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宇豪


摘要:本文基于窮盡式文獻搜索,借助可視化分析軟件citespace,對會話分析相關文章進行文獻計量分析和內容分析,繪制知識圖譜,并在此基礎上,歸納總結,以期分析當前會話分析研究和漢語會話分析研究的相關內容、發(fā)展趨勢與研究熱點。
關鍵詞:會話分析 發(fā)展趨勢 可視化分析
中圖分類號:G35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4-0113-04
會話分析,又稱談話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是通過細致分析真實語料,揭示其組織結構、策略特征等會話現象的社會互動理論或路徑。現代會話分析研究始于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美國社會學家Harvey Sacks、Emanuel Schegloff和Gail Jefferson所開創(chuàng)。會話分析研究歷經三個發(fā)展階段:理論探索階段、推進階段和深化階段。從早期深受其他學科理論影響,到會話分析理論體系的建立及研究程序確立,會話分析現已逐步發(fā)展成一種跨學科多元化的研究理論與路徑。本文主要通過大數據可視化分析法,對會話分析研究文章進行文獻計量與統(tǒng)計,進而探尋會話分析研究發(fā)展趨勢與熱點前沿以及漢語會話分析研究相關進展。
一、會話分析研究發(fā)展趨勢與前沿熱點
以“conversation analysis”為主題,對Web of Science數據庫中核心合集中的SCI、SSCI和A&HCI期刊論文進行檢索,經過數據清洗,共獲取會話分析文獻10112篇。基于excel和可視化分析軟件citespace,對采集的數據源進行文獻計量分析和內容分析,繪制知識圖譜,以期探索會話分析的發(fā)展趨勢與研究前沿。
(一)會話分析研究發(fā)展趨勢
統(tǒng)計顯示,截至2017年5月27日,關于會話分析研究核心期刊論文發(fā)表數量已達10112篇,論文發(fā)表總體呈逐年上升趨勢。近5年,更呈現出井噴發(fā)展趨勢,發(fā)表的論文數漲幅達到10倍之多。2014年起,會話分析研究論文年發(fā)表數接近2000篇,說明近年來會話分析的研究備受研究者關注,是一個熱點領域。(見圖1和圖2)
圖1會話分析研究核心期刊論文年發(fā)表數量 圖2近五年論文發(fā)表數量對研究領域與期刊分類統(tǒng)計顯示,會話分析研究領域多達50個,載文期刊已超過500本。總體來看,會話分析研究領域與代表期刊主要分為以下幾類:(1)語言學方向,期刊代表有《語用學學刊》《話語研究》《語言與社會互動研究》《社會語言學學刊》等;(2)心理學方向,期刊如《英國社會心理學學刊》《心理學前沿》《女性主義心理學》等;(3)教育教學方向,期刊如《教學與教師教育》《語言與教育》《英語教學研究》等;(4)計算機科學與通信方向,期刊如《通信研究》《語音通訊》《安全科學》等;(5)傳播學方向,期刊如《人類傳播研究》《語境中的媒體》《新媒體的社會》等;(6)醫(yī)學與公共衛(wèi)生學類,期刊如《病患教育與咨詢》《失語癥》《高級護理學刊》《健康心理學雜志》等。
對會話分析研究領域的國家或地區(qū)分布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可知,有73個國家或地區(qū)的研究者對會話分析相關領域進行了研究。國際上在會話分析領域表現出較強研究勢力的國家或地區(qū)主要有如下: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瑞典、德國、荷蘭、芬蘭、西班牙、蘇格蘭、日本、意大利、丹麥、中國等。其中,歐美地區(qū)占絕對優(yōu)勢,發(fā)文數約占總數的90%,另外,亞洲地區(qū)的日本、中國大陸、韓國和中國臺灣也位居前50,具體見圖3。
