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敏

摘 要: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初中物理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傳授知識,還要鍛煉學生的物理思維。很多教師忽視了學生物理思維能力的培養,影響了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阻礙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具體探討初中物理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希望能為相關人士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初中物理;思維能力;培養
對學生的個體成長而言,思維能力至關重要,只有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使學生建構科學合理的知識體系,使學生掌握物理學習的方法和技巧。思維能力的培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教師應該關注日常訓練,在教學過程中滲透物理思維。
一、激發探索欲望,鍛煉探究思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需要挖掘學生的興趣所在,提升初中物理教學的趣味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引導方式,讓學生對物理現象進行觀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物理知識具有抽象性特征,很多學生在認知過程中遇到阻礙,影響了科學知識體系的構建,不利于對物理知識進行深入理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將實際教學內容和生活現象緊密相連,引導學生探索生活,并把握生活的物理學本質。
比如,教師在講浮力的相關知識時,可以提出相關問題“如何測出石塊在水中的浮力”,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這一過程中,引入典型的物理例題,如:已知石塊的質量為79 g,密度為7.9 g/cm3,試求石塊沉浸在水中所受的浮力是多少?(g取10 N/kg)。在對石塊的浮力求解過程中,教師進行有效引導,把握石塊在液體中的浮力:F浮=ρ液gV排。
二、聯系物理知識,鍛煉系統思維
物理知識體系相對龐雜,很多物理知識都具有關聯性,在解析物理題目時,學生可能要應用多種知識。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應該帶領學生整理知識點,對物理教材的思想體系擁有初步理解。在每一節課結束后,教師要讓學生分析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在每一章節結束后,教師要讓學生對知識點進行集中整理,以此深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將知識點貫穿起來。
比如,很多學生在認識摩擦力的過程中會出現混淆問題。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二者雖然具有相似之處,但是其差異性也相對較大:以產生條件為例,動摩擦力的產生條件是相對運動,靜摩擦力的產生條件是相對靜止,但有相對運動趨勢;以方向為例,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不同;以大小為例,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這一過程中,結合動摩擦力大小公式:f=μFN,在公式中,FN表示正壓力,也就是垂直于接觸面的壓力;μ表示動摩擦系數,即材料、接觸面粗糙程度等,將公式代入進行講解,對于提升學生對動摩擦力認知起到了重要的影響;而靜摩擦力的大小和平衡力有關。同時,針對動、靜摩擦力特征,利用習題加深學生印象。
如:用水平力F將物體壓在墻上,保持靜止狀態,物體所受摩擦力的大小變化情況( )
A.隨F的增大而增大
B.隨F的減小而減小
C.等于物體重力的大小
D.可能大于物體重力大小
在對這一問題解析過程中,結合動、靜摩擦力的特征,靜摩擦力需要根據物體受力及物體運動狀況進行判斷,針對這一情況,可知物體所受摩擦力等于物體重力的大小,故選擇C。
三、鼓勵學生自學,鍛煉獨立思維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物理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考查學生的多元化學習需要。學生處在成長的特殊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生對萬事萬物都保留著好奇心,教師應該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對物理現象進行自主探究,鍛煉學生的獨立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使學生逐漸養成健全人格,不迷信書本,也不迷信權威。
比如,教師在講與做功相關的知識時,可以就“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這一話題開展討論,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并嘗試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學生對機械不省功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在應用機械時,需要克服機械零件的重力和摩擦力等,因此使用機械可能要多做功。當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后,教師可以讓其他學生進行評價,指出自己認可的地方和不認可的地方,并在學生回答之后進行整體性歸納。上述問題可以為機械效率教學奠定堅實基礎,學生開展集體討論,能夠共同探索問題的答案。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學生的獨立研究積極性將有所提升,獨立研究思維也會得到鍛煉。
四、提出研究課題,鍛煉創新思維
創新是個體發展的動力,想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必須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初中物理教材涉及現實生活的各個方面,物理知識無處不在,教師在引導學生對物理現象進行探索時,應該鼓勵學生大膽創新,提升問題分析能力和問題解答能力,逐步獲得自我提升。一切物理知識都是從現實生活中生發而來的,如果脫離了現實生活,物理教學將成為無本之木。因此教師應該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把教學與生活聯系
起來。
比如,教師在課程基本結束后,可以提出如下課題“假如發生一場海嘯,同學們被困在了一座山上,能夠應用怎樣的物理知識來自救”,啟發學生進行創新研究。一些學生提出應該利用摩擦生熱的知識來鉆木取火;一些學生提出應該利用力學知識來制作捕食工具。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學生暢所欲言,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創新思維能力獲得顯著提升。
綜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擔任著促進學生發展的重要任務。僅僅將書本上的物理知識傳授給學生是不夠的,教師應該注重思維訓練,在課堂上鍛煉學生的探究思維、系統思維、獨立思維和創新思維等,使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真正實現物理教學的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黃中偉.關于初中物理思維對話教學的思考[J].中學物理(初中版),2015,33(11):67-68.
[2]明峰華.初中物理滲透物理思維教學的經驗分析[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7(20):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