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娟娟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成長的關鍵時期,而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對學生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自從實行新課程標準改革之后,教育部門也對如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對于語文這一基礎性學科而言,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就應當積極轉變教學觀念,進行教學創新。為此,主要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出幾點思考。
關鍵詞:語文教學;創新能力;教學觀念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創新能力已經逐漸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競爭力水平的主要標志。小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發展人才,提高其創新能力也有助于日后國家的發展,因此,新課程改革實施以后,也將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上了日程。而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其教學內容十分豐富,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還可以從言行舉止方面給予學生教育,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為了從語文教學方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加強教育創新,從而在潛移默化中給予學生積極的影響。
一、小學語文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
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要從教師方面著手進行改變。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者,其教育觀念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因此,在新課程改革這一背景下,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以往,教師的教學內容多是按照課本進行,課本中有很多經典的文章可供學生學習。但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能完全按照課文對文章所表達的內容進行解讀,而是要舉一反三。在此基礎上參照課文的寫作方式鼓勵學生進行寫作。如在學習完人教版第一冊(下)的《柳樹醒了》后不難發現,該篇課文采用的是擬人化的手法進行描寫[1]。為了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自己身邊的事物進行觀察,并仿照課文的擬人化手法寫一篇小作文。此外,僅靠課本上的學習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要想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還應當鼓勵學生多加閱讀,掌握更多描寫手法以及語文知識等,這樣學生在寫作時才能言之有物。
除了改變以課文內容為主的教學觀念外,教師還應轉變傳統師生關系的觀念,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體。作為教學過程中的設計者和組織者,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特點。此外,教師要明確學生才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因此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應當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展開教學活動,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創新思維以及創新能力的發展。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小學生往往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要在教學方式上進行創新,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感受到語文課堂的新鮮感。在良好的語文課堂學習氛圍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其學習積極性也能進一步激發出來。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保護學生的想象力,教師可以營造一個暢所欲言的課堂環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如在學習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的《月光曲》一文時,教師可以在備課時尋找《月光曲》的音頻資料,在課上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音樂。因為文中的哥哥和盲人妹妹在傾聽《月光曲》時在腦海中想到了海的樣子,那么教師可以在學生鑒賞音樂前鼓勵學生去傾聽、去想象,在聽完音樂之后腦海中是一幅怎樣的畫卷。在這一引導下,學生可以大膽展開想象,在課堂中暢所欲言。
三、加強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間的聯系
學生學習的知識往往能夠指導實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將知識應用于生活當中,同時引導學生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知識,教師應當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通過對實際生活中的事物進行觀察,學生能夠對課本中的內容進行有效理解,同時也能對已有知識進行想象和創造,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如在人教版六年級上冊中有一篇文章叫《只有一個地球》,通過閱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為我們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學生通過分析課文可以得知:“地球雖然很美,但是也很小;雖然地球上的資源十分豐富,但是資源卻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既然只有一個地球,地球資源也十分有限,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當怎么辦呢[2]?”教師通過一步步引導,鼓勵學生進行大膽思考、暢所欲言,并隨機抽取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后也得出了不同的答案。有的學生認為:“在日常生活中應當愛護環境、保護地球。”有的學生認為:“要從身邊小事做起,節約資源,不浪費。”而因為這一問題并沒有限制性的答案,因此學生可以充分發揮其想象力,創造性地回答問題。
四、布置創新型作業
在以往傳統語文教學當中,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多是讓學生將新學的生字重復練習,或是為新學的生字進行組詞等,這種作業內容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卻不能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更談不上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在布置作業時,教師可以為學生留創新型作業,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同時能夠激發學生的靈感。如教師可以在學習完課文之后留意自己課外的新發現,或是發現的有趣好玩的事物,之后充分發揮想象力,在這些事物的基礎上不斷發現新的想法,或是進行動手操作等,之后帶入學校在交作業時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如在學習完《伯牙絕弦》這篇課文時,有的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根據想象,動手做了一把木質古琴模型。對于比較有創意的想法,教師可以以發獎狀的形式獎勵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其創新能力。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社會各界都對各種專業性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小學作為學生學習發展的關鍵階段對于人才的培養就更為重要了。為了培養創新型人才,語文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并為其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以此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李紅蘭.有創新才有進步: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6(2):43.
[2]王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實踐與思考[J].學周刊,2016(2):197.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