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虎
摘 要:作為一種教學的輔助手段,在語文教學中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有利于課前教學資料的收集準備,提高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濃厚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首先論述了多媒體應用于語文教學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將多媒體融入語文教學的措施途徑。
關鍵詞:信息技術;語文教學;效率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信息技術是提升學生的綜合技術素養,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為學生打造終身學習的平臺。將多媒體教學與傳統的教學形式有機結合起來,能更好地輔助教學走進課堂,構成新型的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相互整合,正以其鮮明的教學特色、形象生動的教學情景,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促進師生之間的共同發展。
一、將多媒體應用于語文教學的重要性
在信息化發展的教學形勢下,教學信息的呈現方式是豐富的、多變的、生動有趣的!面對大量豐富的信息教學形式呈現,小學生是會對此產生強烈的好奇心理的,而這種好奇心一旦發展成對知識學習的興趣,將會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欲,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緊密結合,采用信息技術突破語文教學中的難點,推進課程改革是必然的趨勢。作為新時代的教師需要與時俱進,更新教學觀念,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化被動學為主動學。
二、多媒體融入語文教學的途徑分析
(一)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的運用讓課堂教學方式多樣化,它不僅能擴大知識層面上的資料,還可以通過音頻、視覺畫面的延伸,拓展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大量信息渠道。視聽的結合,使課堂的教學內容更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從而對語文教學充滿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的主動力。
如: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文中描繪了小興安嶺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美麗景色,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與贊美之情。針對大部分的學生沒有去過小興安嶺,對小興安嶺的風景認知不多,學生單憑想象難以感悟文中的意境的實際情況,我在教學時運用多媒體放映小興安嶺的美麗風光圖片,再配以簡潔的文字解說,讓學生在視聽方面都得到了美的享受。隨之播放輕音樂,跟著圖片的出現配以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油然而生。此外,我還為學生提供一些網站熱點,指引學生進行課外知識的延伸,搜集與小興安嶺相關的圖片、視頻文件等,幫助學生勾起對小興安嶺景色的深入了解與形象化的認知。這樣,學生對課文知識的學習就更輕松有趣了。
(二)簡化教學中的難點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發展還處于起步的階段,直觀形象性是他們學習的重要因素。教學中借助信息化技術資源可有效地把抽象化的知識變得具體化,把難以理解的內容用簡要的方式展現出來,調動學生的視覺學習認知,使學生學得更加有趣輕松,也能提高教學的效率。例如:教《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學生對海底生物的認知少,學生難以理解海參蠕動、圓溜溜的魚兒等抽象事物,為了突破這個教學難度的關卡,我利用多媒體的視頻教學,并加以配音解說,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海底世界的絢麗多彩與奇妙之處。
(三)增強語文素養
運用信息技術化的教學手段,可以在課堂教學時不受空間的限制,這樣不但能加快知識的傳播速度,而且能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習的成效。現代學生的學習不僅局限于課堂,他們課外還可利用信息技術,隨時隨地、有選擇性地進行學習與搜集大量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各種知識。而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想要廣泛閱讀、大量地汲取課外知識是難以實現的。而現代的信息技術在這方面占有一定的優勢,它可以極大地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讓學生獲得更大的學習選擇自由。信息技術的綜合化體驗,還可以使學生更有效地完成語言的信息加工和汲取,更好地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對語文信息的吸納、輸出質量,從而有效地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除此以外,教師如果能在學生學習遇到困惑之時,借助信息技術“圖片、視頻、動畫”等形象性素材的及時呈現,不但利于對學生進行恰當的調控與點撥,而且有利于學生感知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是提升學生的綜合技術素養,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為學生打造終身學習的平臺。通過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學生能更全面、系統地了解到信息技術在生活與學習中的應用,運用信息技術去解決學習當中所遇到的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團結合作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黃華金.以情導學 鋪設學生學習的快樂途徑[J].考試周刊,2017(89):66.
[2]謝紅杰.多媒體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少年,2017(27):57.
[3]馬學良,范德生.運用多媒體技術 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23):130-131.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