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霞
摘 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能夠促進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教學融合,鼓勵教師在教學中積極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在教育部的指導下,信息技術已經走進課堂教學,且在實際教學中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針對信息技術條件下的小學英語教學方式變革,談些教學經驗。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英語;教學方式變革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占據很大優勢。小學英語教師利用信息技術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改變傳統的英語字母、詞匯等教學方式,取得教學方式上的重大變革。因此,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得到廣泛的使用,改善英語教學過程和成果,使學生擁有良好的英語基礎。
一、運用信息技術,強化英語語言訓練
學生每個人的漢語都很好,且我國學生在國外生活一段時間后,其英語水平也會有大幅度的提升。其原因是語言環境。因此,小學英語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營造語言環境,強化語言訓練。例如:教師推薦適合學生能力和特點的英語學習網站,或是推薦英語原文動畫影片,促使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與電腦中的畫面進行互動,從而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愛探險的朵拉》是一部美式英語教學動畫片,可以說絕大多數的學生都很喜歡,教師可以利用《愛探險的朵拉》強化學生的英語語言訓練,使學生與朵拉在視頻內外積極互動,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此外,在社會的發展中,電腦等電子產品普遍存在于家庭中,教師可以在與家長溝通后,由家長督促學生每天在家學習和使用英語,使學生逐漸習慣使用英語。
二、運用信息技術,創設真實的教學環境
目前,不僅教師會使用電腦等電子產品,學生也會利用電子產品學習和查找信息等。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選擇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自主學習英語,使其體會真實的英語環境。例如:教師結合教學內容,選擇好英語故事、童謠等內容。首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播放選好的教學內容,使學生感受真實的英語環境;其次,教師將英語教學內容翻譯為漢語,重新播放教學內容,重新體會英語內容,并結合漢語翻譯強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最后,組織學生討論教學內容,使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此外,教師也可以播放英語內容,指導學生自主通過網絡查找翻譯內容,鍛煉學生自主學習。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該環境中體會真實的英語,并結合漢語增加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是信息技術條件下英語教學方式變革的重要策略。因此,教師要善于運用信息技術創設真實的英語教學環境。
三、運用信息技術,調動學生感官
信息技術的內容比較豐富,其中包含圖片、聲音、視頻等內容,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不同的功能,調動學生的感官參與到英語教學中,使學生利用眼睛、耳朵、口等感官充分體驗英語。例如:篇幅較長的課文或是單詞較多的教學單元,可不適合教師口述的形式講解知識。故而,教師可以選擇圖文并茂的教學課件,但教師在教學之初,要求學生閉上眼睛,用耳朵認真“聽”英語,使學生對“聽”有一定印象和想法,要求學生睜開眼睛,邊看邊聽,重新體會英語內容,并使用英語與聽到的內容互動,使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到英語教學中。在學生觀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突出重點教學內容,使用連續閃動或是跳躍等形式,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提高英語教學效果。在教學中,只有利用信息技術調動學生的感官,并綜合感官的作用,使其共同學習英語知識,才能實現在信息技術條件下小學英語教師教學方式變革的目標。
四、運用信息技術,深入研究教材
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存在一個弊端,幾乎所有的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制作教學課件的過程中,會將注意力放在課件的外觀以及功能設計上,忽視深化教材內容。此外,教師通過網絡上查找的材料與自身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存在差異,導致信息技術的使用效果不好。根據以上兩點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上的不足,教師應深入研究教材內容,設計教學課件時,重點是利用課件凸顯教學內容;對于網絡上無法直接使用的信息,則可以選擇修改之后使用,或是結合網絡教學信息,重新設計課件,使其與自身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相符。如:教師想要運用動態畫面展示英語字母,而網絡上的資源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習慣不符,教師應參考網絡中的資源,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重新設計字母教學課件,強化學生對字母的記憶。總之,教師在使用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應注意深挖教材內容,進而增加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總之,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融合的教學模式是社會發展的結果。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不僅是教學方式的改革;同時對教學觀念也有著強烈的沖擊。教師在使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應明確,英語教學內容為主,信息技術為教學的輔助手段,二者協作共同提升小學英語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司繼利.淺談多媒體與小學英語教學的實踐與反思[J].中國校外教育,2017(20).
[2]吳靜竹.借助信息技術,感知抽象思維:以小學英語教學為例[J].智庫時代,2017(5).
[3]蕭燦其.小組合作學習應用于小學英語課程教學中的實踐策略[J].英語廣場,2017(9).
注:課題項目: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課題立項號:GS[2017]GHB0128。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