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琳
楊麗娟,廣州市增城區新康小學副校長。構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大語文教育體系,創新了幸福教育理念下的幸福教師、幸福班級、幸福家庭、幸福課程、幸福評價的育人系統,被譽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家庭教育的導航,教師專業成長的引領者”,著有《用心靈雕琢靈魂》《積極心理學就在我們身邊》《行走的風景:楊麗娟與幸福教育》等。
本書吸引我的關鍵詞是“幸福教育”。帶著兩個問題——楊麗娟眼中的幸福教育究竟是什么,她又是如何開展幸福教育的呢,我饒有興味地翻開了《行走的風景:楊麗娟與幸福教育》這本書。
這本書的字里行間充滿了楊麗娟對生活、對知識、對學生、對教育事業深深的激情和濃濃的熱愛,正是這激情和熱愛,讓楊麗娟憑借專業自覺,從優秀走向卓越??梢哉f,楊麗娟“幸福教育”的理念正是在對教師這一崇高職業的熱愛中徐徐展開,又是在秉持對教師這一崇高職業的熱愛中不斷升華。
一、幸福地做教師
在楊麗娟近30年的職業生涯中,她踐行了一條自己做一名好教師,同時帶領身邊的教師做一名好教師的幸福之路。
楊麗娟在小學語文老師的感召下,很小的時候就樹立起自己的教師夢。工作之初,楊麗娟立下志向:做一名好教師。雖然后來工作地點和崗位有所變動,但是在從教路上,楊麗娟始終不忘初心。擔任學校的行政領導后,她仍舊在教學一線給學生們上語文課,仍舊擔任班主任。因為楊麗娟始終秉持一個理念——好教師應該扎根一線,從實踐中走出來的教師才是真正的好教師。雖然多了各類行政工作,但是教師的身份從未改變,而且她清醒地認識到時代在變、環境在變、學生在變,教師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必須隨之改變。理順不變與改變的是楊麗娟的創新意識,她創新授課模式、創新班級管理模式……在她的不斷推陳出新中,不同天資的學生都愛上了學習生活,有所成長,并保持了持續的學習動力,個個成了閃閃發光、充滿朝氣、創造力十足的優秀學生,教育向著有效的方向前進。
“一花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楊麗娟深深地懂得:僅僅教好學生不是教育的全部,讓身邊的教師都學會如何教好學生,好教師才具有更深遠的意義。因此,她的教室和班級既是試驗田,又是培訓基地,對教師們隨時開放。每次進行一項教育改革或遇到教學新的問題,楊麗娟總是身先士卒,自己先摸索研究,拿出樣子后再和大家一起研究、分析、探索,讓教師們的教學少走彎路;在繁瑣的行政工作之余,楊麗娟和教師們一樣上課、批改作業,處理班級事務,當一名普通兵;她與每一位上研究課的教師一起備課,幫教師們批改教育隨筆、教學論文。楊麗娟在這些工作中積累了最接地氣、最鮮活的經驗,她將這些來自實踐的經驗賦予一定理論高度,用來指導教師的成長和發展。因為緊貼教學實際,教師們在教育教學中應用時得心應手,她的經驗和理論深受老師們的喜愛。
楊麗娟本著對學生負責、對全校教師成長負責的精神,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引領者,帶領教師走向職業的成熟,更讓自己得到專業的成長與發展,走向職業的輝煌。
二、讓學生享受幸福
做楊麗娟的學生是幸福的。楊老師說,教師最大的能耐不是教會學生多少知識,而是創造一個讓每個學生參與的“場”,讓不同天資的學生都愛上學習生活,都有變化,并保持持續學習的動力。
