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摘要:為了響應國家要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號召,各大高職院校對教育方法進行了相應的改革。由于各大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不同,因此高職院校的數學教師就要根據本校的專業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上做出相應的改變,尤其是教學方法上,不應該只局限于書本上的一些知識,應該擴寬眼界,更加注重實踐,將教與學同時發展,讓他們有更深的應用數學的意識,并培養應用數學的能力。
關鍵詞:高職數學;數學意識;教學改革
要求學生要有數學應用意識,說到底就是讓學生能夠把自己在學校中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解決具體的問題,不應該只停留在理論方面。其實不然,學習數學就像學習語文一樣,要求學生要學會分析,但不是用語文的角度,而是用數學的角度出發,用數學的方法去理解和思考那些你認為的難題,學以致用。
1高職學生數學學習的現狀
根據調查可以知:我國現在高職院校的數學教程和本科數學教材是一致的,翻翻這些課本可以清楚地知道,這些教材的側重點都是純粹的理論知識,例如名詞的具體概念、計算公式和理論證明方法等,而實踐性的知識卻少之又少。這些課本在編排上只是明確地告訴我們一些死記硬背的知識。當然,不可否認的一點就是,這些理論知識很系統,很全面,很完整,很嚴謹,這對于本科生的用處是極大的,而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是與普通高校不同的應用型人才,因此更應注重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所以課本上的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缺少應用性和實踐性是現在高職院校的共同問題,高職院校必須要選擇一套與培養要求相符合的教材,這樣在培養學生的長遠征途上才能走得更遠。
2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培養的方法和措施
在高職數學教育中,滲透科學的文化教育意義重大,滲透科學的文化教育作用明顯,筆者就當前社會的現狀來提出以下措施。
(一)改革數學課程的內容,以便適應高等數學更貼近應用性的要求現狀
經過研究調查,逐步了解到,各大高職院校不同的專業對高等數學要求的程度不同,然后以此為依據,對教材進行部分的修改,要明確哪一個專業的學生要掌握哪一些高等數學的知識,應該學習到哪一種程度。要將那些傳統的數學理論知識進行篩選,有益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就留下來,其他就應當該舍棄就舍棄,更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好傳統數學知識理論與現代數學理論的關系,從而提出新的現代教學觀點、概念和方法。
(二)改進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手段,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
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在各大高校中被廣泛的運用。大部分的高職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重視理論本身的教授,只要學生能夠把題目做出來就行,這在根本上就已經忽略了思考數學時的那種思維方式,他們只是讓學生能夠很好地完成書上的題目,就好像學生在做數學題時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一樣,之后跳出這個世界之后,他們還是感覺什么都不懂,那是由于他們對數學沒有做到真正的融會貫通,沒有學習到數學知識背后的精神內涵以及實踐應用性,他們不懂得如何將現實與虛幻結合在一起,只會一味地“紙上談兵”。當然,我也聽學生這樣說過:“老師沒有講過這樣的問題應該怎么辦,應該要用怎樣的數學知識點,”學生并不理解數學應該怎樣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數學的獨特視角其實是語文視角所無法比的,一道數學題目會有很多種解法,這就啟示我們要從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去看待矛盾,這樣才能夠很好的解決問題。結合生活實際,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三)踐行數學建模的方法
對于高職院校而言,其培養目標是為企業培養技能型、實用型的人才,數學建模就是培養學生應用數學意識和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所謂的“數學建模”,就是側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但就現在高職學生的自主能力差、自制力差以及自我意識十分薄弱的現狀,要想建立好“數學建模”,首先就要讓學生學好數學的基本知識點,我們必須要在這個基礎上,再進一步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將他們的思維往“數學建模”的方向上引導,同時也要讓他們對“數學建模”有更加明確的認識,在認識的基礎上,進而幫助學生理解如何從“數學建模”過程中得到思維上的鍛煉,這個優點是其他辦法所無法實現的。在踐行“數學建模”的這個過程中,學生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雖然我們提倡讓學生發揮他們的主體性,可是,作為教師還是應該在一旁點撥,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感到很吃力,這樣做當然也會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不覺得學習數學知識是一件很無聊的事情,最后逐步達成我們預期的目的。
3結束語
在高職數學教育中,教師往往都更加重視理論層面,因此,為了培養應用型人才這一目標,高職數學教師應當打破傳統的固有思維,在課堂上增加實踐性的知識,讓學生能夠充分的調動起自己的積極性,從而能夠更快地吸收知識,將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倘若在這個過程中遇到困難就改變相應的教學手段,不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是一味地讓教師唱“獨角戲”,這樣的方法是行不通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重視給學生灌輸應用數學的理念,這樣才能事半功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