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建東
摘 要:引水灌溉是農田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隨著灌溉技術的突飛猛進,現代農業對農田灌溉的要求已經不僅僅停留在維持作物生長的層面,而是在滿足種植需求的基礎上,朝著生態灌溉方向發展。落后的農用灌溉設施正在逐漸被節約環保型的高科技所取代。要始終把綠色發展理念貫徹到農田基本設施建設的核心中來,牢記習總書記關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指示精神,緊跟生態保護步伐,利用好農田水利建設這一基礎設施優勢,從農業、農村、農民的角度出發,建設農田生態水利工程。
關鍵詞:生態理念 環保工程 農田水利設計 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S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0(c)-00-02
伴隨著經濟的騰飛,生產方向有單一的農牧業生產向二、三產業轉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生產驅動要素也在有意識地進行轉移。傳統落后的農田管理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生產發展和生活需要,只有進行轉型升級,才能跟上時代步伐。生態管理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在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中,生態理念不可或缺。在環境污染、水資源短缺的迫切狀況下,要求現代農民和現代農機生產做出改變。本文就生態發展理念在農田水利工程設計中的應用和研究進行簡單的探討,通過分析環保理念在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重要新,維持可持續發展的現實意義和未來發展方向進行探索,簡單提出幾點對綠色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幾點建議。
1 農田水利工程中“生態理念”含義
生態理念是指在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時,遵循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發展理念,保護基本農田的邊界,不因水利工程的建設破壞原有農田輪廓;保護水源地,不因人為灌溉原因破壞和污染水源地;節約水資源,不以提高灌溉效率為代價造成水資源的無端損耗。生態是環保、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統稱,發展生態農業,對基本農田的保護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1]。一方面全球氣候變暖,大量水源地消失不見,水資源短缺問題迫在眉睫。另一方面重工業和核能源污染,水源污染,鉛、汞等有毒物質嚴重超標,不能利用。生態水利工程,就要求我們既要實現灌溉需求,又要保證灌溉質量,形成長長久久的灌溉策略,確保水資源源源不斷地注入農田。
2 發展生態農田水利工程的現實意義
(1)農田生態水利工程的設計是一個集經濟性、普適性和集約性于一體的生態系統,堅持誰污染、誰治理;誰開發、誰保護的原則,將開發和保護有機地結合起來。當今社會大力推崇綠色環保理念,生態水利灌溉工程也位列其中。作為用水和開發的重要工程,生態灌溉符合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國情,保證綜合實力,既符合了生太建設要求的總目標,也穩定而廣泛的實現了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做好農田灌溉保障工作,有助于水資源的充分利用,保證使用效率,節約農戶成本;有助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避免浪費,排除因人為原因造成的不必要的損耗,最大限度地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有利于激發新型農用機械的研發熱情,帶動高精尖技術向發展農業方面轉型,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找準定位,促進產業大融合。
(2)水利工程作為農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施農田水利建設發面,首先需要突出誰在農業生產中的利用率,應當想法設法的把節水作為工作的重點。但隨近幾年環境變化莫測,以往的天氣經驗無法滿足當前農業發展的需要,旱澇災害頻發,水利設施在防洪蓄水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天災無情,沒有防備的災情不僅會給農業生產帶來巨大的損失,也會直接威脅到沿岸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農田水利建設是人們身邊的保護屏障,設計好農田水利布局,能夠為農業生產助理,提高作業效率和作業質量,積極響應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粗心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3)水在農業生產和發展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無法用價值估量的。不僅是農業生產,人們的日常生活工業的生產工作都離不開水。沒有了水,一切農業生產都是空談。水占地球總面積的3/4,但可利用的淡水卻不足1%。我國西北地區正面臨嚴重的水資源短缺問題,土地荒漠化,淡水湖泊干涸消失等都嚴重威脅著西北地區的正常生活,想要發展農業就必須重視生態水利工程的建設,做到節約用水,一水多用,循環用水,保證有限的水資源用在刀刃上,在遵循自然規律的前提下,運用先進的勘測技術和節水技術,立足現在著眼未來,努力實現水資源短缺地區的水資源合理利用,建設好地區生態農田水利工程。
3 關于建設生態農田水利工程的幾點建議
(1)因地制宜,選取適合本地生產需要的水利建設方案。農田水利建設應當從各地實際情況出發,因地制宜,適度趕超。因地制宜的意義在于,要根據當地的風土人情和生產生活習慣,建設一組符合經濟條件的水利工程。還要充分考慮當地的經濟發展政策,不以違背自然和社會規律為前提建設水利工程。水利工程的建設要點是節約和經濟,盡量按照原生形態引水灌溉,配合噴灌、滴灌技術取代傳統的大水漫灌,有節奏的展開水工程的進一步改進,及時根據地區情況做出調整,更好地適應生態發展要求[3]。
(2)水文勘測,既要盡力開發又要合理保護。邀請水文、地質等相關方面的專家進行事前勘測和事后評估。水源地作為人類生產生活賴以生存的必備條件,在利用時要做到開發為主,保護優先。對地形地勢進行考察,通過專業的探測儀器和豐富的勘測經驗確定水脈走向,選取流向穩定,水量充沛的地下水源,或者有蓄水防洪能力的書庫、河流。旱季來臨水量充足,雨季來臨排水通常,做到能堵能疏,能放能蓄。
4 生態農田水利工程未來的發展方向
水利工程的建設,要通過因地制宜、深入研究、水文勘測和資本投入等多方面考量,精準施策、產業結合,不斷改進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生態觀念還需進一步深入人心,通過置換和改造舊設備來引入新設備,提升灌溉用水的利用效率和利用水平。在農田生態水利工程建設時,發現不符合生產需要的高污染、地利用率的水利工程,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大力發展立體農業和循環生態系統,讓水循環在模擬的生態環境中動起來,即使在水資源短缺的地區,生產生活也能在模擬的小環境中動起來。種植防沙固土的綠色植被,保持水土養份和活力,引進先進的生態農田建設思想和技術,培養現代生產模式和農民,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攻擊側結構性改革,改造和優化傳統建設手段,堅持可持續發展。合理配置資源分布,充分發揮地區優勢,協同管理灌溉與防洪,有計劃的泄洪蓄水,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量,保護水源地,維持生態系統健康,發揮好生態農田水利工程在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5 結語
現代化農業生產的進步對生態農田水利工程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提高農田綜合管理水平,加大農機產品的資本投入,豐富水利工程水利功能,改善地區水生態環境,提升居民生活質量,達到生產和環境協調發展,互利共贏。走進田間地頭,不再見往日的泥濘道路,坑溝水渠,取而代之的是整齊劃一的專業化管理下的農田,更新落后的農田灌溉工程,采用更加節約環保的形式灌溉,是廣大農民的心聲,也是現在農田管理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 閻玉偉.生態理念在農田水利工程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6(9):109-111.
[2] 楊亮.農田水利灌溉生態理念設計的運用研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19):3263.
[3] 藍天.對農田水利節水灌溉工程設計的探討[J].科學技術創新,2013(27):200.