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蕊
摘 要:小學階段的德育,對學生未來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的形成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小學教學活動的設計必須要包含德育。一般而言,小學生德育的工作主要由班主任來承擔,因此,就小學德育的價值和意義進行分析,并就小學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的開展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德育;建議
小學德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因此,小學德育工作的開展,不僅要適應學校教學活動,還必須要具有目的性、計劃性以及組織性,使德育方式的設置更為科學、合理,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德育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如今,社會發展的腳步不斷加快,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手機、電腦、電視等,渠道越多誘惑也就越多。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生活閱歷有限,對事物的鑒別能力不夠強,容易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不良信息,由此,學校必須要做好學生思想的引導工作,避免學生被不良信息所迷惑,致使其誤入歧途。此外,在小學階段,學校的德育工作與學生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有著莫大的聯系,對學生的人生起著指引作用,因此,學校及教師必須要引起重視。
二、開展德育工作的具體措施
1.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于小學班主任而言,最基本的素質就是欣賞、關懷以及尊重學生,現代社會獨生子女較多,學生多敏感、好強,也容易偏激,因此,教師與家長需要對孩子的成長給予更多的關懷。班主任在班級開展德育的過程中,必須要具備責任心、愛心,從而建立和諧、良好、平等的師生關系。首先,不論是在具體的課程教學中,還是在班級的管理上,班主任必須做到對所有學生同等看待,同時,并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關注,成績好的學生要給予表揚,成績不好的學生則要給予鼓勵與幫助。其次,教師對于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不足,要敢于承認錯誤,以身作則,給學生樹立正面的形象,并在教學過程中逐漸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讓學生對老師產生尊重和愛戴,從而有助于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的提高。
2.批評教育應合理
在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尚且需要考慮時間、人物以及地點,在適當的場合做出恰當的行為。在小學德育中亦是如此,班主任需要根據學生具體情況,選擇恰當的場合、恰當的時間,用恰當的語言對學生進行教育。
因為批評本身包含否定和指責的成分,若班主任未能找到一個恰當的平衡,一味地批評學生,容易引起學生的情緒波動和反感,不僅不利于對學生進行教育,還對學生品德的建立造成了負面的影響。因此,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管理時,需要注意批評學生的方式和語氣,要善于組織語言,對學生進行教育,批評不能過輕又不能過分。
有部分學生經常會犯同樣的錯誤,雖其認錯的態度較為積極,但卻未能徹底對錯誤進行改正。針對這類知錯而未能改的學生,班主任在對其進行教育時,需要保持足夠的耐心,并結合學生的個人情況以及性格特點,私下與學生進行交流,詢問其犯錯的原因,在聽取學生的解釋后,班主任應就其行為作出適當的評價,委婉地指出學生的錯誤,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其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
3.班主任應重視學生的德育
德育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觀念,并教導學生養成文明的習慣,且德育是系統性、長期性的教育,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現今,教育界對學生的素質教育越來越重視,而德育作為學生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其不僅能影響學生做人做事的方式,還對其生活習慣、情感態度以及未來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而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幾乎是無處不在的,學習成績不好可以通過勤奮努力取得進步,但一個人的生活習慣、行為理念、思想思維一旦定性,則很難矯正過來。學生在小學時期,正是接受啟蒙教育的時候,身邊的人和事對其性格、行為、思想均會產生重要的影響,由此,班主任必須重視學生素質這方面的教育,避免學生走上錯誤的人生道路。
小學班主任可通過對目前的小學德育工作進行了解,并在課上為學生講解一些與德育相關的基礎知識,舉一些適當的例子,認真聽取學生的看法和意見,并就學生的看法做出適當的評價。
此外,德育工作具有長期性,且該項工作的展開不僅需要學校與學生的參與,還需要家長的支持。老師可根據學生的個人特點進行家訪,就學生在學校的表現詳細與家長溝通,并將孩子目前存在的問題詳細告知家長,請家長協助學校共同對孩子進行德育,從而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以促進整個德育工作的完善,并逐漸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總而言之,小學生的德育工作任重而道遠,而班主任在小學德育工作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學班主任必須時刻保持對工作的熱情,對學生的關心,并對存在的問題不斷進行總結、改進,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與學生進行溝通。此外,對學生的錯誤進行批評時,應把握好語氣和態度,并通過與家長的無縫溝通,促進整個德育工作的完善,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參考文獻:
李紅妹.幸福教育: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與策略研究[J].教育,2016(12):147.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