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瑤
【摘 要】本文論述智慧旅游背景下職業院校旅游專業人才培養問題,基于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專業人才能力要求,以及職業院校旅游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提出職業院校旅游專業人才培養策略:轉變人才培養理念,培養高技能高素質人才;結合市場需求優化課程設置;加強校企合作,推進產教深度融合;創建智慧化校內實訓基地;優化師資隊伍,加強考核評價體系建設;建立長效的智慧旅游人才培養保障機制。
【關鍵詞】智慧旅游? 職業院校? 旅游專業人才? 培養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12C-0110-03
一、智慧旅游發展現狀
根據王輝、金濤等人的定義,智慧旅游又稱為智能旅游,即利用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借助便攜的上網終端設備,主動感知旅游資源、旅游經濟、旅游活動等方面的信息,達到及時發布、及時了解、安排和調整工作與旅游計劃,從而實現對各類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和充分利用。其核心就是利用云計算技術,將海量旅游信息集合起來,通過云服務終端,為游客和管理者等提供旅游相關服務。因此,智慧旅游模式可概括為“一心、兩端、三網”,即云計算中心,旅游信息服務端、使用端,互聯網、物聯網、移動通信網絡。
在智慧旅游逐漸推行的時代,旅游業一些需要人工完成的工作將被先進的設施設備取而代之。比如在線自助售票系統正逐漸取代人工售票處,信息化門禁系統正取代傳統的人工檢票驗票工作,還有酒店的自助入住系統也取代了酒店前臺的部分工作,在線交易、手機預訂也逐漸成為旅游產品主要的營銷方式,傳統的具有中介性質的營銷業務將受到威脅,甚至被取消,如旅行社的各項預訂業務等,相應的人工工作范圍在逐步縮小。智慧旅游的發展變化對職業院校旅游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職業院校傳統方向的人才培養方案已經跟不上智慧旅游的步伐,與智慧旅游的實際需求形成嚴重脫節。但是,智慧旅游帶來更多挑戰的同時也擴增了旅游人才就業的機會。因此,時刻關注智慧旅游發展態勢,關注旅游行業動態實際需求,深刻思考職業院校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方向、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等,依據現實提出切實可行有效的對策建議,這是職業院校旅游專業人才培養亟須解決的問題。
二、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專業人才能力要求分析
智慧旅游背景下,無論是散客游、團隊游、個人游還是自駕游,都迫切需要高技能高素質人才提供智能化、個性化、多樣化的優質服務。符合這一市場需求的智慧型人才,要求具備如下能力。
(一)新媒體操作能力。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服務人才不僅要具備旅游服務技能,還要具備信息技術素養,具有新媒體操作能力,能夠進行旅游網站、旅游平臺的開發利用,能靈活運用新媒體進行線上營銷與后臺維護與管理。因此,新媒體能力是智慧型旅游人才的必備能力之一。
(二)多語種能力。國際旅游是旅游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際旅游中,無論是對于入境游客還是出境游客來說,精通多語言的旅游人才都是十分受歡迎的。雖然智能設備本身具有一定的翻譯功能,但在游客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面前,具備多語言能力且靈活應變的旅游人才方能提供更專業更優質的人工服務,也能提高客戶的旅游體驗值。
(三)信息調研、數據挖掘及數據統計分析能力。智慧旅游以為游客及時傳達高效全面的旅游信息服務為核心。那么具備對旅游各大市場上相關信息調研、統計與分析的能力是必要的,而這項工作是需要大量人員的,因此職業院校旅游專業可以側重培養相關專業方向的學生,增加學生的就業方向。
(四)智慧化、個性化、定制性服務素質。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喜歡自駕游、個人游、背包游的人越來越多。智慧旅游趨勢下,將有更多的游客選擇自由行、自助游。這一現象意味著需要培養具備個性化、定制性服務能力的旅游專業人才,能夠根據游客的性格特點和個性化的需求,為其設計和規劃獨特的旅游路線、與眾不同的旅游體驗,這也可作為未來旅游人才培養的方向之一。
三、智慧旅游背景下職業院校旅游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培養目標模糊不清,定位不準。很多職業院校旅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十分模糊的,既沒有考慮市場的實際需要,也不考慮行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學生畢業后能夠真正適應市場需求的少之又少,甚至被這個行業所淘汰。在智慧旅游影響下,有一些院校進行了某些改革,但成效不大,導致與智慧旅游相關的信息產業人才缺失嚴重,制約著旅游業向前發展。
