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和
[摘要] 目的 探討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質疏松患者應用整體護理的效果。方法 選取于2016年2月—2018年1月期間在該院治療的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質疏松癥患者96例作為研究對象,在倫理委員會的批準下,以隨機原則將患者分為觀察組(n=48)和對照組(n=48),分別給予整體護理和常規護理。結果 兩組患者護理前的BGP、BMD水平均相當(P>0.05);但在護理后觀察組的BGP、BMD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護理前的VAS評分均相當(P>0.05);但在護理后觀察組的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低血糖、骨折、意識障礙、視網膜病變并發癥發生率(6.25%),顯著低于對照組(12.50%)(P<0.05)。結論 對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質疏松癥患者實施整體護理干預,不僅能夠改善患者的骨質疏松癥狀,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同時還能夠降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
[關鍵詞] 老年;糖尿病;骨質疏松癥;整體護理
[中圖分類號] R587.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12(b)-0122-02
糖尿病在老年人群體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如果其長期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則會導致其并發骨質疏松癥,有臨床報道指出,大約有50%左右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有骨質疏松癥,加之,老年人本身也是骨質疏松癥的高發人群[1]。因此,導致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質疏松癥患者的數量顯著增加[2]。由于這種兩種疾病同時合并發生會導致患者的病情更加復雜,治療更為棘手[3]。且糖尿病和骨質疏松癥都是慢性疾病,需長期進行自我保健和自我護理,因此,對于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質疏松癥患者來說,在治療的同時,配合科學化的護理干預更加重要。筆者為了提高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質疏松癥患者的護理效果,2016年2月—2018年月對96例患者實施了整體護理,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于2016年2月—2018年1月期間在該院治療的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質疏松癥患者96例作為研究對象,均為醫保患者。在倫理委員會的批準下,以隨機原則將患者分為觀察組(n=48)和對照組(n=48)。觀察組48例患者,男性和女性的比例為27:21,患者年齡60~85歲,平均年齡(65.8±2.2)歲;糖尿病病程3~14年,平均病程(5.6±1.3)年。對照組48例患者,男性和女性的比例為25:23,患者年齡61~84歲,平均年齡(66.3±1.8)歲;糖尿病病程2~13年,平均病程(5.8±1.5)年。以上兩組患者的組間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1.1 ?納入標準 ?①經臨床診斷確診為糖尿病合并骨質疏松癥患者;②年齡≥60歲;③臨床研究依從性較好、生活完全自理的患者。
1.1.2 ?排除標準 ?①合并較為嚴重的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的患者;②合并甲狀腺、甲狀旁腺疾病、風濕性疾病的患者;③入組前3個月服用過激素、降鈣素、大量鈣劑、氟化物、二磷酸鈉等藥物的患者;④近期參與過其他臨床試驗的患者;⑤受到病理、心理因素影響無法進行正常溝通的患者。
1.2 ?臨床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入院介紹、疾病及相關知識介紹、飲食宜忌指導、鎮痛藥用藥指導。觀察組給予整體護理,具體如下:①心理護理:除入院介紹及健康宣教外,還須注意醫護人員的言語、態度,做到耐心、主動、熱情,并重視病室環境、患者周圍的人和事,指導患者家屬給予患者更多的關懷和愛護,對治療缺乏自信的患者可安排與性格開朗的病友同室;責任護士與患者保持良好的溝通,適時了解患者的心理動態,針對其不良情緒給予安慰和疏導,及時評價護理效果;出院后定期隨訪,關心其康復、自理。②飲食護理:對于糖尿病合并骨質疏松癥患者來說,其飲食不僅要兼顧血糖控制的需求,同時還要考慮骨質疏松癥疾病的需求。鑒于此,護理人員要在營養師的指導下為患者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首先要控制患者的每日熱量攝入,根據患者的體重、營養狀況、血糖控制情況計算每日熱量攝入總量;其次保證每日營養素平衡,合理分配每日的主食、蛋白質、脂肪在總熱量中的占比,分別為55%、15%~20%、25%~30%[4];然后合理安排餐次,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可將總熱量分配4~6餐,加餐可放在兩次正餐之間或臨睡前;最后制定科學的膳食食譜,在不改變患者飲食習慣的基礎上,適當增加膳食纖維、維生素的攝入量。