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顯勝
摘 要:“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恰當運用多媒體技術幫助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構建和諧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提供保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充分合理地使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可以突破重點和難點,提高學習效率;可以視聽結合,集中學生注意力;可以化抽象為形象,讓學生學得更輕松;可以使數學問題生活化。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尋找多媒體應用的最佳切入點和時機,以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從而真正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課堂教學;恰當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影響學習的因素可以分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外在因素尤為重要的是教學媒體。黑板是應用最廣泛的輔助工具之一,適用于學生上課前臨時板書和數學運算或類似練習。但黑板的主要缺點是難讀、難寫、表現形式單一。多媒體技術的出現,給課堂教學帶來了生機,聲音、形象、動態和靜態結合,成為傳統課堂教學的有效手段,顯示出其無可比擬的優勢。
一、恰當運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樂學”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多媒體技術能將課文中的文字、圖片、動畫、聲音、影像等資源融為一體,既能增加數學知識的容量,又能進行創造性的教學,有利于突破教學重難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我在教學“圓的認識”“空間與圖形”“繪制統計圖”“行程問題”等相關數學知識的教學中,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作用,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形象具體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研究發現其中的樂趣,在不知不覺中愛上數學。
又如在執教“圓的認識”一課時,我借助多媒體課件,依次展示三角形、正方形、正五邊形、正六邊形、正十六邊形、正三十二邊形等直觀圖形,學生循序漸進地發現:“這簡直就是一個圓了!”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會了圓的知識,嘗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恰當運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善學”
由于小學數學知識具有高度抽象性的特點,而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又很差,使得他們在數學知識的獲取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眾所周知,小學應用題教學既是重點又是難點,主要是孩子們多數不會“審題”。我在這部分知識的教學中,常常運用多媒體課件,通過“旋轉”“變色”“閃爍”“加粗”等電腦手段,突出題目中的重點詞語和關鍵句子,刺激學生的注意力,尋找條件與條件、條件與問題之間的相互關系,再繪制成線段圖,化抽象為具體,幫助學生輕松地列出算式。久而久之,孩子們就找到了解決應用題的方法,再也不怕應用題了。
三、恰當運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活學”
我們數學老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應該靈活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一個個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變被動為主動,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并在數學學習中活學活用。
我在“三角形面積”一課的教學中,充分利用電腦課件的色彩和畫面直觀形象的特點,通過旋轉、平移等一系列動感畫面,拼成了一個個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活躍了課堂氣氛,創設了美的情境。既提高學生全方位、多角度的觀察能力,理解了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了他們靈活學習數學的能力。
四、恰當運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優學”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恰當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合理進行教學預設,有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如在教學行程問題中“同向而行”“相向而行”“背向而行”三種情況的區別時,我就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動畫演示三組學生的“行進方向”,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把原本既費力又費時且枯燥無味的行程問題,變得真實可感,變傳統的“靜態演示”為直觀形象的“動態演示”,幫助學生強化感知,豐富表象,使抽象的知識變得容易理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誠然,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只能起到輔助作用,它不能代替粉筆、黑板、教學掛圖、實物教具等傳統的教學手段,只有在教師的有機整合下才能發揮它的優勢,真正做到為課堂教學服務,最終為構建和諧、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學提供有力保障。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應用,豐富了課堂趣味性,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學生注意力,降低了學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難度。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只有充分了解多媒體教學的功能,使之與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充分結合,才能進一步完善數學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葛茂軍.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新課程(中),2017(2).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