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春萍
摘 要:核心素養是中學教育的重要培養目標,也是現如今教育界研究的主要課題,然而當前中學課堂教學中,對核心素養的培養效果并不理想,核心素養中逆向思維能力的培養更是有待提高。主要通過論述中學核心素養的概念,以及核心素養中的逆向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試圖找出中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逆向思維能力的具體建議。
關鍵詞:核心素養;逆向思維能力;中學生;重要性
一、核心素養概述
核心素養是一個人具備的關鍵的品格與能力,它也是一個人必備的能力,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不斷豐富變化的,而核心素養中的逆向思維能力是眾多素養中重要的素養之一。不僅當前中學教師對核心素養以及逆向思維能力培養重要性意識有待提高,同時也需要中小學教師提高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以及逆向思維的能力。在新課程與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內涵以及對逆向思維培養的方法、評價等都需要深入的研究,這也是教師教學能力與自身素養不斷提升的一個過程。只有通過對課堂教學改革,才能實現教學方法、教學理念的轉變,有效地促進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與逆向思維能力。與此同時,由于現如今社會環境的影響,使得中學課堂教學中存在著利益至上、享樂至上的理念,再加上應試教育分數為主的影響,嚴重影響了學生核心素養與思維能力的培養。所以,教師極其需要通過改革課堂教學的方法全面解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二、逆向思維及其培養的重要性
逆向思維能力不僅是學生核心素養中的主要素養,更是學生思維能力中,尤其是發散思維中的主要表現。逆向思維常常被稱為反向思維,它是指學生能夠從反方向思考,整理問題并且解決問題,并且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思維和解決問題,尤其在中學數學課中尤其需要運用的逆向思維能力。逆向思維體現了學生可以打破原有的思維定式,并且擺脫固有的思維框架,可以反過來理解、分析和解決問題,對已經建立的知識體系可以進行反向的反思和推理,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逆向思維能力的培養對學生學習科學知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也是學生學習這些學科所必備的不可缺少的能力。
逆向思維能力可以對學生已有的思維方式進行改變,并且進行創新,它能夠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靈活敏捷,并且將這種思維能力運用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以中學數學學科為例,逆向思維能力是數學教學中培養的重要目標,如果學生具備逆向思維能力,則可以迅速地理解知識,并且在解題中有著更加開拓的思路,從而提高解題的速度。除此之外,逆向思維能力可以提高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變向思維能力,在數學課中,可以拓展學生的想象。比如,傳統的數學解題往往都是從左到右的正向思維,學生的思維模式被固定和束縛起來,而逆向思維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讓學生對基礎知識有著更深入的理解。除了數學課之外,物理學科和化學學科都需要學生具備逆向思維能力,學生需要對這些學科中的概念、原理以及應用方式進行逆向思維的證明,所以,逆向思維是學生核心素養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本文將以中學數學學科為例,論述在數學學科中逆向思維能力的培養措施。
三、核心素養下逆向思維培養的具體措施
1.在新知識的講解中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
以中學數學學科為例,數學教師在講解新知識的過程中,可以直接將新的數學概念、原理以及規律等直接呈現給學生。但是需要提前精心設計逆向思維能力培養的教學過程,根據相應的教學內容設計逆向思維的練習環節,難易程度控制在學生認知能力可接受的范圍之內,以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為基礎,以書本中的案例為參考,將原理規律讓學生通過逆向思維反向的反推,從而反推出原理和規律概念來。需要注意的是,數學教師必須根據班級中學生不同的水平設計。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在學生得出結論之后,教師可以共同驗證結論的正確性,讓學生參與整個驗證的過程,體驗思維的邏輯,并將這種逆向思維的能力運用在其他的習題中。教師也要注重運用逆向思維給學生演示案例,引導學生多用逆向思維。
2.在練習題的解題中要重視運用逆向思維分析
做題和解題是中學數學教學的重要教學方式和主要內容,傳統的解題方式往往是學生從已經知道的條件開始思維,并且結合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開始分析,從而得到答案,這樣學生的逆向思維沒有得到鍛煉。而很多數學的習題可以通過逆向思維進行反推,從結論入手尋找新的解題方法。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引導學生思維的整體逆向分析能力,幫助學生形成順推逆推的解題方法,讓反推法成為學生熟練掌握、常用的解題方法與思路,這樣可以加強學生對知識體系的理解和鞏固,并且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
總而言之,逆向思維能力是學生核心素養中的重要素養之
一,也是當前學生學習中必備的能力,需要學科教師意識到逆向思維培養的重要性,并且在實際的教學中積極引導和提高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王茜.面向數學核心能力培養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實踐研究[D].揚州大學,2017.
[2]傅錦程.談逆向思維在數學教學的作用[J].學周刊,2012(33).
[3]師慶飛.淺析逆向思維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