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波
有效教學、高效課堂在我們身邊轟轟烈烈地開展,公開課、示范課、優質課等特色課堂讓我們的教學不斷向新課程標準要求發展。如今,數學課堂不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我們不再上無準備的課,一堂數學公開課前,我們的教師在教材教法上付出了很多努力,甚至艱辛。課前,查閱資料、整合課件、大膽預設、設計教案,甚至老師、學生說的話都盡可能定下來,以防止課堂上出現始料未及的現象,教師問,學生說,教師不斷把學生往自己設定的教學程序上引導,課堂無“意外”。表面上學生的知識掌握了,技能形成了,教學很“成功”。但我認為這樣做,極大地挫傷了學生思考的積極性,課堂教學不是為了學生,而是在“作秀”。我們要解決“意外”,關注“意外”,珍視“意外”,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對課堂“意外”的處理意見。
一、合理解決課堂中的“意外”問題,以學定教
在學校組織的示范課教學中,我有過這樣的體驗,教學“倒數”一節的時候,我是借別的學校的班級教學這一內容的,課堂開始在計劃中順利進行,到了求帶分數的倒數時,全班三分之二的學生不知道怎樣把帶分數化成假分數,我的計劃頓時無法實施。怎么辦?我立刻停了下來,讓學生小組合作,重新復習、討論,先解決當前的困難,后面的教學內容根本無法實施。這節課后面變成了解決帶分數化成假分數的問題,但我很慶幸,這節課給學生找出了自己的問題,而且解決了,我沒有按教學設計強行實施,我的這節課是實在的。因此,我想當學生的回答或愿望與我們的預設不一致時,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審時度勢,相機調整教學預設,因時、因地、因人、因勢、因情去作靈活、及時的應變處理,使學生有更大的熱情投入主動學習、積極探究的活動中。合理解決課堂中發生的“意外”,才能使課堂實效、高效。
二、以人為本,關注課堂“意外”
課堂是師生共同交流、生生互學的陣地,新課程要求教學“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有效教學提倡課堂有效,為了讓學生理解、運用數學知識,程序化的設計課堂教學。我不是說這種模式不好,我要說這不能代表每一節課,更不能千篇一律。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為了學生的認知、理解、創新。為了學生的一切,關注學生的身體、思想、生活、表現,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假設一位數學老師正在上公開課,學生在課堂上突然頭痛得厲害,老師該怎么處理。這種“意外”無預見性,但我想你還是應該放棄你的公開課,帶孩子去看病。課堂上還應該關注所有學生,那些調皮搗蛋、愛玩小動作、稍顯后進的學生經常會時不時地給你出點“意外”,我們如何解決,當然要以人為本。為人師,不僅是教學知識,更是教學方法,教學人生觀。關注課堂“意外”,才能讓課堂更實效。
三、以學論教,合理評價課堂“意外”,打造實效課堂
我們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評價的是教師在這節課中表現得如何如何,什么教態自然,教學有序,基本功扎實,課堂安排合理等等,強調的是教師的教。很少有評價這節課中學生學到什么,學得怎么樣。更有如果課堂教學中出現“意外”,那么這節課會被批得一無是處,徹底打消了教師創造性教學的積極性。我聽過一節數學課,教師在課堂上熱情飽滿地與學生交流、討論,鼓勵解決問題多樣化。實際上學生已經在預習的過程中已經解決得很好的問題又拿到課堂教學中來展示,反復地解說,而新課內容完全沒有在課堂上得到訓練,知識沒有得到應用,課堂完全是展示教師的教學設計。我們怎么去評價這節課?有人說這節課學生掌握了知識,有人說這節課教師上得很成功。我說也許教師很盡力,學生很輕松,課堂無實效。你完全可以在學生已經掌握方法的情況下,讓學生去解決更多的問題。我們是要學生有所思,學生有所想,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不是機械地去為了老師的示范課而重復記憶。只有真正以學生的發展為主要目的的課堂才是真正的實效課堂。因此,課堂教學評價要改變傳統的以“評教”為重點的現象,把評價的重點轉到“評學”上面,即通過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去評價教師的教學活動是否切實有效,以此促進我們轉變觀念,改進教學。
對于我們一線的小學數學教師來說,我們有一顆為人師表的心,我們關注的是學生的知識、生活,不要抹殺學生的哪怕是一點點的創新思維,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出現學習知識中的“意外”……我們有理由相信,將來的數學課堂教學會在一個又一個不同尋常的探索中展現得更加精彩,更加實效、高效。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