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新華
摘 要:近年來,隨著青海省農業種植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冬小麥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現已成為青海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為了進一步提高青海地區冬小麥的產量,實現高產穩產,促進農民增收。現將冬小麥高產栽培技術介紹如下,以供參考。
關鍵詞:冬小麥;高產栽培;技術;青海地區
中圖分類號:S512.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133133
1 種植前期準備工作
冬小麥播種前應當進行土地深翻,不僅可以有效促進土壤結構的改良,同時可以促進其水肥的保持性能,還可以提高其抗病、抗倒伏的能力,對確保冬小麥的產量是非常有益的。播種前深翻土地是非常有必要的,利用農業機械設備,使其土地翻深在40cm以上,然后耙土,將田塊中的大土塊都給打破,達到適宜耕種的標準。同時,施足肥料,可以采用配方施肥的手段,合理進行配比,促進冬小麥的生長。施肥過程中應當增施大量的農家肥料,可以大大提高有機質含量,氮肥的施入,應當根據小麥的生長期有針對性的施入,通常在其生長旺期施入氮肥。
2 科學選種,為高產提供基礎
科學的選擇優良的冬小麥品種,能夠有效的促進小麥的增產豐產。依照青海省具體情況,地形地理、氣候特點,以及栽培區域的實際,在冬小麥的種植過程中,必須要選擇抗病能力強、同時又能抵御寒冷氣候,具有很好的抗旱能力,水肥吸收好,具有非常突出的光合作用的小麥品種,同時還應當注意其分蘗性,結穗大小等情況,進行選擇。
3 選種、播種
為了進一步提高小麥的出苗率,播種前應當對小麥種子進行處理,進行曬種。利用篩選機具對小麥種子進行篩選,將其中的破種、秕種,以及其中的雜質等進行有效的篩選,選擇質量高的優良品種進行播種。播前,還要對種子實施發芽率實驗,了解其發芽情況。發芽率必須要在90%以上,方可進行精確播種。
依照青海省具體實際,氣候特點,進行播種期選擇,當大于0℃以上積溫達到500℃時最為適宜。播種時間通常選擇在9月后半月進行。播種時通常利用機械作業,可以大大提高播種質量。根據土壤肥力確定小麥播種量,正常情況下,播種179.5kg/667m2小麥種子為最佳。
4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可以保證植株具有充足的光照條件,使其肥力達到最佳,既保證地塊內具有充足的植株數量,同時還要保證每棵植株能夠有自己空間進行正常生長,為小麥產量的提高提供好的基礎。根據播種地塊的實際情況確定播種密度,如果地塊肥力較小,灌溉條件不佳的應當適當的減少播種的密度。地塊肥力較好,灌溉條件優越的地區,可以適當的進行密植。早播的應當適當的控制籽種的播種量,播種較晚的地塊應當適當的增加播種量。同時更要依照小麥分蘗情況進行合理選擇。
5 田間管理
5.1 冬前管理
播種后應當及時的關注其出苗情況,根據具體實際,缺苗處應當及時進行填補。如果小麥播種后發生降雨,造成地表板結的應當積極進行劃鋤,幫助其出苗,確保其出苗率。冬季為避免小麥幼苗發生凍害,必要對小麥種植地塊澆一次防凍水,確保其順過冬。
5.2 春天小麥返青階段的管理
此期應當及時對小麥種植地塊的土壤進行松土,卻保持土壤墑情。省內分布于川水地帶的小麥田塊,如果在小麥越冬以后出現大量的枯葉,應當盡早對其進行清壟,使得小麥能夠接受更加充分的光照,進行有效的光合作用,促進養分的轉化。灌溉時,應當依照地塊的實際旱情進行補水,更具小麥的生長情況,氣候狀況等進行澆水,同時施入一定的肥料,如尿素等隨著澆水一并施入。要將田塊中的雜草及時進行清除。噴施葉面肥等。
5.3 后期管理
此階段小麥的生長需要大量的肥料和水分供應,在澆水的過程中施入一些氮肥,可以選擇尿素進行施入,按照45kg/667m2澆水的同時撒入水中。如果地塊出現干旱情況,應當及時補種水分,每3個星期左右的時間澆水一次,使得小麥更好的進行結實。增施葉面肥,可以選用磷酸二氫鉀等微肥進行小麥葉面進行噴施,能夠大大提高小麥籽粒的生長,增加其千粒重。病蟲害的防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為提高小麥的產量,積極進行病蟲害防治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應當以預防為主,尤其是一些銹病與紋枯病的發生,會導致小麥的大量減產,可以選用粉銹寧或者井岡霉素等藥劑進行積極防治。粉銹寧在小麥結實前期應當避免使用,以免其對小麥產量造成影響。蚜蟲出現時,可以選用抗蚜威、吡蟲啉進行葉面噴施進行防治。防治小麥吸漿蟲,可用敵敵畏或者辛硫磷進行防治,將其用水稀釋后與細土相互拌勻灑向地塊進行防治。可以達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6 收獲
小麥在蠟熟后期階段,小麥的籽粒還在進一步增重,帶到蠟熟其完全結束后,小麥植株逐漸變黃變干后,小麥的籽粒變得堅硬后,此時,則可進行收割。收割后要及時對小麥籽粒進行晾曬,達到8%~90%成干時,方可入庫儲存。
參考文獻
[1]李勇.冬小麥新品種蘭天15號高產栽培技術要點[J].農業科技通訊,2015(11):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