圖3會話分析研究國家或地區(qū)分布情況統(tǒng)計(二)會話分析研究前沿熱點
為了探索會話分析研究前沿熱點,以“TS=conversation analysis”為檢索主題,對SCI-EXPANDED、SSCI、A&HCI、CPCI-S、CPCI-SSH、ESCI、CCR-EXPANDED、IC期刊進行檢索,時間跨度為2012年1月1日—2017年5月27日,共獲取5058篇文獻。通過運用可視化分析軟件citespace對近五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文獻進行主題詞聚類分析,生成關鍵詞共詞知識的聚類標簽視圖(見圖4),其高中心性關鍵詞詳見表2。由圖可知,出現頻次最高的主題詞是conversation analysis(會話分析),達1429次。高頻主題詞反映出的會話分析研究其他主要熱點內容還包括會話組織、口語言談、交際互動、言語行為、話語、修正、話輪轉換、身份及認同、社會互動等。因此可知,近年來會話分析研究熱點主要包含以下內容:(1)理論研究中的會話結構分析中的話輪轉換、序列組織、修正組織等常規(guī)會話組織研究;(2)應用型研究中的機構組織會話的研究,如醫(yī)療護理研究。前沿研究所運用的相關理論涵蓋了言語行為理論、話語分析理論、符號互動理論、社會互動理論等語言學、社會學、民族學、傳播學理論,主要研究方法為質性研究。
表1研究方向前25位分析統(tǒng)計結果
圖4關鍵詞共詞知識的聚類標簽視圖(三)會話分析相關研究內容分析
根據會話分析核心期刊年數據分析結果,結合相關文獻閱讀可知,總體而言,會話分析研究歷經三個發(fā)展時期:早期會話分析從Harvey Sacks對電話錄音的分析研究開始,到Emanuel Schegloff對會話開頭序列的思考(“Sequencing in Conversational Openings”,1968),研究深受民俗學方法
表2高中心性關鍵詞分析
論和互動交際理論的影響,是對會話分析理論的探索期;隨著后來Sacks、Schegloff和Jefferson《談話中一個簡單話輪轉換系統(tǒng)》的發(fā)表(A Simplest Systematics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Turn-Taking for Conversation,1974),及Jefferson“會話轉寫系統(tǒng)”的創(chuàng)建(Gail Jefferson,1978a,1983a,1983b,1985,1996),會話分析研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體系。在會話分析研究的第三個時期,其研究對象從日常談話擴展到了其他社會交際領域,如醫(yī)療、教育、法律領域等,研究視角也從社會學、語言學、語用學延伸到了人類學、心理學、管理學、教育學等相關社會科學領域,理論旨趣也更加多元,通過對不同層次、不同學科、特定機構的言談互動進行分析,探索其固定的會話機制、文化蘊含、組織原則和社會功能。endprint
在研究內容方面,會話分析旨在通過對社會成員間的日常言談進行細致分析,以期揭示其固有順序、默認原則和潛在機制,具體包括組織結構、談話策略和管理等內容。(maynard,1993)其中,組織結構關注會話常規(guī)的各種結構,包括話輪組織、話輪轉換組織、毗鄰應對組織、序列組織、整體結構組織等。具體如下例所示:
會話片段1
NS:你好,你是哪個國家過來的?
NNS:你好,我是越南,越南過來的。
NS:越南過來的,噢……來中國有多久了?
NNS:嗯……我來中國……嗯……[一年了],一年左右了。
NS:[一年]。
NS:一年多了是嗎?
NNS:一年多了。
NS: 北京還……還習慣嗎?
