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乙能
摘 要:自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國素質教育愈來愈重視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在初中教育階段,學生多數處于生長發育的黃金時期,在這一重要年齡階段加強對學生身體健康教育的引導顯得十分重要。為此,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必須要綜合開發教學模式,爭取以最佳的教學手段獲取最好的教學效果。就初中體育教學中的趣味性田徑教學作出探討,以期能對初中體育教學的完善有所幫助。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趣味性;田徑教學
現代素質教育已經逐漸打破傳統的文化課教學為主的標準,從而愈加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身體健康教育。初中田徑體育教學作為影響學生身體健康的重要課程,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課堂鍛煉情況,更要從學生的心理角度出發進行完善。為此,教師必須及時轉變傳統枯燥、乏味的教學方式,及時在課堂教學中融入趣味性元素,進而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
一、趣味田徑教學在課前準備活動中的具體應用
眾所周知,在進行任何體能訓練之前都需要“熱身”,在體育課正式開始前亦需有充分的課前準備活動,這不僅能夠讓學生快速地進入實訓狀態,更能避免因突然的劇烈運動而導致關節與韌帶損傷。然而,在眾多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部分學生對乏味的課前準備并不在意,甚至存在著一定的排斥心理。
課前準備活動作為體育課的開端,必須要做好充分、完整的準備工作。為了能夠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融入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趣味性田徑教學法對課前準備活動進行梳理,從而勾起學生的學習欲望。例如,課前的準備工作中往往會采取慢跑的方式進行,為了能夠使其更具趣味性,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蛇形跑”“螺旋跑”和“側身慢跑”等,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數數抱團”的游戲方式讓學生能夠在愉快的氣氛中快速融入鍛煉中。在眾多的課前準備活動中,教師還可采用“吹哨追認”“取球比賽”和“人手一球”等活動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如此一來,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更保證了良好的體育教學效果。
二、趣味田徑教學在具體技能訓練教學中的應用
趣味教學法不僅能夠在課前準備活動中起到良好的效果,還能讓學生在常規的技能訓練中更高質量地進行學習。趣味性的教學方法能夠切實有效地轉變傳統訓練模式的單一性與枯燥性。例如,在傳統初中體育的“跳遠”教學環節,教師往往通過“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給予學生一定的理論講解,再通過實際動作演示,最后由學生自行進行訓練。此種教學方式使得學生難以在教師的實時掌控中進行學習,長此以往,學生不僅會喪失訓練的積極性,更易因無法及時得到教師的指導而影響教學效果。為此,教師要充分利用趣味田徑教學法進行技能訓練教學。教師在實際理論演示的過程中不僅要親身做好示范動作,更要通過舉手表決的方式隨機抽選幾個學生進行現場演示,并將學生的動作進行一一分析,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最后,為了能夠讓學生在跳遠訓練中得到良好的訓練效果,教師還可以通過“多人跳遠接力賽”的游戲方式帶領學生進行娛樂活動,如此,整堂課的訓練量與訓練要領均會融入基本的技術游戲中去,既實現了體育課堂教育的目標任務,又起到了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協同發展的效果。
三、趣味田徑教學在素質教學以及課堂結束部分的具體應用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的素質教育與基本的技能教育相比,具有更重要的意義。素質教育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有著動作單一、單調乏味的特點,如此重要的教學環節若不能及時得到重視將嚴重影響體育課堂的教學質量。眾所周知,素質教育在體育訓練中的難度系數較小,值得強調的是,其訓練的難度雖較小卻有著較大的活動負荷量,若不能采取趣味性的模式進行教學,學生很容易有抵觸心理。為此,在素質教育中的腿部訓練環節,教師便可打破傳統的單一“蛙跳”教學方式,將蛙跳變為“蛙跳接力賽”的游戲模式,讓學生通過兩隊比賽的形式進行訓練,如此趣味性的訓練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更能激發其團隊協作能力,使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得到良好的鍛煉效果。
此外,在傳統體育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容易忽視課堂的結束環節,通過集合報數的方式便草草結束了課堂。這種結束方式容易讓學生迅速從緊張與高強度的訓練中懈怠下來,從而對身體造成不利的影響。為此,教師在課堂的結尾部分仍可適當安排一定的趣味性伸展運動,盡可能讓學生消除課堂訓練中所產生的疲勞感,讓學生的身體恢復到相對平穩的狀態,進而為其提供良好的文化課學習狀態。
總而言之,趣味田徑教學作為現代素質教育中的一種創新方式,其不僅是素質教育本身不斷完善與發展的結果,更是現代教育提出的根本要求。趣味田徑教學的廣泛推廣能夠讓學生在相互協作訓練的過程中體會到體育運動的魅力,不僅使學生不斷突破自我,打破傳動教育中的自我約束感,更能讓其快樂地參與到課堂教育中,這對初中體育教學本身亦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劉勇.淺談初中體育教學中趣味田徑教學的應用[J].才智,2013,2(20):112-113.
[2]沈杰.趣味田徑教學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田徑,2016,11(3):52-53.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