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琳
摘 要:初中歷史具有過去性和綜合性,學習初中歷史,可以開發學生的想象力、記憶力、分辨力。過去,歷史的教學效率總是難以提高,信息時代的到來,為歷史教學增加了新動力。如何看待初中歷史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如何在信息時代背景下有效地提升初中歷史教學效率?就這兩個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信息時代;初中歷史;教學效率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已經走進了教育的大門,初中歷史作為學習中國歷史、世界歷史的入門學科,擔負起了歷史教學的重任。信息時代的來臨,為傳統枯燥乏味的歷史教學開了一劑良方,讓初中歷史教學不再是課本上的單項選擇、看題填空,而是深刻的領悟。
一、初中歷史教學在教育中的地位
初中歷史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它包含了心理學、教育學、政治學等學科的內容,學習歷史可以明白各個歷史時期著名人物的功績,可以看到中國、世界的興衰。以史為鑒,可以知榮辱;以史為鑒,可以知天下;以史為鑒,可以預未來。
歷史是前人的經驗總結,是前人的智慧結晶。今人通過對歷史的學習,以史為鏡,分析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辨別如今社會的美丑善惡。初中歷史是學生獲得歷史知識的基本來源,甚至是重要來源,它也是教育思想傳播的直接途徑。
初中歷史的學習,是培養學生明辨是非、善于思考的有效方法。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各種信息滿天飛,真假難辨。歷史知識的學習,可以使人們在混亂繁雜的信息中理出頭緒,運用邏輯思維,運用歷史辯證,找出正確的信息。
二、信息時代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初中歷史教學效率
(一)教學道具的使用
初中歷史教學中,經常出現一些歷史文物、遺物,教師可以利用教學模型、實物、圖片等教學道具,提高歷史教學的直觀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調動學生的視覺,進而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
案例:小趙是一名初中歷史教師,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小趙花費了大量時間來備課,還查閱了大量歷史資料,把教科書上的內容與歷史資料上的知識相結合,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每一堂課都編成一個小故事,學生的確是聽得津津有味,同時也產生了很多疑問,老師講的那些歷史人物、歷史文物離學生太遠了,學生想象不出來古人長什么樣子,為什么會與今人有如此大的差距,他們制造的工具是怎樣的,如何能使用。學生能有這些想法,說明小趙老師的方法很有效。為了給學生一個清晰明了的答復,小趙老師從各種書籍文獻、網上、歷史遺跡所中,收集了歷史文物的照片、模型,學生仿佛回到了歷史的洪流中,看到了古人的智慧。課余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歷史氛圍,追溯遺跡,小趙老師把學生帶到了歷史博物館、歷史遺址,學生親自看到了書中說的歷史文物,看到了歷史人物的高大雕像。老師再乘機介紹一些歷史事件,學生的視覺、聽覺都接收到了歷史信息,自然會留下深刻印象,由此提高了學習歷史的興趣。
(二)高科技使用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初中歷史教學中漸漸出現了高科技的身影。利用高科技是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方法之一,它可以更好地展示初中歷史知識的豐富性、時空性、綜合性以及規律性,為歷史教育的認知化和育人化提供一個廣闊的應用平臺。
信息技術把聲音、光色、情景融為一體,動靜結合,把初中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文物形象地展現出來,改變了以往教師單一口述的教學方式,把課本中死的知識變成了動態的動畫形式,便于學生集中注意力,激發對歷史學習的興趣。
案例:小華是一名初中生,除了歷史,各方面的成績都很優秀。小華本來是很喜歡歷史的,尤其喜歡里面的歷史人物,他們個個充滿正義,為了國家拋頭顱、灑熱血,讓小華深為佩服,可是小華并不喜歡歷史課程的教學方式。老師在課堂上基本就是照著課本念,那些歷史知識對于小華來說都很遙遠,小華很難想象其中的內容。為了考試,小華只能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來學習歷史,學習效率難以提高,小華也對歷史越來越沒有興趣。信息技術的使用,為歷史開辟了一個新的天地,互聯網技術把世界連成了一個整體,人們可以在網絡上分享歷史故事,談論歷史人物,述說歷史情懷。慕課的出現,拉近了老師與學生的距離,學生可以在慕課中學習歷史知識,可以隨時想看就看,可以隨時與同在網上學習的同學交流心得,與老師探討歷史對當今世界的影響。網絡上有萬千歷史愛好者,自從認識了這些歷史愛好者,小華就常跟他們相約去各地的歷史博物館或歷史遺址。小華對歷史的興趣越來越濃,他還跟網友們成立了一個“歷史協會”,在網上補充歷史事實,也許網絡上留下的部分歷史,就是歷史愛好者編輯的。
科學技術把歷史知識直觀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把英雄人物的形象和事跡展現在學生眼前,使豪杰烈士的豪情壯語久久回蕩在學生的腦海中,讓學生感受到歷史的氛圍,進入歷史中的角色,在吸收歷史知識的同時,明白是非對錯,懂得美丑善惡,在歷史的進程中,銘記過去,展望未來。
參考文獻:
[1]趙秀玲.歷史教育學[M].山東大學出版社,1997-11.
[2]吳軍其,胡文鵬.新理念信息技術教學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09.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