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寶萍
摘 要:新形勢下,社會發展對初中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提出了更多、更細致的要求。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應在重視培養學生“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培養的基礎上,采用靈活的教學手段,逐漸培養學生“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
關鍵詞:連續性文本;非連續性文本;初中語文;閱讀能力
縱觀教學實踐我們不難發現,相當一部分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活動時,都是以“連續性文本”為主,以期通過文章的理解與領悟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促進學生閱讀效率得到顯著提升。然而,隨著時代變遷,社會發展不僅需要能夠讀懂文章的優秀學生,更需要能夠從符號、圖表或者圖像中提取并整合信息的優秀人才。因此,在新形勢下如何培養學生“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成為我們閱讀教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一、從教材中挖掘教學資源
雖然“非連續性文本”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然而因為體裁與表現形式等方面的影響,在我們的教材中“連續性文本”仍舊占據著最為重要的地位。那么,我們怎樣通過教材來培養學生“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能力呢?經過長期的閱讀教學實踐,筆者發現一個非常好用的辦法,那就是反其道而行之,讓學生根據自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將“連續性文本”改為“非連續性文本”。通過這樣的轉化過程,學生既能提高自己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又能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提升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
比如,在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我們可以讓學生根據文章對百草園與三味書屋地理位置的介紹,將兩者的大致格局繪制一幅簡明的布局圖。例如,通過“我家的后面……”這句話,學生可以知道百草園的具體地理位置之所在;通過對“泥墻根”一帶的文字描述,學生能夠感覺到百草園中千姿百態的植物與動物。在后面介紹三味書屋時,作者這樣寫道:“出門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由此,學生可以得知“我先生”的家大概在“我家”的大致方向。之后,作者又寫道:“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以及“三味書屋后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根據文章中提供的這些信息,學生可以在充分發揮想象力的情況下繪制出自己想象中的百草園與三味書屋的地圖。
通過這樣的繪制過程,學生不僅能對作者居住環境產生進一步的了解,還在繪制地圖的過程中領悟到“非連續文本”簡潔、一目了然的獨特魅力。在以后遇到類似地圖或者是圖表的時候,學生才能在閱讀“非連續文本”的過程中及時、準確地挖掘重要信息。
二、從生活實踐中挖掘教學材料
“非連續性文本”的概念或許對大多數學生而言都比較陌生,然而“非連續性文本”在我們的生活中卻早已司空見慣。比如,日常生活無處不在的物品使用說明。在此,筆者僅以藥品的使用說明書來說說,怎樣使學生通過對日常生活中的“非連續性文本”資料的解讀逐漸提高自身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
眾所周知,藥品說明書包含藥品的成分、適應癥、禁忌癥、不良反應、注意事項等諸多提醒類內容。當學生在拿到對癥的藥品后,便可以通過這薄薄的一張說明紙了解到與藥品相關的大部分內容。在此基礎上,學生才能科學、合理地使用藥品,進而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健康。
因此,“非連續文本”閱讀的素材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當中。想要提高初中學生“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能力,我們就必須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挖掘生活實踐中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素材,并通過對其解讀,以確保自身解讀“非連續性文本”素材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在實踐中不斷改進
任何事物的發展與完善都需要一個不斷摸索的過程,“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的培養當然也不例外。因此,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盡可能多地與同學科教師進行交流與溝通,不斷積累“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的經驗與方法,不斷獲得“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的重大成功。
對學生來說,融入生活實踐的教學更能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提升自身“非連續文本”閱讀能力的學習當中。在對“非連續性文本”分析的過程中,學生將會以更加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以后的生活與學習,逐漸培養自身從圖表、圖像或者是符號中發現、分析關鍵信息以及整合信息的能力。
此外,與“連續性文本”相比較,“非連續性文本”少了許多感性的影響因素,更具有嚴謹的科學精神,比如,2016年全國降雨量的圖表:準確的月份與雨量大小都清楚明白地躍然紙上,絕不會模棱兩可,含混不清。
作為一名長期奮斗在語文教育一線的教育工作者,筆者在培養學生“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的時候,尤其注重教材知識與生活實踐的有機結合,使學生既能在學習中掌握“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技巧,也能在生活中自覺鍛煉從“非連續性文本”中提取、分析信息的能力。最終,通過學習和生活的雙重啟發,學生“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將會得到有效提高。
總之,在新的教育形勢下,“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的培養逐漸成為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只有擁有良好的“連續性文本”與“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學生才能在以后的學習與生活中取得優異的成果,逐漸促進自身綜合素質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朱玲娟.圖文類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的培養[J].教學與管理,2015(26).
[2]徐虹,盛新鳳.“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策略初探[J].小學教學研究,2013(16).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