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君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玉米新品種的種植技術,并闡述了玉米增產栽培的技術,文章最后提出配套生產技術的推廣與示范,希望為促進我國玉米種植業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玉米;播種;產能;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133040
1 新品種玉米的種植技術
1.1 定時播種
玉米的播種需要選取合適的時機,這對于玉米的產能十分關鍵。春天是玉米播種的主要時間,一般情況下土中溫度不可低于10℃。在10cm左右的厚度中,土層溫度較為穩定則可進行播種,低于該溫度抑或是在溫度并不穩定時播種該種子的成長則會受到影響,但并不能進行延時播種,因為延時播種會影響玉米的產能。
1.2 種子施肥
玉米生長中有很多不同時間段,每個不同時間段吸收的營養總量也有差別。施肥時,需要考慮土地中的營養含量,需要將其合理地規劃為高產區和中產區。再選擇適宜的肥料開始施肥,玉米成長的后期階段需要多施一些農家肥或是混合肥料,這樣可以確保玉米生長中所需供應的養分,從而可以保證玉米茁壯生長。
1.3 選址下種
玉米需要選擇肥沃的土壤進行種植,比較好的選擇是黑土地,厚度較大的黃土地也是較好的選擇。種植地附近需要通風、開闊、透光較好。其中,選在平原地種植比較好。除去這些還需要通暢的排水,一旦排水不暢,則需要建立排水渠,均衡水資源可以確保植物的生長。選擇適宜本地生長的品種大量播種,需要先進行少量的種植試驗,用來考察種子產能,再進行選址下種。
1.4 篩選品種
玉米播種區的天氣與土地質量不完全相同。所以,在選擇玉米種類時需要根據當地天氣狀況選取適合的種類進行播種,倘若該地無霜期比較長,則可選取成長期比較長的玉米進行種植,如果較短,則選取成長期比較短的玉米進行種植。玉米生長期越長則其產能越高,生長期越短則其產能越短。玉米的透光、密度、通風也可對玉米的產能造成影響。
2 增產培育技術
2.1 單地多種
在玉米的成長中,必須獲取足量的陽光與較好的通風條件。一旦玉米的播種量較大,陽光與通風條件就會受到影響。單地多種可解決大量播種玉米所形成的光照與通風條件不好的問題,從而提高玉米的產收。這種單地多種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土地塊上不僅可以播種玉米,也可以種植不同的農作物。這種播種方式能最大程度地為農作物提供優良的生長環境,既可以保證土地的肥沃程度,還可以改善環境,是一種比較適宜的播種方式。
2.2 大壟雙行
一般情況下,玉米播種的間距為50cm左右,大壟雙行的這種種植技術可以將原來50cm左右的間距變為100cm左右甚至更大。在種植過程中加強管理可以提高玉米的產能。
2.3 去雄技術
玉米散粉時需要去除雄穗的水分與營養,將其轉化為供給果穗,這可使果穗的顆粒與質量增加,也可減少蚜蟲和玉米蟲的傷害。去雄技術可以把玉米成熟期提前3~5d,玉米的單一產值能提高大概10%左右。該技術需要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操作,需在雄穗未散粉前進行去雄,去雄穗時應該掌控合適的機會,否則,不但不會有增加產量的作用,還會降低玉米的產量。
3 技術示范與推廣
3.1 玉米播種期的技術示范
農業部門的領導會將各級技術人員派到各個村莊,進行“一對一”的技術指導,可以立即解決農民在播種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并將玉米種植技術影印成冊交給玉米種植戶。在休息時間可以通過開辦講座、培訓班、發放資料等各種方式對農民進行培訓。
3.2 加強領導
各地農業管理部門須成立專業的玉米品種示范推廣小組,由其主要負責玉米品種生產技術示范的協調與監督檢查。農業技術人員可以確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建立機制,并與村、鎮各方簽訂必要的責任狀。責任狀中必須明確責任范圍,細化各種責任機制,將各個責任落實到每個負責人,以此來發揮最大的效率。
3.3 必要的服務
春天農民播種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對于物資問題的處理,可以由相關部門為農戶墊付種植所需的資金,須與農民簽訂合同,明確收購價格、種植面積、付款方式等,收獲后可在農民收入中進行扣除。
4 結語
科技在進步,時代在發展,新興的玉米種類也漸漸繁多起來。新品種玉米可以提高農民的產值,滿足市場對玉米的需要。國內大部分農地已經可以進行機械化生產玉米,不單單節約了成本,還提高了生產功率,省下了大量農民勞動力。
參考文獻
[1]武忠,王秀明,王世榮,等.耐密高產玉米新品種榮鑫338的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6(19):54,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