NNS:嗯……剛來的時候還不習慣,現在漸漸習慣了。
在這個初次見面談話片段中,從母語者開始說話到下一個說話者開始說話的部分,就是一個“話輪”(turn),會話開頭母語者發(fā)起的會話“你好,你是哪個國家過來的?”,就是一個由句子構成的話輪。說話者和聽話者的角色轉換,就是一個“話輪轉換”過程(turn-taking)。由兩個會輪相鄰組成,不同說話者發(fā)出的,就是“相鄰對”,又稱毗鄰應對(adjacency pair)。在這個會話片段中,涉及了“問候——問候”“寒暄——寒暄”“提問——回答”等毗鄰應對類型。相鄰對組織又為各種序列提供了來源。上段問答應對中就嵌入了多種插入序列和修正序列。而開始序列和前置序列又構成了初次見面會話的開始部分。
NS:你好,你是哪個國家過來的? [引發(fā)語]
NNS:你好,我是越南,越南過來的。 [應答語](插入序列)
NNS:嗯……我來中國……嗯……[一年了],一年左右了。 [陳述]
NS:[一年]
NS : 一年多了是嗎? [疑問]
NNS:一年多了。 [澄清](旁側序列)
除了會話組織結構研究,會話分析研究還關注會話策略與管理。為了使互動言談順利流暢,會話參與者常常通過修正機制、話語重疊、協作話語和會話管理等策略減少交際阻礙,調整延續(xù)會話進程。另外,基于會話中句子的選詞研究、填充語、原話語、話語標記和隨聲復合詞等微觀研究也備受會話分析學者的關注。
綜上可知,會話分析研究主要有以下特點:(1)會話分析主要屬于語言學范疇,主要可分為兩種研究取向:“純粹/理論會話分析研究” (Pure CA)和應用型會話分析研究(Applied CA)(Paul ten Have,1999),前者專注會話本身,指對會話固定成分、組織結構和一般法則的研究,即把交際開展作為一個實體的研究(John Heritage,1997);后者聚焦會話理論的運用,指在具體組織或結構中互動行為特征的研究,如醫(yī)患交際、電視訪談、課堂教學、法庭判決等,探討不同的社會組織機構在特定場景中的交際行為、特征與過程。統(tǒng)計發(fā)現,會話分析相關論文以語言學居多,傳播學、教育學、醫(yī)學和公共衛(wèi)生學類期刊也多為研究語言傳播、語言教育和言語治療的期刊;(2)會話分析研究地區(qū)差異明顯。除了發(fā)文數量的差異外,不同國家或地區(qū)的學者對會話分析研究的理論定位及關注點也不盡相同。首先,在理論定位方面,歐美學者大多把會話分析研究作為話語分析研究的一部分,主要從會話的話輪組織、話輪轉換組織、序列組織、修正組織、選詞組織、整體結構組織等會話常規(guī)組織出發(fā),進行相關研究。日本學者則把會話分析研究與話語分析研究作為兩個獨立的研究方向,從會話結構、會話策略和會話管理三大部分對會話進行分析。其次,在研究關注問題方面,歐美、日本、中國臺灣會話分析研究較為均衡,不僅有針對某一言語行為的會話研究或者選詞句式的會話分析;還重視學習者二語學習的研究,既有對不同語言學習的研究,如《日本英語學習者的語用論的能力:角色會話分析研究》(カイト由利子,2014)、《日語學習者必要的商談會話能力研究》(池田佳子,2009)、《聽者回應特定教學對母語及西班牙文作為外語之口語互動影響》(魯四維,2011),還有對二語教學因素的研究,如《基于會話教材開發(fā)的會話分析中戲謔行為分析》(初鹿野,2014)。相較而言,中國大陸會話分析研究集中于會話理論探討及具體言語行為的會話研究,對二語學習和教學的關注度不高。
二、漢語會話分析研究發(fā)展趨勢
當前的漢語會話分析研究較為多樣,在會話分析理論型研究與應用型研究兩大方面均有涉及。
首先,理論研究主要集中于對會話分析起源、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驟的介紹與描述。關于會話研究內容,當前漢語研究既包括對會話結構的詳細分析,又有對會話策略的初步研究。其中,會話結構分析方面,基于言語行為理論的漢語會話分析研究受到學者推崇,其主要關注某一特定言語行為,是如何通過交際者選擇的語言資源得以建構、并被交際對方識別與理解。(Drew,2013)當前基于言語行為理論的會話分析主要集中在毗鄰應對、序列結構及整體結構層面,涉及漢語日常會話中的邀請/回應、稱贊、請求、后悔、拒絕、抱怨、否定、贊美、恭維、威脅等行為。(張艷紅、于國棟,2016;王燕飛,2014;鮮麗霞、雷莉,2014;王文龍,2013;李柯慧,2012;于聶,2007)基本研究路徑是借助自然語料對具體言語行為的會話結構和功能效用進行分析。會話策略方面,漢語會話分析主要是基于互動功能語言學范式的微觀、中觀研究,基本研究思路是通過自然會話、電話錄音等語料對某一會話策略進行類型歸納與功能效用相關性分析。如高華、張惟(2009)結合會話分析的研究方法考察了“尋求核實”類附加問在共時系統(tǒng)中的各種話語功能;喻志強(2015)借助真實會話語料和例證分析,探討了漢語中的話語標記語“你說呢”在不同語境條件下的四種語用功能;樂耀(2017)通過具體的自然言談實例來考察不同類型的“指稱調節(jié)”在會話中的不同表現。另外,從語用會話原則視角進行會話描述性分析也受到學者關注。如對漢語會話中的格萊斯會話合作原則、禮貌原則等的探討。(滕云,2000;劉立影,2005)endprint