(二)專業課程設置脫離智慧旅游背景。很多人認為旅游專業學生的學習內容就是基于導游、酒店、餐飲、景區服務工作,職業院校旅游專業課程設置內容也脫離了智慧發展的需求。應將智慧旅游發展需求和旅游業相結合,改變傳統的人才培養觀念,融入智慧化元素,鼓勵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具備互聯網思維的人才,否則無法適應智慧時代的發展。
(三)重實踐技能,輕理論基礎。職業院校旅游專業十分重視發展學生的實踐技能,因此教師將教育重點放在學生的實踐能力上,使得每位學生具備熟練的專業技能。加之職業院校重視實習鍛煉,因此職業院校學生比普通教育的學生畢業后具備更豐富的工作經驗和更早適應工作崗位的能力,但是同時存在一個問題,即學生缺乏長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不注重理論學習,大多數學生畢業后只能從事基層旅游服務,因為更高級的管理崗位會有更高的學歷、素養等要求。因此,應文化素養和實踐能力并重,培養學生全面發展,讓學生既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文化素養又有較強的社會實踐能力,以適應現階段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旅游行業。
(四)旅游專業師資匱乏,師資質量不高。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旅游越來越受歡迎,社會對旅游專業人才需求不斷增長,職業旅游教育的生源也日益增多,師資力量卻無法跟上教學需求,更重要的是師資質量有待提高。職業院校旅游專業教師較多,但是真正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能力的老師卻很少,在專業的任課教師中,部分教師有的不是旅游專業畢業,有的基本無工作經驗,很多是從其他旅游相關專業轉行旅游教育。智慧旅游對旅游專業教師提出了更高更多的專業要求,而教師團隊整體素質往往達不到,其所培養的人才也滿足不了市場需求。
(五)校企合作流于表面。旅游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強的學科,職業院校也十分注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往往選擇通過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符合旅游行業需求的人才。雖然歷年來參與校企合作的學校與企業不少,但校企合作往往停留于形式,沒有實現深度融合,雙方參與程度遠遠不夠。
四、智慧旅游背景下職業院校旅游專業人才培養策略
(一)轉變人才培養理念,培養高技能高素質人才。職業院校應時常關注行業發展動態,與企業密切交流溝通,了解行業對旅游人才的需求,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改變傳統的旅游服務人才培養理念,轉向培養掌握旅游專業理論知識、有較高信息素養、具備互聯網思維和創新意識的高技能高素質人才。
(二)結合市場需求優化課程設置。無論什么專業,其課程的設置和選擇都是教學的重中之重。旅游專業涉及領域廣泛,課程更要緊跟市場發展需求適時增加或改變,以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職業院校本身開設有計算機、外語課程,但是主要學習有關計算機的基礎知識以及外語的應試能力,缺乏對于口語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的鍛煉,與智慧旅游背景下的人才要求不符。因此,旅游類課程設置應充分考慮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增加旅游信息化、旅游電子商務、旅游英語等相關性課程。此外,智慧旅游的核心是為游客提供全面的旅游信息,基于此可增加網站信息安全、網站信息管理、網站開發與設計、統計分析軟件應用等課程,為學生提供全面的教學資源,提高學生信息素養,增強學生職業競爭力。
(三)加強校企合作,推進產教深度融合。職業院校與企業應加強聯系,保持實時反饋,進一步推進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在校企合作過程中,企業可以就自身的人才需求與合作院校進行深度交流溝通,讓學校根據企業人才需求實行訂單式人才培養,即企業提出用人需求,學校負責培養,企業為學校提供實踐場所,并派遣專業技能人才到校指導,同時企業參與課程開發、課程設置,雙方共同協商,制訂具體、詳細的教學計劃,學生畢業后可以直接走向對應的工作崗位,從而保持職業院校旅游人才培養與市場高度銜接,提高旅游人才的市場適應率和可用率。
