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馨勻+梁涓涓
摘要:在現實經濟實踐中,企業通常會面臨著是否應該接受低于正常訂貨價格的追加訂貨生產任務的決策,追加訂貨條件的復雜性導致了制定決策難度加大,經濟決策對企業的經濟利益有較大程度的影響,文章將常用的辦公軟件Excel與管理會計中決策方法靈活結合,通過建立相應的Excel模型,替代繁雜的計算過程,讓管理者能夠更直觀、全面的比較不同的方案,提高其決策的準確性。
關鍵詞:低價追加訂貨;Excel;相關損益分析法
一、低價追加訂貨決策的理論分析
在計劃執行的過程中,訂貨方時常會臨時提出正常任務以外的訂貨任務,而訂貨方提出的追加訂貨價格通常會低于市場價格,甚至低于正常訂貨的單位完全生產成本,企業對此只能做出兩種決策結果,即接受或拒絕。
單從財務會計的傳統觀念來看,追加價格低于單位完全生產成本讓人難以接受。但從管理會計上理解,接受低價追加訂貨也可能給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利益,管理會計從成本形態的角度將完全生產成本分解為變動生產成本和固定生產成本,固定成本是生產經營中不可避免的成本,不管是接受還是拒絕追加訂貨,固定成本都已發生,不因接受或拒絕追加訂貨而變動,變動的只是生產追加訂貨所需的變動成本,因此,固定成本基本上可被視作由正常訂貨承擔,低價追加訂貨并不需要承擔固定成本,由此可見,將單位完全生產成本和追加訂貨價格相比較容易導致決策的失誤。
正確的低價追加訂貨決策不僅能夠滿足社會的需求,優化資源的配置,同時可以使企業賺取更多經濟利益,提高市場占有率,充分利用企業內部資源,避免浪費,實現經濟規模效益。
考慮是否接受低價追加訂貨決策時,管理會計上有相關損益分析法、差別損益分析法和直接判斷法可供選擇,但直接判斷法和差別損益分析法適用于簡單條件下的低價追加訂貨決策,但在實踐中,追加訂貨條件并不簡單,現實中簽訂追加訂貨合同往往需要考慮多種情況,訂貨方不會考慮企業的剩余生產能力是否能夠承受自己提出追加的訂貨量,企業時常面臨著兩個及以上追加訂貨決策的選擇,相關損益分析法則是以相關損益指標為主要的決策評價指標,相關損益是指方案的相關收入與相關成本之差,體現出企業可獲得的經濟利益有多少,相關損益指標是一個正指標,所以方案的相關損益越大,方案越具優勢,根據相關損益做出決策的判斷標準適用于多個方案的決策分析,故在選擇決策方法時,相關損益分析法更貼合實際,更適合現實中大多數企業所面臨的生產經營狀況。
二、低價追加訂貨決策Excel模型建立及應用
(一)模型概要
1. 主要變量:產品單價、單位變動成本、正常訂貨量、最大生產能力、追加訂貨價格、追加訂貨量、相關收入、增量成本、機會成本、專屬成本、相關損益。
2. 決策的方法為相關損益分析法,某一方案的相關損益為正數即為盈利,數額越大盈利越多,反之負數即為虧損。利用相關損益分析法,能充分考慮所有可能發生的各種復雜情況,計算結果更直觀,更利于多方案的比較。
3. 關鍵技術包括Excel中的IF函數、相關損益分析法公式。
(二)問題描述
某企業主要的產品為白砂糖,單價為6100元/噸,目前的最大生產能力為70000噸,產量為6 000噸,剩余生產能力為7000噸。直接材料為25100萬元,直接人工580萬元,變動性制造費用為660萬元,固定成本總額為1000萬元,三大期間費用全部為固定成本。現有一個客戶臨時訂貨,最高只能出價為5800元/噸。
1. 客戶追加訂貨量5000噸,剩余生產能力無法轉移,請問是否應該接受其訂貨,做出該種決策的理由是什么?
2. 客戶追加訂貨量為10000噸,由于接受追加訂貨后超過了最大生產能力,企業內部管理人員決定投入資本1000萬元以增加產能8000噸,這個決策是否能夠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3. 客戶提出追加訂貨8000噸,超過了企業的最大生產能力,企業無計劃增加產能,是否應該接受全部追加訂貨?
4. 若客戶追加訂貨量10000噸,方案一:不增加產能,不沖擊正常任務,僅接受部分低價追加訂貨;方案二:接受全部追加訂貨,但需要投入資本300萬元以增加產能3000噸。若將剩余生產能力對外承攬零星加工業務則可獲得200萬元的收益,管理人員該如何做出決策?
