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順 金祖珍
摘 要:法治是一個社會問題,法制教育是一個全民問題。當今社會,對小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很有必要,要讓小學生學有用的,做有理的,說有道的。要本著教材,濃縮教材,小中見大,學中適用。內容要有實效性、實在性和實用性,讓小學生能知法、守法和用法,杜絕形式主義。
關鍵詞:小學生;法制;年齡特征
小學生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需要高度重視和提高小學生的法律素質。抓好小學生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不斷提高他們的法律素質,對于他們的健康成長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具有重要意義。
一、小學生法制教育的前提是要知法
1.要有基礎的法律知識
法治對小學生而言就是遵紀守法。“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意思是說:不要以為這件好事太小了而不去做,也不以為這件壞事太小而去做。因此大家要學習法律,增強是非判斷能力,從小事做起,從基本的做起。
比如巫師附小“守法紀、保安全,做合格公民”主題教育活動 中,教育內容就有:
(1)上好每周一節安全法制課程。并堅持全學科滲透安全法制教育。
(2)集中開展一次校園安全法制講座。要邀請法制副校長、法制輔導員,通過“以案說法”“以案釋法”深入開展防暴力、防詐騙、防欺凌、防火災、防溺水等教育活動。
(3)建立完善一塊安全法制宣傳陣地。結合校園文化建設,開辟固定的安全法律宣傳櫥窗,將安全法制知識融入校園文化中,營造濃厚的安全法制宣傳氛圍。
(4)集中開展一次競賽活動。開展一次安全法制手抄報競賽和演講賽、激發學生學習安全法律知識熱情。
(5)每月開展一次安全疏散演練活動。通過演練全面提高學生安全自救、自護能力,做到方案具體,組織周密,圖文歸檔。
2.要有適用的法律知識
通過各種教育幫助小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法制觀念,包括初步了解法律的作用,體會法律代表公平正義,能維護秩序,保障自由,保護人身、財產等權力不受侵犯。了解自己依法享有的權利,任何人的權利不可隨意剝奪和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了解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據,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初步建立憲法意識。了解社會生活中有規則,法律是社會生活中人人都要遵守的具有強制性的規則。法律規定人們在日常生活和各種特定條件下能夠做什么、必須做什么或禁止做什么。
初步了解未成年人權利的基本內容,了解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權利的內容,知道生命健康權、人身自由權、姓名權、受監護權、休息權、隱私權、財產權、繼承權、受教育權等基本權利應當受到保護,增強權利意識。掌握初步的自我保護方法,知道權利受到侵犯時如何尋求法律保護,了解尋求法律保護的渠道。教育內容有機結合,互為呼應,都會起到增進理解、加深印象促進“知情意行”的交互作用,也更能體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和“法律知識教育與法治實踐教育相結合”以及“整合性”的原則精神。“知道權利受到侵犯時如何尋求法律保護,了解尋求法律保護的渠道”的部分,實際具有較高的關聯性,在可操作方面,完全可以通過有目的的相關教育,實現上述教育內容要點的達成。
二、小學生法制教育的根本是能守法
1.在學校遵紀守法,關鍵在于遵守學校規定
要做到不損壞學校的一草一木,不穿奇裝異服,不抽煙喝酒,不參與打架斗毆,遵守上課紀律,遵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都是遵紀守法。有的學生在上課時吃零食、說話、破壞學校的公物、打架等這些行為都是不遵紀守法的表現。
每一個在校學生,都應該把“熱愛祖國、服務人民、崇尚科學、辛勤勞動、艱苦奮斗、誠實守信、團結互助、遵紀守法”作為基本道德規范,深刻認識到:遵紀守法是榮,違法亂紀是恥;愛護環境是榮,亂扔垃圾是恥;努力學習是榮,自由散漫是恥;愛護公物是榮,破壞設施是恥;尊老愛幼是榮,欺凌弱小是恥;文明禮貌是榮,蠻橫無理是恥;關心集體是榮,漠視集體是恥。遵紀守法,管好自己,就要加強學習。學可以明理,學可以立德,學可以勵志。我們小學生要把學習作為自己的基本道德觀念,作為追求精神境界升華的過程,把“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作為永恒的課題,就一定能做到遵紀守法。
平湖小學就圍繞遵紀守法開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動:
(1)開播法制廣播宣傳欄目,每天中午課前15分鐘輪流播出,道出同學們學法過程中的心路歷程。
(2)普法知識戶外宣傳活動,校長帶領普法骨干老師開展“平湖普法行”活動,帶上普法知識宣傳資料,勇敢地走向街頭、走向社區。
(3)參與交通文明監督活動。
(4)搞好國旗下愛國、普法教育主題的演講。
(5)觀摩和實踐模擬法庭活動。
(6)組織全體學生參與“關愛明天,普法先行”手抄報評比活動。
(7)開展普法教育主題班隊會,自編自演小品、情景劇、歌曲聯唱、組織辯論和知識競答等形式,熱烈活潑、嚴肅認真、富有成效。
(8)舉行了大型“關愛明天 普法先行”六一文藝匯演活動,贏得了各界人士的贊許。
2.在校外遵紀守法,關鍵在于遵守治安條例
(1)交通安全常識。紅燈停、綠燈行、過馬路走人行橫道,不翻公路兩邊的護欄,不在公路、鐵路邊玩耍,不挪動、損壞交通安全標志,不在公路上滑旱冰、參加公共活動要遵守秩序,不能擁擠等,讓學生從小樹立安全意識,珍惜生命。
(2)遵守社會公德。經常給學生講一些社會公德常識和公共生活、公共場所的有關規定,如乘車船買票要排隊,在電影院、圖書館、醫院不能高聲喧嘩,乘公交車要先下后上,不擁擠,要給老人、孕婦、殘疾人讓座,在公園、旅游景點,不能亂寫亂畫,不能亂扔垃圾等等,幫助學生從小樹立社會公德意識,養成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習慣。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