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軍 魏子豪
摘要:西藏唐卡文化產業想要持續的發展下去,想要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首要的前提就是知識產權法律保護必須要有效的運行下去,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創建能夠促進唐卡文化產品生產以及流通,甚至可以保護文化產業。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立法;唐卡;傳承;知識產權
中圖分類號:D921.8;D922.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8)35-0049-02
作者簡介:劉彥軍,男,西藏大學政法學院,2016級本科生;魏子豪,男,西藏大學政法學院,2016級本科生;指導教師:周健華,女,西藏大學政法學院,講師。
一、唐卡藝術傳承保護現狀及面臨的問題
(一)唐卡藝術傳承保護現狀
一九五八年宗教未改革的時候,唐卡藝術的傳統基本上都是將寺院當成核心的,其中主要傳承的主體就是寺院的僧人,繪畫技術以及佛教經文當成傳承的內容,傳承方式主要選擇的是師徒式。場地則是寺院,傳承的目的是給寺院、信眾繪畫唐卡。一九五八年之前,唐卡藝術傳承的主要傳承方式就是寺院,輔助方式是家族傳承。但是當改革之后,這樣的模式出現了轉變,因為寺院持續關閉,僧人只好選擇離開歸于家中,所以,唐卡的傳承方式不再局限于寺廟以及家族,開始愈發的廣泛化,家族傳承也慢慢的將寺院傳承給取代了。在一九七九年后,家族與寺院將唐卡傳承的任務給擔負下來。在二零零一年的時候,青海民族大學對一些唐卡藝術生進行招收,所以,唐卡藝術漸漸的邁向了高等學府。因為唐卡藝術的宣傳力度開始擴張,所以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唐卡。漸漸的,出現一些企業以及協會開始繪制唐卡,這一行為也得到了政府的認可,從而促進了唐卡藝術產業的發展和規模的擴張。
(二)唐卡藝術傳承保護存在的問題
1.大眾對知識產權認識存在偏差
圍繞著作權方面來說,傳統的觀念和法律思維還是存在一定的沖突的,在中國人的觀點中,創作作品的靈感是人們大眾的普遍認知以及前人給予的經驗,就是社會公共資源,作品的所有權界定并不清晰,所以,在無償利用作品這個方面并未讓人覺得不對,尤其是西藏不少的民族傳統文化都是存在著一定的口頭性、區域性、集體性以及傳承性等特點,作品的作者也不會明確,所以覺得無償運用作品,這是很平常的,也是理所當然的。就像在商標權方面,由于西藏文化產業剛剛起步,所以文化產品的品牌創建并不健全,無法產生一定的品牌效益,導致人們并不了解唐卡文化商品等品牌,更不清楚怎樣運用商品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品牌。并且,文化企業的品牌發展和自身的生存空間是存在一定的聯系的,因為缺少保護知識產權的經驗,西藏比較著名的唐卡手工藝術史在最初的時候并未給自己的品牌注冊。圍繞專利權以及商業秘密方面而言,西藏特有的建筑物不管是在哪一個方面的設計都是能夠當成是外觀設計,來獲取外觀設計專利的保護權力。可是唐卡的制作工藝需要的是增強其商業秘密的保護力度,來預防他人采用不正當競爭的手段來得到有關機密技術,但是與此相關的知識產權開展工作仍存在不足,仍需要很大的力度
2.知識產權保護缺乏政府層面的有效管理
目前為止,西藏自治區還沒有對應的部門能夠供應全程管理,這就導致了保護區域上出現空白,西藏自治區的文化產業具體就是自治區文化廳以及各地的文化局來進行管理的,其中文化娛樂業主要是文化部門掌管,書報刊業是新聞出版局掌管,影視錄像業是廣播影視劇掌管,文化旅游業是旅游局掌管等等,從這個方面我們可以發現在當下條塊分割的管理制度下,缺乏高效的交流體系以及協調制度,這就導致管理知識產權上難免出現問題,并且,中國在文化產業的有關知識產權保護都不是事先設定的,反而都是事后采取的措施,所以就難以真正的引導和保護產品。因此,在維護西藏知識產權方面的力度還是需要增強的,也需要進一步對相關的制度、法律、政策以及市場環境進行健全。
二、唐卡藝術傳承保護措施的完善
西藏唐卡文化產業想要持續的發展下去,想要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首要的前提就是知識產權法律保護必須要有效的運行下去,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創建能夠促進唐卡文化產品生產以及流通,甚至可以保護文化產業。
(一)加強西藏文化知識產權自我保護意識