其次,漢語會話分析應用研究主要集中在電話會話、網絡聊天、手機短信、訪談節(jié)目、醫(yī)患會話、庭審會話和二語教學等方面。(陳曉燕、王彥,2013;溫仁百,2013;程紅霞,2009;李祥云,2008)其中,在漢語教學領域,教材分析、語言測試、學習者個案和課堂互動教學研究等方面研究較為豐富。教材方面,主要研究路徑是通過對不同教材中的對話進行統(tǒng)計,歸納相關結構類型,分析不同會話結構的語用功能,并對對外漢語教學提出一定建議(王麗霞,2009;楊恬,2015;宋曉,2008;趙麗君,2011;劉圓,2011);語言測試方面,主要集中在對面試官話語的研究,對面試官話語進行內涵與特征分析,進而擬建面試官話語評價標準(聶丹,2014);學習者個案方面,主要是針對不同國別學習者會話特點的描述性研究,如韓國留學生日常會話分析之個案研究(白瓊燁,2006),英漢兒童會話銜接對比研究(陳柳知,2015),美國學生漢語會話考察(莊青,2013)等;課堂互動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對不同水平、不同類型漢語二語課堂的話輪轉換、修正策略、交際策略、會話結構和功能、言語反饋進行分析。(吳勇毅、王錚,2016;袁萍,2016;劉佳音,2015)
總體而言,當前漢語會話分析研究集中于會話的微觀、中觀結構,缺乏從宏觀層面進行系統(tǒng)會話分析的實證研究。另外,研究設計不夠系統(tǒng),部分研究為例證性研究,數據說服力不夠。而基于自然語料的研究多為方便性錄音,樣本量較小,代表性有待提高。
參考文獻:
[1]劉虹.會話結構分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2]劉運同.會話分析概要[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7.
[3]于國棟.會話分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4]圖恩·梵·迪克.話語研究:多學科導論[M].周翔譯.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5.
[5]伊曼紐爾·謝格羅夫.對話中的序列組織[M].馬文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6]趙剛,賈琦.會話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7]艾爾巴比.社會研究方法基礎[M].邱澤奇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10.
[8]王立非,李琳.會話分析的國際研究進展:考察與分析(2008—2012) [M].上海: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15.
[9]Michael McCarthy.Discourse Analysis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10]Robin Wooffitt.Conversation Analysis and Discourse Analysis:A Comparative and Critical Introduction[M].SAGE Publications Ltd,2005.
[11]Charles Antaki,Ivan Leudar,etal.Conversation Analysis and Psychotherapy[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
責任編輯:于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