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李國梁
摘 要:生態文明涉及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對我國政治、經濟以及文化都有著較大的影響,這一概念的提出,打破了人們原先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生活的不斷進步,人們對這個含義也更加渴望,其中林業發展也是根據生態文明的需要發展的,本文研究了生態文明和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到了目前出現的問題以及應對的方法和建議。
關鍵詞:生態文明;林業;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32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133157
1 中國林業可持續發展存在的問題分析
1.1 森林覆蓋率以及人均森林占有率低
我國將林業生態工程作為重點,將脆弱區域的治理作為突破,我國林業發展得很好,但是,雖然發展得較為迅速,但人們的生產活動還有觀念較為低下,就使得森林覆蓋率較低,國家林業局最近公布了第5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本次清查歷時5a,對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進行了清查。目前全國森林資源現狀是:林業用地面積26329.5萬hm2,森林面積15894.1萬hm2,全國森林覆蓋率為16.55%;活立木總蓄積量124.9億m3,森林蓄積量112.7億m3。除臺灣省,全國人工林面積4666.7萬hm2,人工林蓄積10.1億m3。我國森林覆蓋率只相當于世界森林覆蓋率(27%)的61.3%。
1.2 林業資金籌措及投入途徑單一
要想使我國林業走可持續發展的路線,在開采林業資源時必須進行樹木的培育工作。在目前林業資源發展中,我國對于林業資金的籌措及投入方式過于單一,林業的資金投入大部分依靠政府及各級林業部門,社會化的、具有集體性質的投資機制并沒有建立起來。由于林業發展主要依靠政府的投資,許多企業就失去了對林業資源的保護意識,對于林業的投資更是少之又少。林業資金籌措及投入的單一化,致使我國林業資源沒有更好的財力保障,在保護與培育林業資源時,缺乏起碼的財力支持,致使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1.3 林業科技及專業水平低下
自從我國成立以來,我國林業發展得非常迅速,但跟我國經濟其余部門比較,林業的水平仍然較低,這有幾點表現:科技投入得較少,只是占我國總投入的1%;林業技術相關人員并不專業,根據相關數據,林業員工只占總數的15%。
2 促進中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2.1 建立完備的森林生態補償體系
森林對生態環境所產生的影響有較大的正外部性,但在一定條件下,林業生態收益并不能實現。所以,為了加大對其的補償制度,需要采用下列方法:改善管理的制度,實行綠色GDP運算;改善稅收制度;創建生態補償資金;將財政轉移機制進行強化;加大國際補償。所以,就需要創建全方面的補償制度,促進可持續發展。
2.2 建立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
不僅生態公益有著較大的貢獻,商品林也有著較好的效益,因為商品林需要在市場經濟中實行,商品林的發展就能夠減少政府對林業投資的壓力,能夠提升林業的效益,能夠促進其可持續發展,所以,商品林就應該是我國林業生態中的主要部分。但是,因為林業有著周期大、范圍大、風險高等原因,其投資的環境較差,因此,要想促進我國林業的生態文明,就需要完善其投資環境,所以,就要將以下幾點做好:加深產權制度的變革;加大基礎設施的創建;改善資源制度;減少林業的各種稅收,在經濟上給予扶持。
2.3 繁榮具有創意的森林文化體系
森林文化是人們在實際檢驗過程中和森林產生相互聯系的整體,是人跟森林中所有關系的疊加,森林文化體系在人類持續實際檢驗下升華。如今,要加大對生態的保護,這也是很多人的目標,是我國林業發展的形式,要關注并發展森林文化,創建一個有創意的體系,從而能夠達到生態文明的目標,能夠促使人和自然的關系,推動我國社會的進步。所以,可以采取以下幾個方法:推行森林文化的研究和分析;加大對森林文化人才的栽培;推動其物質的載體和建設;常常展開生態相關的活動。
2.4 完善先進實用的林業科技支撐體系
為了保證我國林業建設的治理,就需要加大對生態的科技重視,將科技發展和技術全面應用到林業建設的各個過程中,要科學地進行組織、設計、實行和管理,還需要增加對林業的資金投入,在林業的重要項目里,需要有超過3%的經費,對其重點項目做出供給和補助,還需要結合實際,針對林業的6個重點工程,對于各個科技部門和專利進行分析和探究,盡早達到林業的技術,并且要多用于實踐中,還要創建一個科學的推行系統,創建一個可以提供指導和服務的網站,也可以通過網絡進行服務和推廣。
3 結語
加大生態文明的建設,并和我國的林業可持續發展結合起來,這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是林業發展的必然,并且將生態建設結合到我國的林業可持續發展中,還能夠保證我國林業發展得更好、更快,能夠促使我國全方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彭芳.構建全方位生態補償機制:實現西部可持續發展的制度訴求[J].傳承,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