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俊
首印象——愛屋及烏
2016年9月我接手了現在這個班級,班里有一個女生和我孩子重名。所以,班里我最先記住的學生就是她。這個孩子形象比較好,性格很開朗,讓人很喜歡。因這兩個緣故,我特別關注這個女生,也從心底里想讓她將來能考上一個理想的大學,將來能有好的人生之路。
后來的班級工作中,我和她談話次數也很多,她的態度也很好,意識到老師的關心。學習從一開始的散漫、不專心到能積極上進。我對她的表現還是很滿意的。
第二印象——想說愛你不容易
后來的幾件事改變了我的看法。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了解到鄰班一個男生追求她,而且兩個人的關系比較密切。我找她談,建議將感情放到高中畢業后再說,她固執地和我說她覺得談戀愛沒有影響學習,而且她也并不多么希望考大學。我問,“那你將來想干什么?”她說,她覺得賣衣服也挺好的。通過談心我思考:一個沒有上大學愿望的孩子,一個沒有理想的孩子,該怎么教育呢?
這個孩子平常的打扮也讓我很頭疼。描眉畫眼、一個耳朵上戴3個耳釘,家長反映她還曾在眉毛處穿個洞,戴首飾。把校服褲改成瘦瘦的哈倫褲。在我看來這些都是在挑戰我的極限,這哪像個高中生啊。于是我找她談,沒想到她語氣相當沖:“化妝是我不對,戴耳釘是我不對,你說了之后,我不都改了嗎?你還想讓我怎么樣呀?我不認為我改校服褲有什么不好?還有,我覺得,我們同學都覺得你到班里就是監視我們,讓我們很不舒服;從來不對我們笑,和別的班主任不一樣,別的班主任對學生很和藹,而你整天就是板著臉。你為什么對某某同學那么好?”這一次我是真的懵了,原來我是那么失敗,她竟然認為我到班里就是監視同學(我還覺得經常到班里轉轉是關心同學)。對同學要求嚴格,在她眼里就是不愛他們。我很無奈。
這一次談話,讓我改變了對她的看法,自身那么多小毛病,還對我有很大的意見。所以從最初對她的喜愛到現在的有一點討厭。有兩三天的時間,我不想搭理她,這樣的孩子,我該怎么辦呢?
反思——我的問題
為什么不喜歡她呢?不是因為她的壞習慣不能容忍,而是她給我指出的我自身的很多問題,還有她咄咄逼人的語氣,讓自己很沒有面子。為什么自己不敢甚至不愿意去面對學生的質疑?難道自己的工作就真的這樣不堪回首?為這件事情我難過了好長時間,為自己做人的失敗,那么用心去管理一個班級,換來的是
什么?
靜下心來想,這個孩子自身固然有許多小毛病,但她給我指出的問題也不無道理:由于性格的原因我和學生不太親切,很少和學生開心地打成一片,對待同學往往從自身角度出發卻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出于好心卻過于生硬。
實際上內心深處也承認自己的一些管理方法、理念存在問題,越來越希望所有的學生都服從我的管理,什么事情都整齊劃一,卻忽略了教育的主體是活生生的個體。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小宇宙,我從來沒有想過如何去激發這些小宇宙,卻立志把他們打磨成平整的小石頭,有棱角的統統磨去,有瑕疵的一概剔去,努力為學校、為社會打造“標準件”。這就是真實的“我”,一個自己都感覺很殘忍的“我”。
我要進行改變。我從內心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反思我該如何改變,我想到了三點:(1)愛崗、敬業、責任心強、管理班級嚴格到位,無可厚非,可是我忽略了學生的差異,一刀切是不對的。 (2)不要以為學生都認同我,我不可能做到人人滿意,我想,只要大多數人滿意即可。同時也要反思不認同我的同學的意見,如果合理要接受。(3)對待同學要和藹可親,讓學生感覺到你是真的為他好。
這樣一想,我心態平和下來,看學生的眼神都不是過去那種挑剔的,而變成柔和的;說話的語調不再是盛氣凌人的,而變成溫和的。同學們也和我親近了很多。
善待挑剔你的學生
前幾天看了一篇文章題目,是班主任要善待不喜歡你的學生,挺適合我現在的心境,所以現在這篇文章就套用了這個名字。這個孩子身上固然有很多的問題,但還是很單純的,她能把老師身上的缺點直言不諱地說出來,應該就值得肯定。老師雖然很生氣,但反思之后更能改進自己的工作,更能很好地緩和和學生的關系。
個性這么強的孩子,我要善待她,她不是說她不想上大學嗎?但這個孩子喜歡唱歌,某個周日晚上,她在班會上唱了一首歌,我及時表揚了她,看得出她很高興。現在她的學習狀態好了很多,小毛病也在不斷改進。其實每個學生都有他與眾不同的一面,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是班主任大忌。
善待挑剔你的學生,是對班主任工作的鞭策,是對學生的愛護,是對生命的尊重。相信帶著一顆愛心工作,你的班主任工作更有意義,你的生活會更加幸福。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