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巧
摘 要:語言既是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重要載體,二者間有著直接且緊密的聯系。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間的差異引發出的思想差異、習慣差異等,往往成為學生學習英語的阻礙,限制了學生英語能力的有效提高。素質教育背景下,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引入東西方文化的介紹,培養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對于深化學生學習理解,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從初中英語教學入手,結合一些教學經驗,就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策略,發表幾點看法,以供相關教師參考。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育;跨文化意識;培養
英語作為一門外來語言,學生在接觸和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客觀存在著巨大的地域、文化、思想上的差異和阻礙。如學生不能聯系西方的文化背景進行英語學習,而是從東方文化和漢語言思維的角度去理解英語,就容易造成學習思維上的偏差,從而導致詞義理解不當、語法應用錯誤等問題,限制學生個人英語能力和水平的良性發展和提高。為消除這種文化差異帶來的學習影響,就要求相關英語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幫助學生理解和認識東西方文化的差異,進而促進學生個人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和提高。本文即圍繞初中英語教學,就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策略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具體內容如下:
一、借由英語詞匯理解,提高學生跨文化意識
詞匯教學是初中英語教學重要的組成環節,也是學生積累英語詞匯量、提升自身英語能力的重要渠道。詞匯作為英語的基礎構成單位,其除了本身的含義之外,通常還具有一定的引申義,這些引申義當中就體現出東西方文化差異表現出的思想上和意識形態上的差異。如,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從詞匯本身入手,對詞匯在西方文化中的引申義和相應的文化背景進行介紹,就可以幫助學生從更多的角度理解一個詞語在實際語言環境中的多種含義,從而深化學生的學習理解,提高學生的詞語掌握能力和交際應用能力。
以七年級上冊教材第四單元第三節“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best”為例,教師就可以從課本中涉及的動物詞匯入手,對相關詞匯含有的特殊文化知識和引申義進行介紹,豐富學生學習了解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主觀的學習思考,進而加深學生的學習認識和理解,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例如,“black cat”除了中文本意的“黑貓”之外,其在西方文化還具有“不祥、靈異”等含義;而“lucky dog”也不會直譯成“幸運的狗”而是“幸運兒”的意思;“lion”除了“獅子”的本意之外,往往代表著“勇氣”,同時也可以用作人名。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自己所了解的類似的詞語所含有的引申義進行討論,進一步提高學生對于東西方文化差異的理解和認識,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二、創建特殊英語教學情景,深化學生的語言學習理解
情景教學具體是指通過構建特殊環境或規定特殊情景環境的方式,在情景內進行教學的一種教學手段。與常規性的說教教學相比,情景教學可以更加直觀、生動地模擬出教師需要的真實情景,并借助這一模擬的真實情景,給予學生類似真實的體驗和感受,進而深化學生的學習理解,加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另外,由于情景教學可以將抽象的內容具象化,通過更加生動、具體的方式完成教學,故而更方便學生的學習和理解,也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學習思考。
從學生跨文化意識培養的角度分析,教師應盡量建立貼近西方人生活的教學情景,從而在情景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感受西方人的思維習慣和思維特征,并與東方文化和漢語言思維習慣形成對比,最終加深學生對于西方文化的認識和理解,促進學生跨文化意識的有效提高。以“What can I do for you”章節教學為例,教師就可以通過播放國外影視作品生活片段的方式,構建特殊的語言教學情景,并通過情景再現模擬和學生自由對話,引導學生對比兩種文化間的差異,如兩個人首次見面的反應、談話的內容、用詞的習慣等等。
綜上所述,文化差異障礙是初中生學習英語的重要阻礙,受東西方文化間的巨大差異影響,如學生不能較好地將英語與西方文化聯系在一起,就很容易出現語言理解錯誤、使用錯誤等問題。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必須全面提高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重視,通過加強詞語文化教學、創設特殊文化情景等方式,對比開展英語教學,進而深化學生的學習理解,促進學生跨文化意識和英語學習能力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謝鶯平.初中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5).
[2]喬春霞.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初中生的跨文化意識[J].考試周刊,2016(65).
[3]付成亮.談跨文化意識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培養[J].中外交流,2017(13).
[4]金璐.初中英語教學中體現跨文化意識思考[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35).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