(三)建模思路與步驟
1. 建模思路
首先將Excel表格劃分為5個區域,數據區1和數據區2輸入相關的原始生產數據,追加訂貨數據區輸入題目所給的追加訂貨條件,計算區域用于輸入除原始數據和追加條件除外的其他相關條件并計算出相關損益,結論區根據相關損益做出經濟決策。
2. 建模步驟
第一步:打開Excel2010,在數據區域1(A2:B10)輸入例題中已給出的原始數據,在A10單元格輸入“剩余生產能力”,B10單元格輸入公式“=B9-B7”計算出剩余生產能力。
第二步:在數據區2(A12:B16)中輸入運用相關損益分析法時所需的數據, A14單元格輸入“單位變動成本(元)”,B14單元格輸入其相關計算公式“=SUM(B3+B4+B5)*10 000/B7”,因為數據區1的成本費用數據單位均為“萬元”,故在轉化為單位變動成本時要將成本費用轉為“元”作單位。
第三步:設立追加訂貨數據區,目的是清楚的列示追加的相關條件,直接通過模型快速得出是否沖擊正常任務的結論,在D2單元格輸入“是否沖擊正常任務”,E2單元格輸入檢驗其是否沖擊正常任務的IF條件函數“=IF(E4>(B9+E5-B7),”是”,”否”)”,單元格(D3:D5)分別為追加訂貨價格、追加訂貨量、追加產能,在實際應用此模型時,單元格(E3:E5)根據題目輸入相關數據即可,見圖 1中的追加訂貨數據區(D2:E5)。endprint
第四步:D8單元格為最大生產力,最大生產力為原最大生產力與追加的產能之和,故在E8單元格輸入其計算公式“=70000+E5”,E9單元格計算接受低價追加訂貨所獲得的相關收入,即追加訂貨單位價格與追加數量的乘積,輸入公式“=E3*E4”E10單元格輸入增量成本、機會成本、專屬成本之和,公式為“=SUM(E12:E16)。圖1中增量成本是指追加訂貨量所需要增加的變動成本總額;機會成本Ⅰ是指當剩余生產能力有所剩余時,可通過轉移剩余的產能而獲得的經濟利益,對接受追加低價訂貨的決策而言是一項機會成本;機會成本Ⅱ是指接受追加訂貨導致企業沖擊了正常生產任務而產生的機會成本;專屬成本Ⅰ是指客戶對其追加訂貨有某些特殊的工藝要求,企業因此需要投入的成本;專屬成本Ⅱ是指因增加產能企業需要投入的資本或繳納的違約金。E12單元格公式為“=B14*E4”。E14單元格公式為“=B13*(E4-B10)*IF(E2=”否”,”0”,”1”)”,當接受追加訂貨且不沖擊正常任務時,即當單元格E2=“否”時,不會產生機會成本Ⅱ,E14計算結果為0。E17單元格輸入相關損益計算公式“=E9-E10”,見圖 1中數據區(D2:E5)。
第五步:D18:E19為決策區域,也是本模型的關鍵點,合并單元格D18、D19,輸入名稱“決策結論”,合并E18、E19輸入決策IF條件函數“=IF(E17>0,”接受低價追加訂貨”,”不接受低價追加訂貨”),見圖1的結論區(D18:E19)。
3. 運用低價追加訂貨決策模型做出決策
解決上述問題(1)操作如下:將題目已知條件輸入相應的單元格,則由模型運算最后得出決策結論接受追加訂貨,因為該決策會給企業帶來8 095238.1元的經濟利益。模型計算過程及決策結果見圖2。
解決上述問題(2)操作如下(如圖4):將題目已知條件輸入相應的單元格,通過計算得出決策結論接受此追加訂貨可獲得6190476.19元的利潤,故該決策能夠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模型計算過程及決策見圖4。
解決上述問題(3)操作如下:將題目已知條件輸入相應的單元格,此時沖擊了正常任務,產生了機會成本Ⅱ,但最后相關損益為正數,即使沖擊正常任務仍能為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利益,故決策結論區得出結論應接受低價追加訂貨。模型計算過程及決策見圖4。
解決上述問題(4)操作如下:此題需要將兩個方案的相關損益進行比較,相關損益金額為正數,數值越大表示對流入企業的經濟利益越多。先將題目已知方案一的條件輸入相應的單元格,單元格E4輸入剩余生產能力7000噸,單元格E13為機會成本Ⅰ為剩余生產能力200萬元,計算結論區得出結論為接受此追加訂貨且相關損益為933萬元(見圖5)。
接著計算方案二的相關損益,將題目已知方案二的條件輸入相應的單元格計算結論區得出結果為接受此追加訂貨且相關損益1119萬元(見圖6),兩者進行比較,方案二相關損益1119萬元大于方案一的933萬元,故得出結論方案二優于方案一,能夠給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利益。
三、結語
本文運用相關損益分析法基于Excel構建是否接受低價追加訂貨模型。企業管理層可應用此模型,計算出一種方案或多種方案的相關損益,直觀形象。值得注意的是,是否追加低價訂貨是企業日常面臨的問題,選擇何種決策方法還要考慮追加時具體的條件,選擇適合、準確的決策方法,運用Excel建立相關模型,將管理會計理論與計算機技術結合起來,以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獲取經濟利益。
參考文獻:
[1]溫素彬.管理會計——基于Excel的決策建模[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6.
[2]王琦,溫素彬.管理會計中Excel的高級應用[J].財務與會計,2014(05).
[3]林慧.特殊價格追加訂貨決策與企業經營成果之間的關聯[J].財會月刊,2009(05).
[4]王士偉,張延臣.短期經營決策方法解析[J].財務與會計,1998(11).
基金項目:廣西區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資助(項目編號:201713638048)。
(作者單位: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