第一,憑借當地的企業文化,因為只有有關的企業將文化產業做好,才會讓更多的人看見其的潛力,如此才可以促進整個產業的持續發展。可西藏唐卡文化產業想要持續的發展下去,首要的就是需要增強文化企業事業單位以及社會公眾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認知。有關文化企業可以對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部門以及人員進行設立,最好設置一個完善的管理知識產權的制度體系。對知識產權的發展規劃進行設計,增強技術方面的保護力度,有效的融合商業秘密保護,按照一定的時間來對唐卡文化產業知識產權進行培訓,增強企業家知識產權方面的法律素養,持續的提升文化企業對知識產權法律運用的水準,并且對于那些侵害原著知識產權的行為,運用知識產權法律的手段,來對自己的合法權益進行保護。發展文化產業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對西藏特有的文化資源進行運用,并且這些傳承民族文化的人以及持有產品權利的人,都是非常特別的人才根基,他們都是掌握了最重要的知識產權。
第二,增強社會公眾對于知識產權法律的了解,增大宣傳的力度,文化產品以及作品的創造者也需要不斷的提升自己保護知識產權的認知,這是推動西藏文化產業健康持續發展重要條件,作者是關鍵的知識產權主體,并且也是深處弱勢地位的人,所以常常出現被侵權的現象。創造者需要有著保護自己知識產權的意識,還需要對于他人的知識產權保持尊重。按照西藏公眾知識產權如今的狀況,我們需要增強公眾了解知識產權的意識,能夠展開一些多元化的宣傳活動,大力的宣傳,確保可以讓這些法律意識深入每一個西藏人心中。
(二)完善西藏文化產業知識產權立法保護和管理機制
第一,健全政策法律體系,增強政策的引導性以及鼓勵性。2012年12月的《西藏自治區“十二五”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和已經通過評審的《西藏自治區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年-2020年)》,這兩個發展規劃綱要都是政府為了支持西藏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而頒發的,可是文化產業產權制度在設計以及安排的時候,都不曾出現在有關的規劃以及綱要中,所以必須要主動的對知識產權的文化發展政策體系進行創建和健全,確保可以有效的促進知識產權保護以及文化發展需要的融合,在健全產權制度以及政策的時候,必須要注意一點,那就是需要重點推動文化產業的自主創新,這樣才可以將優勢給培育出來。另外,文化產業知識產權的法律體系的設定必須要按照各個文化產品以及服務的特征,來運用對應的策略,如此才可以確保在實踐中切合實際,更好的貫徹。
第二,對于知識產權管理制度進行理順,將行政管理效率提升,健全和完善相關的知識產權,尤其是需要注重著作權,專利權等,主要的工作和工商、新聞出版局等各個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的努力是息息相關的,由于多頭管理會導致保護知識產權的力度不足,所以需要對有關管理部門的職能進行整合,在最短的時間內實施知識產權工作的歸口管理和整合知識產權的工作,逐步健全知識產權登記制度,給予文化產業一個良好有序的發展環境。可以考慮由自治區政府進行出資,由自治區知識產權局、文化廳牽頭建立西藏自治區文化產業保護基金,幫助文化產業或者個人作品進行知識產權保護,如資助相關權利的申請、登記、注冊、訴訟維權等。
[參考文獻]
[1]楊昆.從非物質文化遺產視角看唐卡的保護——基于“原真性”和“完整性”原則[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3(03):41-44+138.
[2]方小濟.從非物質文化遺產視域闡釋唐卡保護——以故宮博物院的唐卡保護為例[J].遺產與保護研究,2016,1(02):78-81.
[3]徐小霞,李朝.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西藏唐卡產業發展戰略[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31(01):91-92+98.
[4]本報記者 曉勇.為唐卡保護傳承創新發展“把脈”獻策[N].西藏日報(漢),2014-09-30(002).
[5]澤金,楊海亮,周旸,劉劍.唐卡裝裱紡織品的研究——以西藏唐卡為例[J].絲綢,2017,54(06):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