(四)創建智慧化校內實訓基地。要提升智慧旅游人才實踐技能,除了實踐課程外,還應建立智能實訓基地。智慧旅游人才培養需要運用大量智能虛擬技術模擬企業工作流程,而單靠傳統的校內實訓已不能滿足這一需求,必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更新與改造。由于資金問題,目前職業院校智慧旅游實訓基地建設面臨難題。因為智慧旅游實訓基地建設需要大量電子設備、智能軟件開發與維護專業人員,還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并非學校一方能做到。職業院校可以通過校企合作,讓企業負責投放電子設備,配備專業人員進行教學軟件的開發與技術指導,而學校負責專業知識教學和智慧旅游人才輸送,從而解決這一難題。
(五)優化師資隊伍,加強考核評價體系建設。優秀的師資力量是提升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要想提升學生專業能力,教師團隊建設至關重要。職業院校要不斷優化旅游專業的教師團隊,投入大量資金聘請專業人員,指導學生專業技能。同時,院校要加強教師專業水平考核評價體系建設,定期組織相關專業培訓,采取適當措施,以優化師資團隊,提高整體專業素養。
(六)建立長效的智慧旅游人才培養保障機制。智慧旅游人才的培養為智慧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支持和人才保障,職業院校應爭取政府部門的資金和政策支持,以建立有關智慧旅游人才培養保障機制,推進企業與職業院校合作,給智慧旅游的人才培養提供良好的條件。
總之,智慧旅游時代已經到來,職業院校作為旅游專業人才培養的主力軍,應加快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步伐,摸索出一條具有職業院校特色的智慧化人才培養模式,為旅游企業輸送智慧型旅游專業人才,加速旅游業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黃超,李云鵬.“十二五”期間“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體系研究[C].2011 旅游學刊年會會議論文集,2011
[2]李敖婷,王衛則.桂林智慧旅游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7(2)
[3]劉瑩英.高校旅游人才培養研究——基于“智慧旅游”的視角[J].四川旅游學院學報,2014(4)
[4]唐永林,李國茹,王亮,等.智慧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5(6)
[5]曹俊華.“智慧旅游”對職業旅游院校人才培養的挑戰與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5(4)
[6]王格.智慧旅游背景下職業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4(5)
[7]郭珊珊.“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專業人才需求分析[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7(10)
[8]陸麗娥,趙嘉駿.談“智慧旅游”對旅游專業人才培養的啟示[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6(5)
[9]李錦.“智慧旅游”新興產業對職業院校旅游專業人才培養的影響[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3(9)
[10]李海瑛.旅游產業轉型升級與職業旅游專業人才培養影響研究[J].現代企業教育,2014(16)
[11]陳舟.職業院校旅游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6(19)
[12]肖順菊.智慧旅游對職業高專導游專業人才培養的挑戰與應對[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4(3)
[13]魏垚.“智慧旅游”背景下職業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分析[J].人才資源開發,2016(18)
[14]周曉梅.智慧旅游與職業旅游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以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為例[J].遼寧職業學報,2014(2)
[15]劉淑平.“智慧旅游”時代下旅游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研究[J].職教通訊,2015(36)
[16]韋佳,等.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應用型本科實踐教學體系創建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3)
[17]嚴瑛,等.實訓基地教學資源共享管理模式及運行機制[J].紡織科技進展,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