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軍軍 陳碧菲
湖北理工學院計算機學院全體在校大學生(除畢業班學生)。
本次調查以問卷形勢進行調查,共發出問卷630份,回收615份,有效問卷583份,問卷有效率為92.5%,其中男生占77.98%,女生占22.02%,以較客觀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數量真實可靠的原始數據。
問卷調查回收整理后,通過Excel表格采集數據,再進行相關數據錄入,通過對各項數據比較,分析并得出結論。
本調查報告經過對數據精確的分析與統計,對高校學生新媒體使用現狀、新媒體使用的各種影響因素進行全方位分析,從而在選擇面向大學生的新媒體傳播工具方面提供相應的依據。
1、多數大學生將網絡作為輔助工具用來娛樂,豐富自己課余生活
由數據統計可知,大學生因交際需要而使用手機上網的人數占總數的15%,因學習需要而使用手機上網的人數占總數的30.3%,選擇娛樂需要而使用手機上網的人數卻占總數的54.7%。說明大多數學生使用網絡僅僅是娛樂,例如刷微博、看電影、聊天等娛樂需要,通過它們豐富生活,緩解學習壓力。從而得出結論,大多數大學生上網是滿足娛樂需求。
2、大學生上網主要以消遣為主,其中比重最重的是網上聊天,查資料,看視頻,聽音樂
由表格可知大學生上網的主要活動按其比重由大到小為:網上聊天、學習查找資料、看視頻聽音樂、看新聞小說散文、更新微博朋友圈空間、收發電子郵件等。
1、新媒體是大學生最常接觸的媒體,也是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
調查顯示大學生最常接觸的媒體形式中,新媒體遙遙領先于其他媒體形式。由下表可知選擇QQ、微博、微信等作為最常接觸媒體的同學占總數的66.12%。
通過對問卷中“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這一題的數據分析,可得62.6%的同學通過互聯網等新媒體獲取信息,其余37.4%的少數同學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等途徑獲取信息。調查顯示,新媒體是當今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它對大學生日常生活影響深遠。
2、大多數大學生每天均抽出時間在新媒體上獲取信息
調查顯示,大學生每天上網時間在1—2小時的人數達30.8%,上網時間在2—3小時的人數達48.5%,上網時間在3—5小時的人數達19.2%,幾乎不上網的人數僅占1.5%。從調查結果來看,新媒體已成為大學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表1 大學生每天上網的時間調查統計數據
3、新媒體是大學生交流互動的主要平臺,也是大學生學習、了解國家大事、關注各類新聞的主要渠道
大部分大學生使用新媒體和外界進行互動,一般使用QQ、微信、微博等媒體平臺進行交流。一方面,加強了當代大學生與親友之間的相互聯系,拓展了人際關系,同時也滿足了大學生情感交流等各方面需求。新媒體迎合了大學生休閑娛樂實踐碎片化的需求,同時也滿足了隨時隨地進行互動的需求,克服了大學生學習時間、地理位置等因素的限制,從而使用新媒體進行學習研究和了解相關新聞,最大限度的為當代大學生提供方便。
4、微博、微信、QQ成為大學生思想引導的有效載體
目前大學生所關注的熱門話題,發生的新鮮事,以及了解國家大事主要依靠的信息渠道是新媒體。黨和政府對新媒體的宣傳與傳播作用相當重視,學校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通過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向廣大學生傳遞正能量,對他們進行正確的思想引導。
1、多數大學生認為新媒體對他們的生活造成很大影響
調查問卷中通過“新媒體對大學生生活的影響調查”一題可知,在新媒體的影響下65.95%的大學生認為新媒體在生活豐富、方便程度上得到很大提高。另一方面,部分大學生認為新媒體使得自己與親友面對面交流或戶外活動的時間明顯減少。這說明新媒體有利有弊,在為學生提供便捷的同時,也減少了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表2 新媒體對大學生生活的影響調查統計數據)
2、新媒體技術對大學生學習方式和方法有良好的影響,但新媒體技術的使用嚴重影響大學生的休息時間
通過調查發現很多大學生使用新媒體來輔助學習,其中認為新媒體對學習有良好影響的人數占62.5%。良好影響著重體現在對知識的積累方面。但由于新媒體比傳統模式新鮮有趣,更吸引大學生的眼球,使得新媒體技術嚴重影響著大學生的休息時間。
當今社會,方方面面都必經新媒體,可以說新媒體引領著大學生學習、生活、學習、思想的方向。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學校應當與時俱進,采取適合大學生的方式方法。
隨著新媒體架構的更加完善,微博、微信已成為大學生普遍接受的交流與獲取信息的平臺。新媒體平臺與移動手機互動技術已完全成熟,學校可運用微博、微信訂閱號來管理學校,了解學生思想行為,提供更多互動化娛樂讓大學生利用閑暇之時與同學增進交流。新媒體傳播全球化必將是互聯網未來選擇,在大學生群體中也將被運用的越來越廣泛。
新媒體的廣泛應用給當代大學生提供了一個言論自由的平臺。他們可以隨時發表自己的看法與觀點,也能理性辨別現代化新媒體上的各種有用信息。另一方面,新媒體也為志愿者服務、學校學生社團提供了一個良好平臺,成為一種新興組織模式,從而為大學生提供便利。隨著實名制的推廣,新媒體為學校提供了一個了解大學生真實狀態的便捷窗口。利用學校實名認證的微博、微信,關注和處理大學生在新媒體上反映的相關問題與想法,并及時將其解決。通過新媒體與學生建立起信任與友情,這將為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和社會政治心態打下良好的基礎。
大學生應正確運用新媒體獲取信息,消化信息,并學會解讀信息,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學習。高校可利用新媒體平臺將學校信息、就業信息、即將開展的活動動態或大學生感興趣的新聞及時發送出來,方便學校管理,同時也加強了學生事務的公開。也可以通過新媒體舉辦有益于大學生身心健康的活動,吸引大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只有學校真正走進學生生活,才能讓學生更愿意接受思政教育,達到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另一方面,應加強學校、家庭和社會三者的互動,營造一個健康和諧的新媒體氛圍。
[1]艾麗容.新媒體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及其媒介素養教育對策研究[J].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