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全花 柯燕
摘 要:隨著互聯網信息化的發展,企業所處內外部環境越來越復雜,為了更好地進行決策,企業越來越重視管理會計方法的運用,但高級管理會計人才的缺乏制約了企業的發展。本文通過對目前管理會計教學現狀的調查,發現現有管理會計教學模式存在若干問題,已不能適應實務的要求,管理會計教學應在“互聯網+”背景下進行改革,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從教材、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師資等多方面出發改革現有管理會計教學模式。
關鍵詞:“互聯網+” 管理會計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F4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0(a)-0145-02
管理會計是會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理論界和實務界越來越受到重視,各高校幾乎普遍將管理會計課程設為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管理會計人才的重要性也越發突出。“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就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出新的發展生態。如何在“互聯網+”背景下突破原有觀念,更好地做好管理會計教學工作,培養適應新形勢發展的管理會計人才成為當前管理會計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
1 管理會計教學現狀
1.1 教材內容陳舊
目前國內并未有一本權威的管理會計教材,各校所用教材版本各不相同,質量水平參差不齊,主要是介紹管理會計的一些基本理論和方法,一些教材只是將西方的管理會計理論生搬過來,既沒有結合我國國情,又沒有結合現代信息技術手段[1]。所用案例也往往脫離實踐,不適應我國企業經營管理的需要。此外,部分教材內容陳舊,某些實踐中已放棄不用的方法,課堂上還在學習,一些管理會計的前沿理論和方法并未及時加入教材中。
1.2 教學方式單一
據統計,大多數教師的教學方式采用的是“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授課方式,既不結合企業實際,也很少進行課堂案例討論,師生之間很少互動[2]。課后作業和考試也偏向于具體公式的運用,主要是考查學生的計算能力,對于考察學生分析思維的復雜案例很少涉及。此外,由于會計行業證書類考試中很少涉及管理會計的內容,會計專業的學生認為該課程的學習對其考證幫助不大或以后工作中很難用得上,在日常學習中對管理會計的學習普遍缺乏興趣。加之該課程的考核僅僅是公式的運用,很少涉及分析思維,因此很難讓學生產生學習動力。
1.3 教學力量薄弱
會計專業是應用性較強的一個專業,其主要是培養能在企事業單位從事會計實務的專門人才,而目前我國企業往往對管理會計不夠重視,管理會計的方法在企業也應用較少。這在一定程度影響了高校管理會計課程的定位和設置。據統計,在日常教學中,管理會計教師數量遠遠低于財務會計教師。此外,在師資培訓方面,由于會計教學的重點主要放在財務會計方面,所以針對管理會計教師的專業進修及培訓極少,社會實踐更是缺乏。因此,管理會計教師要開拓視野提升專業水平很難。
2 “互聯網+”對管理會計教學的影響
2.1 “互聯網+”對管理會計教學不利的一面
“互聯網+”意味著企業傳統的管理會計模式面臨著諸多挑戰。管理會計更多轉向戰略管理會計,這對管理會計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陳舊的管理會計方法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一些新的管理會計方法應運而生,如績效棱柱、戰略地圖、約束資源優化等。而管理會計的教學工作沒有隨之轉變以適應新形勢的發展。此外,互聯網的普及也意味著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更加多樣化,單調的教學方式和方法也更加吸引不了學生的注意力。
2.2 “互聯網+”對管理會計教學有利的一面
首先,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企業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更加復雜,企業也更迫切需要專門的管理會計人才去幫助決策。其次,互聯網獲取知識和信息的便利性,使得案例教學更為方便。教師可以及時將各熱點商業事件轉化為教學案例,并納入教學過程中以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利用主觀能動性收集相關信息,有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最后,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及時關注管理會計應用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研究、彌補現有理論的不足,完善教學內容。
3 “互聯網+”背景下管理會計教學改革的方向
“互聯網+”背景下,管理會計教學改革的方向應是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發揮“互聯網+”對管理會計教學有利的一面,使管理會計教學工作能真正和互聯網相融合。“互聯網+管理會計”,二者不是簡單的相加,而是融為一體,不分彼此。
3.1 及時更新課程教材
現有的管理會計教材主要是參照西方的一些理論編寫而成,在實際工作中可能與我國國情不符。此外,由于教學和實踐脫節,造成目前實踐中以棄之不用的理論課堂上還在講授。因此,教師在選用教材時,首先應做到盡可能選用最新版本的教材;其次應積極了解企業需求,組建團隊開發適合企業需求和學生學習能力的校本教材。
3.2 轉變思維模式,豐富教學內容
教師要具有互聯網思維,要時刻關注管理會計領域出現的新理論、新方法,研究“互聯網+”背景下管理會計應用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豐富相關理論,從而更好地完成管理會計教學工作。比如針對時下熱門的樂視危機,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主收集信息,分析樂視出現財務困境的原因,用所學的管理會計知識去解釋其中的某些現象。
3.3 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轉變傳統的教學手段,將網絡與課堂互相融合,理論講解與案例分析相結合,努力培養學生的分析思維、創新思維。教師要經常關注社會熱點財經話題,實時在教學中引入相關案例,引導學生用所學相關理論去分析實踐中出現的問題,以培養學生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4 加大師資力量的培訓力度
高校在日常教學管理中應提高對管理會計教學的重視,采取多種措施充分調動教師的學習積極性,鼓勵教師參與實踐,研究實踐中出現的新問題。在具備條件的前提下安排教師多下企業調研,多參加研討交流活動;在條件不具備的條件下,利用互聯網優勢,合理安排教師進修網絡培訓。
3.5 借助“互聯網+”的優勢,重視實踐教學
企業實踐中,管理會計人才不足的原因除了人才培養方面重財務輕管理之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會計理論與實踐脫節,管理會計教學與企業需要脫節,從而造成會計人才只懂管理會計理論,而不能理論轉化為應用,造成現有管理會計人才無法適應企業管理會計工作的要求。因此“互聯網+”背景下管理會計教學改革的目標之一應該是將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在理論講解的同時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周齊武,杜榮瑞,王斌,等.中國管理會計教育現狀分析[J].會計研究,2005(7):65-69.
[2] 戴月娥,張鼎祖.管理會計改革對高校管理會計教學的影響[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13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