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巍
VR是Virtual Reality的縮寫,譯為中文即“虛擬現實”,VR技術融合了計算機3D圖形技術、計算機仿真技術、傳感器技術、顯示技術等多種科學技術,在多維信息空間上創建一個虛擬信息環境,能使用戶具有身臨其境的沉浸感,有助于加深感受、啟發認知。
VR技術可用于課堂教學、情景化測試等各種教育場景,不僅突破了設備、場地等各種硬件限制,也有效規避了真實實驗或操作帶來的各種危險。VR虛擬現實應用于教育是教育技術發展的一個飛躍。它營造了“自主學習”的環境,由傳統的“以教促學”的學習方式代之為學習者通過自身與信息環境的相互作用來得到知識、技能的新型學習方式。
VR技術應用于課堂,最大的優勢就是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完成其他平面媒體形態無法達到的720度觀察和探究,更直觀、更生動形象地解決抽象的教學問題,突破教學重難點。比如,在科學課堂上,學生親眼目睹一顆小種子從栽種到慢慢長大的全景過程,在VR技術的幫助下,他們能看到地面以下種子發芽的變化,探究發芽需要的條件。學生在VR科學課上仿佛置身于大自然,感受自然界中生物鏈的奇妙,自然界中的飛禽猛獸好像在自己身邊擦肩而過,學生在陣陣驚呼中了解生物圈的秘密。在“認識太陽”這一課,學生像宇航員一樣在太空里行走,那顆巨大的“大火球”就在自己眼前,親眼目睹它在不停旋轉,噴著熾熱的流動的“火焰”,形狀各異,同時了解太陽黑子、耀斑和日珥的來歷。一回頭,地球正在自己旁邊,它與太陽的位置關系一清二楚,學生也清楚了太陽在銀河系的位置。這比起單純打出圖片或放映視頻更容易讓學生理解知識點及難點。
再比如講“火山”這一課,將VR用于課堂輔助教學,讓學生體驗火山爆發時的現象:響聲(很大)、大地(劇烈震動)、濃煙(沖向高空)、石塊(落下來)、巖漿(火紅)。
教室講臺同步播放火山噴發的場景,教師配合講解火山噴發的成因及現象,這種近似真實的場景體驗,除了帶來震撼的體驗外,也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小學生處于一種好奇心極強和探索心極強的階段,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目前除了實驗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教學途徑外, VR輔助教學,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
VR輔助教學的優勢是有目共睹的,VR輔助科學課教學,教師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走進知識應用的現場,自己去感受和發現。VR課堂非常受學生的歡迎。“用VR上科學課非常有趣,而且馬上就能理解那些想不明白的知識難點。”“我們用VR新科技上課非常酷。”幾個學生這樣說。當然,課堂的教學方法有很多,利用電腦、白板、電子書包、視頻、PPT,都以讓學生學明白知識點為目的。科學課的教學中,師生能親自動手操作實驗更是必不可少的, VR教學可以作為輔助教學手段。
作為新興的科學技術,VR輔助教學手段目前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
1.目前在課堂上使用VR,要有與之匹配的設備和硬件環境,只有符合設備條件的學校才能使用。
2. VR眼鏡技術不足,使用時間過長對身體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比如有人會覺得惡心、眩暈等。所以在使用時,一定要經常摘下VR眼鏡,放松一下眼睛。建議小學科學課上,每次使用不要超過十分鐘。
3.由于每個學生的想象力和空間思維的水平不同,所以戴上VR眼鏡后,所感知的水平和所感效果也不一定完全一樣,感受有淺有深,我們不能要求所有的學生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4.目前科學課教學所需要的與教材配套的VR軟件不夠豐富,還需要進一步開發。
VR教育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依然在發展的階段,需要我們用發展的眼光去對待它。我們要充分認識到VR作為科學課上輔助教學手段的優勢與不足,我們在教學中就會發揚它的優勢,遇到問題就能靜心解決。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市棗山小學)
編輯∕王劍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