引領學生愛學、會學、樂學是教師的天職。在課堂教學中,楊麗娟著力營造學生聽得懂、學得會、能參加的學習場,構建師生關系融洽、教師學生能順利傳遞信息、讓人回味無窮的幸福的課堂。她的課堂是以學生為中心的生本課堂、學本課堂。楊麗娟認為,環節簡單、人人參與和充滿生命活力是一節好課的標準。她以此出發,將小學中高年級閱讀課教學設計精簡為:自學匯報——共學交流——延學拓展,其中共學部分的步驟又細化為會讀——懂讀——欣賞。她的語文課面對每個學生,教學目標落實到每個學生。對待教材,楊麗娟更是用心研讀,使其更好地為教學服務。每學期初,她都會深入學習教材,然后根據主題和教學目標,對新學期的語文課本動“大手術”,將教材重新組合,使學生更容易把握單元教學重點。她的課堂上,以自主探究、群體研究、任務驅動、合作學習為主,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真正在學。在面對面的交流與合作以及小組間的競爭與質疑中,學生表現出“我能行,我能做,我會做”的自覺、自主、自信、自強。課堂真正成為生命成長的溫床,精神發展的殿堂,學生既高能又高分。
愛的最好證明就是信任。楊麗娟給予學生最大的信任,她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在楊麗娟的班級里,人人都是班干部,個個都是小組長。在楊麗娟心中,競選的目的不是把一些人選下去,而是把所有人都選上來,給每個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和舞臺,發掘每個學生自身的優勢與潛能,讓每個學生都有一份愿意為他人服務的責任心,有一份盡職于自己工作的上進心,有一份凝聚于班級的集體榮譽感,有一份做任何事情都未雨綢繆、計劃在先、執行落實的自信心。每個學生的激情、熱情和能量都被有效調動起來了,班級形成了良好的精神風貌。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等于選擇了影響學生一生的重任。對于新時代的學生,教師的愛已經不僅僅是對學生的噓寒問暖,而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愛——對學生心靈深處的觸摸、呵護和對學生人格品格的塑造,也就是教育的智慧之愛。楊麗娟曾經在學校組織的知識大賽開賽前夕,用班里有名的“搗蛋大王”換下了準備多日的優秀學生,因為在她的心里,樹立一個孩子的信心與勇氣要比集體得到一次榮譽更重要。放棄與信任,換來了“搗蛋大王”的奮發向上,讓每個孩子獲得了心靈的成長。
在楊麗娟的班級里,老師用真心換來學生們的真情,用師生之間的真情鑄造教與學的火熱心靈。在真情互動的心靈對話中,學生和老師零距離接觸,實現心靈的軟著陸,悟情明理,自覺跟老師前行。
三、感受教育的幸福,踐行幸福教育
教育是一門整體藝術,要讓學生好學、愛學、樂學,光有對學科知識的掌握和對學科的理解還不夠。只有走進學生心里、貼近學生的教育才會有良好的效果。好教師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學識魅力去影響學生,感召學生愛學習。
楊麗娟的課堂是師生探求知識的殿堂。真正的課堂主人是學生,而她只是學生們求知路上的朋友,激勵學生們探索、爭鳴,使學生們嘗到創造、發現的樂趣。楊麗娟感受著只有站在講臺上,只有走在教學改革的路上,才能觸摸到的生命的幸福和意義。
對待學生,楊麗娟認為教育在于引領而不在于塑造,她主張教育教學要發現學生的正向品質,給學生以正向的激勵。她教過的學生,每一個人都抬起頭來走路,每一個人的精神生活都豐富多彩,每一個人的潛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不同天資的孩子,都閃閃發光,充滿朝氣。
對待同事,她完善自我、成就他人,全心投入、無限付出,以義不容辭的責任感真誠幫助每一位教師獲得成長。
楊麗娟在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形成了“以人為本,以心為本”的教育思想,做著她心中的幸福教育:給教師、學生、家庭帶來幸福和成就感,給社區、社會帶來祥和與快樂;更多的人因為受教育而享受人生的幸福,體驗人生的價值和作用。
作者點評:
這位讀者認真地讀了這本書,看得出不止讀了一遍,應該讀了好幾遍,她讀懂了“幸福教育”,并梳理出了幸福教育的一些核心理念和做法,的確難能可貴。由此可以看出,這位讀者對教育是有一定的思想和理解的,是一位有思想、有教育情懷、有追求的好老師。
責任編輯:胡玉敏
huym@zgjszz.cn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