造企業利潤的增長,船舶制造企業需要適時自我調整,根據自身情況以及稅制、市場變化進行合理革新。面對營改增的稅改趨勢,本文在如下幾個方面提出應對措施:
(一)精簡企業結構
船舶制造企業往往具有龐大的組織機構,要對制造結構進行合理精簡瘦身,優化每個運營鏈條,提升經營管理效益,對于受影響較大的流程進行改造,以保證船舶制造企業獲得大收益,提升相關人員業務素質,以更低的人力成本獲取較高的經營回報。
(二)加強財務內控
在財務處理上,要按照最新企業會計準則和稅務制度,提升企業財管效能,更好的為船舶制造企業的經營策略制定和發布提供有力參考,根據業務需要及時調整自身決策,在合理合法的基礎上減輕企業稅負。
(三)加大研發投入
造船行業中從技術層面看國內企業與日韓企業存在較大差距,營改增后,研發支出和費用可以通過進項稅額的抵扣而降低企業的研發支出和費用。公司在業務處理上充分利用營改增為制造企業帶來的稅收優勢,依靠技術創新驅動企業發展。
(四)加強發票管理
增值稅專用發票比通發票的管理更為嚴格謹慎。企業應該警惕虛開增值稅發票帶來的風險,杜絕對虛開發票行為。企業內控管理應當將增值稅發票的申領、保管、開具、取得各個環節考慮在內,同時對相關稅務人員開展必要的培訓。
(五)規范合同簽訂章程
合同簽訂時,盡量選擇可以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一般納稅人。注意營改增后增加企業稅負問題,及時與對方溝通,簽訂補充協議規避因稅制改革給企業帶來的稅務負擔。
(六)做好收入預算
營改增后,經濟市場與公司經營活動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價格作為市場和經營活動的敏感性因素必然會發生變化,如何在合理定價的前提下合理預測收入預算,是提高企業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公司在制定預算時,要充分考慮到進項抵扣等的各方面相關因素,對比營改增前后船舶制造企業盈利水平變化,對各環節進行整合、調控,合理控制成本,從綜合范圍上以合理的價格、優質的運營效率介入市場競爭。
三、總結
雖然目前營業稅改增值稅對船舶制造企業稅負并沒有像其他行業一樣明顯,但是如果從長遠的角度進行分析,全行業推開營業稅改增值稅不僅消除重復征稅的現象,一定程度上降低船舶制造企業的稅務負擔,而且對船舶制造企業調整自身經營結構、內控管理有著很好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財稅[2016]36號.
[2]王小芳.“營改增”對物流企業的影響及對策[J].中國商論,2016(35):45-46.
[3]田新民.全面營改增政策下商業銀行發展路徑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17(1):30-32.
(作者單位:中船工業成套物流有限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