指導患者要遵循低鹽飲食的原則,對于糖尿病患者每日鹽攝入量控制在3 g,對于合并高血壓的患者每日需控制在2.4 g以下,對于同時合并高血壓和腎病的患者每日需控制在2 g以下[5],同時限制快餐食品、忌碳酸飲料。針對患者的骨質疏松癥情況,指導患者在以上飲食基礎上,保證每日攝入足量的鈣,含鈣量較高的食物常見的有奶制品、卷心菜、豆腐、蝦皮、大白菜、豆類、小魚、堅果等;同時要保證每日攝入1~1.5 g磷,維持食物正常的鈣磷比值,保持在1∶1或2∶1;同時指導患者要進食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包括魚肝油、動物肝臟、瘦肉、蛋黃等。③疼痛護理:對于骨質疏松癥患者來說,主要會表現出腰背部疼痛癥狀。為了緩解患者的疼痛程度,首先護理人員要向患者介紹疼痛產生的原因、影響因素以及情緒與疼痛的關系等,以此來消除患者的焦慮情緒,增強患者對疼痛的耐受能力;其次對于疼痛較輕的患者,可以采用松弛療法、音樂療法、理療、推拿等方法來幫助患者緩解疼痛;而對于疼痛較重的患者,則除了指導其臥床休息、限制活動,同時可采取針灸止痛;對于疼痛無法忍受的患者,在以上疼痛緩解基礎上,給予適當的藥物鎮痛。
1.3 ?觀察指標
①患者的骨鈣素(BGP)和骨密度(BMD)改善情況,采取放射免疫法測定患者護理前和護理后的BGP,使用美國Lunar公司生產的DPX-L型雙能X線骨密度儀測定患者護理前和護理后的BMD。②患者的疼痛程度,以VAS評分分別評定患者護理前和護理后的疼痛程度,患者的評分則表明其疼痛程度越劇烈。③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以低血糖、骨折、意識障礙、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進行評價。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為數據處理工具,其中的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分別以[n(%)]和(x±s)表示并錄入,且對以上不同類別數據的比較,分別采取χ2檢驗和t檢驗,α=0.05作為其檢驗水準。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骨鈣素(BGP)和骨密度(BMD)改善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的BGP、BMD水平均相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在護理后觀察組的BGP、BMD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VAS)改善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的VAS評分均相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在護理后觀察組的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低血糖、骨折、意識障礙、視網膜病變并發癥發生率(6.25%),顯著低于對照組(12.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整體護理是一種人文主義護理模式,秉承“以人為中心”的護理理念,以護理程序為核心對患者進行身心的全方位護理干預,不僅要關注其疾病發展情況,同時還要兼顧患者所處的環境、心理狀態、物理因素等對疾病康復的影響因素上,從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使患者獲得優質的護理服務。
綜上所述,對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質疏松癥患者實施整體護理干預,不僅能夠改善患者的骨質疏松癥狀,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癥狀,患者還能掌握促進健康的方法,同時還降低了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從而打達到個人健康最佳水平。
[參考文獻]
[1] ?馬秋燕.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質疏松癥患者社區安全管理和護理干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15(7):292-293.
[2] ?趙曉玲,牟英.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質疏松的中西醫護理體會[J].中外健康文摘,2012,9(44):297-298.
[3] ?孫蘭芳,王玉潔.2型糖尿病合并骨質疏松癥的危險因素分析[J].南通大學學報,2012,32(3):196-198.
[4] ?李查漢.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質疏松的飲食護理[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3(10):163-164.
[5] ?鄭玲娣.護理干預對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浙江實用醫學,2012,17(2):154-155.
(收稿日期:2018-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