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海燕
在這幾年的整本書閱讀課程實踐研究中,常常會遇到一些老師問這樣一些問題,“你說在整本書閱讀中要教閱讀策略,那應該怎樣對學生進行閱讀策略的指導呢?”“我要找一本什么樣的書來教給學生‘視覺化的策略呢?”……實際上,這些問題都需要用實踐來回答,只有在真實的閱讀中,才能真正學會閱讀的策略。下面,我根據這些年的實踐研究來談談如何指導學生在整本書的真實閱讀中學習閱讀策略。
一、導讀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為主,在學生開始閱讀一本書時,預測與推論是最重要的閱讀策略
在教學《沒頭腦與不高興》的導讀課時,根據學生的真實閱讀情況,不需要講“跳讀”的策略。學生在讀故事書時,不會因為一些字詞停下來,這種“跳讀”的策略是不用教的。他們關注的是故事情節和人物的命運,所以導讀的時候,學習的就是預測與推論的策略。老師應該快節奏地講完“沒頭腦”小時候種種“沒頭腦”的表現,引出后面的情節,“仙人幫他變成了大人,他成了一個建筑設計師,設計建造了一棟300層的大樓,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讓孩子們去猜測、去推斷,再讓他們去讀書,驗證自己的猜測,這樣的閱讀就變得活潑有趣、生機勃勃了。
二、閱讀跟進中要關注學生的閱讀障礙,根據學生的疑惑進行閱讀策略的指導
在五年級的孩子讀《城南舊事》的過程中,在閱讀跟進時有這樣一個教學片段:
師:看來,我們班有不少孩子疑惑“秀貞母女倆到底哪兒去了呢?”現在我們來看看,最后你明確地知道秀貞母女的下落是在哪里?
生:秀貞母女和英子一起離開惠安館,急匆匆地趕往火車站,后面就不知道去哪兒了……
師:請同學們打開你的書,翻到秀貞母女離開惠安館這里,能快速找到嗎?
師:請大家重讀這一部分,想一想英子和秀貞母女是怎樣分開的?再重讀緊接著的第五部分,看看英子在半昏半醒時聽到宋媽與媽媽之間的對話中,你得到了關于秀貞母女的哪些信息?
(學生默讀這一部分,很快,有些同學舉手示意老師,他們已找到了答案。)
師:仍然沒有找到答案的同學請再次重讀宋媽與英子媽媽的對話,聯系前文想一想,在英子昏倒之后,發生了什么?
(很快,絕大多數的同學都明白了秀貞母女發生了不幸,被火車撞死了。)
師:看來,我們的同學在閱讀的時候,有的時候會出現思維短路,這個沒有關系,當你覺得“失控”了,就停下來重讀相關的章節,多讀幾遍,就知道了。重讀是一種經常會用到的方法哦。
重讀是閱讀中一種常用的策略,但學生并不是天生就會用,作為老師,也沒有辦法說找出一本專門的書來指導這一策略。在《城南舊事》的真實閱讀中,老師根據學生的閱讀障礙進行策略指導,“在閱讀的時候,要不時停下來,檢查一下自己的閱讀效果,當你覺得出現了‘失控,也就是頭腦中并不能充分了解所閱讀的內容時,就可以重讀相關的章節,找出關聯性,并借此架構出能理解的意義。”通過多次的指導與練習,學生就能在今后的閱讀中熟練使用這一策略了。
三、關注整本書的文體特點及學生的真實閱讀感受來設計討論提綱,進行閱讀策略的指導
在班級讀書會的準備過程中,最好能設計一個討論提綱,這既是讓學生能對將進行的討論有一個較為深入的思考,同時也是一些閱讀策略的顯性化過程。以《狼王夢》為例,在討論提綱中,我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作者用了很多筆墨去寫藍魂兒被猛獸夾子夾住一事,作者花這么長的篇幅,這么具體細致地去寫這件事好不好?”對這樣一個問題的討論,既是對文中重要情節的鑒賞,同時也讓學生明白,導致紫嵐的“狼王夢”破碎的就是幾個關鍵事件,再長再長的小說,實際上決定人物命運的都是幾個關鍵事件。
四、在班級讀書會中,對學生的分享做出恰當的回應,讓學生看到老師的思維過程,正面示范閱讀策略的使用
閱讀策略是學生在真實的閱讀中學習的,也是老師教的,在“聊書”的時候,老師說出自己的思維過程,往往可以對學生起到示范作用。比如,在《綠山墻的安妮》一書的讀書會中,其中一個環節是鑒賞討論書中描寫景色的優美段落:
生:我喜歡安妮剛到綠山墻的那個早晨的景色,特別喜歡那株大櫻桃樹。
師:那現在我們來當導演,來拍安妮一早醒來推開窗看到的景色吧。先讓攝影師來個遠鏡頭:(語速放慢)花園后面是一片碧綠的田野,漸漸向山谷傾斜而去,山谷中小溪奔流……好,慢慢把鏡頭拉近,你來試試?
生:房子外面一邊是蘋果園,一邊是櫻桃園,樹上都開滿了花,蝴蝶和蜜蜂在花叢中飛舞……
師:再把鏡頭拉近,對著你最喜歡的這株大櫻桃樹,繼續?
生:一株大櫻桃樹就長在窗外,樹枝拍打著屋檐,樹上花團錦簇,滿樹的花,沒有一片葉子……
在所有的閱讀策略中,我認為幫助孩子提高“視覺化”能力的過程艱難而漫長。而在這一個聊書的片段里,老師大聲說出了自己“視覺化”的思維過程,給學生做了一個很好的示范。
總之,閱讀策略實際上就是讀者根據理解要求、文章性質的不同,或因閱讀的目的,來調整閱讀方法,以達到理解的目的。閱讀策略是因人、因時、因境而異,豐富多元,不斷變化的,老師無法完整地整理、羅列出來,更無法教完。我們不能為教策略而教策略,我們要做的,就是讓學生真實地去閱讀一本本好書,在導讀、跟進與討論的一個個環節中,引領他們在真實的閱讀中學會預測、推論和驗證;建立起書本與他的舊知識,與他的生活,與另一本書的關聯性;學會篩選整合信息;自我監測對書的內容的理解……這樣,學生在自己的閱讀中才能舉一反三,掌握更多的閱讀策略,成為卓越的閱讀者。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